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女性”是相对于“男性”而言,两者本应相互依存、相互印证,而非相互对立。我们所以特别提出“女性”来谈论,是因为“女性”还远远未获得应得的、与“男性”相对应的、可以平等对话的地位和认识。这是由于传统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历史迫使女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未意识到“自我”,这就决定了在以往历史中所形成的公共语言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男性”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实质上总是相对公共性而言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在解构传统制度下做男人与做女人的历史,并试图重建其他历史时意识到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现代…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学中大量文本以对女性身体的想象为枢纽支配整个叙事的进程.革命指令下,从性感身体到革命身体,从身体自我到自我的异化,从女性气质到气质"雄性化",这都充分表明革命对女性身体既解放又规训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走进女性——凌叔华笔下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叔华创作的女性系列形象通过反映那些“小姐们”、“太太们”、“母亲们”的现实生存状况 ,揭示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的强制性规定 ,以及女性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追求对女性精神成长的重要性 ,记录了女性从“女性”走向“人”、走向“女人”的最初的沉重步履。毋庸讳言 ,这些形象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作者潜意识中的男性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4.
以“海滨故人”为标征的形象群体是庐隐在“社会问题型”小说中塑造的第一批觉醒了的中国现代知识女性形象,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这个女性形象群体精神世界的共同特征。“海滨故人”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一方面体现在追求自主的爱情,一方面体现在追求事业上的价值实现。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原因,她们在上述两方面的追求均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5.
从“人”之子的觉醒到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从追求恋爱自由到建立现代性爱观念,从批判男权文化到努力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现代女作家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在平等的“人”的位置上言说女性心声,反映女性从“女”到“人”再到“女人”的发展过程,记录了女性成长的曲折的心路历程和沉重的前进步履。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技术视界考察家庭场域下的女眷生活。认为,在家庭场域下,女眷基于对家庭职责的自我认定和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而对家庭伦理规训表现出了积极的因应。这种对社会整体规训的宽容同样表现在家庭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纺织活动被边缘化的现实中。但中国古代加在男女两性之上的规训压力都呈上升态势.所以女眷并未感到过分的性别压迫,反而感觉束缚来自女性群体本身。  相似文献   

7.
“女性文学”是女性作家创作的专门反映女性生活、女性心理与女性情感的作品。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虽然令人欣慰,但也不难发现在其成长过程中总有一种挣脱不掉的痛心疾首和焦灼不安。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最早是以寻找爱情为起点的,当然寻找爱情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寻找爱情找回失落的自我并超越自我。继而又在追求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上初建了自身的女性世界,但这一时期建立的这个世界在精神上缺乏理性的自我关照,在形态上是狭窄和封闭的世界。只有女性主体意识发生了全面意义上的觉醒和张扬,女性文学才能最终走向繁荣和成熟。可喜的是已有一批年轻女作家以其创作为我们显示了这片前景。  相似文献   

8.
福柯认为权力机制能够作用于人的身体,使其变成驯服的肉体。一些女性主义理论家认为对人的身体的统治也会延伸至意识形态的统治,从而造就驯服的思想。当前女性对自己形体和容貌的关注以及女性思想上的顺从,其实质是父权制权力规训女性身体的结果。阿特伍德的小说《可以吃的女人》正是对该理论的注解。  相似文献   

9.
葛延峰 《晋阳学刊》2004,(6):109-110
女性是当今广告中几乎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广告中的女性“似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生物,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1]。有一品牌内衣的广告词家喻户晓:“做女人挺好”。在这里,“挺”不是副词,而是动词,是昂首挺胸的“挺”。这一句简洁的双关语将女性置于被男性欣赏、注视的地位,男性和女性的关系被视为主/客不平等的关系。我们知道,男性在欣赏女性时,应尊重女性的独立的人格,而不能用传统文化来约束女性,将女性置于对象/被动地位。可见,今天女性主体地位依然缺失。西方女权主义者认为,男权社会规定的女性要么是“美貌、忠贞、温驯、富于…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女界新文体”创作群体,是在古代散文观念转变和梁启超“文界革命”理论与实践的促动下发生的.“女界新文体”以女性自我启蒙为主旨,标志着19世纪、20世纪之交第一代知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程度.但是,其中的叙述对象化、群体性称谓、个体形象缺失等创作模式,表明女性早期的白话文创作存在效仿男性写作模式的历史局限性,是现代女性意识觉醒曲折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与其说是一部女性成长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关于话语权力之争的小说,一部揭示罗切斯特对伯莎和简残忍行为的小说。简通过借用文本的力量从沉默的听者最终成为一个说故事的人,赢得了这场话语权之争。  相似文献   

