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享利.米勒是一位与海明威和福克纳齐名的小说大家,然而他的作品只是从1993年才开始陆续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最早介绍米勒的施咸荣探讨了米勒所受的褒贬及其生平、自传文体和他对后来作家的影响。袁洪庚从颠覆西方文明的主题思想和怪异独特的写作风格论述了米勒的创作特点。杨恒达主张把米勒看作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者和自我的重建者并试图找出米勒重建自我的内在心理原因。孙萍更多关注文本,指出米勒在现实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并向读者揭示了他"爱心慈父"的一面。然而,与国外的米勒研究相比,国内对这位小说大家的研究大大滞后,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篇生平介绍和对《北回归线》的评论外,米勒的大部分长、中篇小说都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的重大缺失。  相似文献   

2.
针对米勒在中国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分两个阶段梳理了国内学界以往对米勒解构批评的研究,指出:具体问题上有一些深入的研究,整体研究则尚多泛泛之论;重解构理论轻批评实践;重探讨米勒的解构批评与解构主义的关系,忽视其和新批评的渊源。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著名剧作家,他以易卜生为榜样,在戏剧中注重探讨重大社会问题。米勒在戏剧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主张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让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登上悲剧的舞台。《推销员之死》是米勒的代表剧作,奠定了米勒在美国戏剧界的不朽地位。此外,米勒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等都是美国戏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剧作,其中渗透着深刻的现代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主义风景园林大师丹·凯利及其米勒花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美国现代结构主义景观设计大师丹·凯利及其早期作品米勒花园的介绍 ,阐明米勒花园在其作品中的地位 ,以及凯利在整个现代花园景观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潮流迭起、流派纷呈的景象。后新潮小说是一个讲究“文体实验”的特殊流派。本文从创作流程上考察了其文体的特点及意义 ,是对新时期小说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字》中的形式主义、正式文体、简约写作风格,以及理性、克制等特点的分析,阐明纳撒尼尔.霍桑在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古典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米勒处在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历史时期,是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融合,真、善、美的审美性,以及自然与神一体化的审美特征;在米勒独特的艺术手法中,我们应把握他独特的创作方法,即:通过记忆、习作和速写进行创作,而色彩的独特性,体现了宗教信仰对他的深刻影响,以及自身的爱好和对形体的注重;米勒深受前辈画家的影响,如米开朗基罗、普桑、马丁尼、戈雅和德拉克洛瓦等,同时他又深刻影响着后世,如凡.高、王宏剑、罗中立、郑艺等,因此,在美术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史通》是一部史学名著 ,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小说观念的学术著作。他以史学叙事原则规范小说、否定小说的独立文体地位 ,却在事实上促进了小说理论的发展。他将“偏记小说”分为 10类 ,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小说文体的精细辨析。他总结的小说文体弊端 ,说明了小说独立的文体特征。这些都在实际上为唐代小说的文体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9.
“比兴”作为修辞方法,即发端、譬喻与起情。主情文体的诗多有跨界应用而叙事,如“比兴”用诗、“比兴”释诗、“比兴”作诗。修辞方法的“比兴”对骚体、七体、连珠体、谐体、隐体等文体的生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汉魏六朝五言诗又有以“比兴+”模式而构成者,如景物作比起兴、