12.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突出。这样看来,读莫里森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一幕幕黑人女性成长的悲剧。其实,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踏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莫里森的八部小说围绕着影响黑人女性一生的几大主题因素(美丽、友情、家庭、爱情、母爱、嫉妒、疗伤、女人间的争斗)展开,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13.
陈智慧 《云梦学刊》2010,31(6):105-107
丁玲的《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通过妓女阿英从早晨到晚上一整天的生活,展示作为妓女的阿英"纯粹的实实在在的女性心理的和身体的经验"。作为类属的女性,阿英身体之于女性存在有着如下的意义,即:女性通过身体言说自我,建构主体;女性通过身体思考人生,介入世界,把握命运;女性通过身体嵌入历史,丰富存在,改进现实。  相似文献   

14.
浅析对朱淑真评价中的理学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朱淑真的总体性评价,现代学界都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人们公认,朱淑真是生活在特定时代、特定家庭氛围中,具有超卓个性的一位影响较大的女作家,其叛逆性格与作品都呈现出夺目的光辉。然而,自南宋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她固然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词坛声誉,却也招来了相当数量的贬抑之辞。在这褒贬之中,颇使人闻到一股迂腐的理学之气,笔者试就此问题浅抒拙见,以求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突出。这样看来,读莫里森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一幕幕黑人女性成长的悲剧。其实,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踏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莫里森的八部小说围绕着影响黑人女性一生的几大主题因素(美丽、友情、家庭、爱情、母爱、嫉妒、疗伤、女人间的争斗)展开,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16.
萧红抗日文学作品与主流文学风格的疏离使她成为一位争议颇多的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孩子的讲演》可以看作是她对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和自身心境的展现,以及对创作抗战文学的独特思考。在公式化、概念化的抗战文学主流中,坚持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作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作家所受到的文学影响和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活中的不适应期 ,故需进行适应教育。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质 ,是大学新生心理行为与其所处教育环境的关系问题 ,首要课题是进行适应方式的转换 ,即从单纯适应方式转换为适应———超越方式。教育内容有其自成一脉的科学体系。目标是让全体大学新生都学会适应 ,让每一个大学新生都学会全面适应。大学生理想的实现 ,大学理想的实现 ,国家和社会理想的实现 ,也都需要大学新生积极接受适应教育  相似文献   

18.
易惠莉 《社会科学》2012,(2):147-156
秋瑾于1904年6月东渡,8月入东京实践女学校,成为该校旁听性质的"认可生"或"听讲生",但11月末则从该校退学。关于秋瑾此次退学之事及其退学原因,已往学界鲜有研究。从秋瑾入读实践女学校,实践女学校种种严格的规定和艰苦生活,留学经费的匮乏,积极参与东京浙江籍和湖南籍等省留学生的反清宣传活动等几方面探讨秋瑾入读和退学实践女学校之原因,可以在已往以女革命家秋瑾为主旨的革命研究范式之外,尽可能触摸秋瑾的内心深处,体会她的烦恼和困惑,乃至痛苦,加深对她由立志留学学师范教育最终却走上反清革命之路,而成为烈士的了解,从而不但丰富已有的秋瑾研究形象,而且也可以丰富二十世纪初反清青年人物之研究群像。  相似文献   

19.
魏微是近年在文坛上崛起的优秀青年作家,她的作品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文笔细腻深刻,挖掘人性入木三分。《化妆》、《异乡》和《大老郑的女人》是她近年的三篇短篇小说力作,享誉文坛。对悲情人世始终如一的灵魂守望,对平凡人物矢志不移的悲悯情怀,成就了魏微小说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而审丑艺术的极致表现,异化想象的深度探寻,自然人性的大胆赞颂,则共同构成了魏微小说独一无二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材的编撰往往标志着新的知识生产体系与学科范型的确立,也标志着新事物、新秩序的开端。文学理论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物质承载形式,而且还担负着传播知识的社会功能。文学理论教材与学术性的文学理论著作在知识生产与讲述方面存在差别,这决定了文学理论教材在知识生产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性。20世纪以来文学理论教材知识生产经历了不同阶段,后现代语境下知识生产观念和研究模式变化带来文学理论教材知识生产的新特征。对文学理论教材知识生产现状的反思,也是对当下文学理论研究出现的新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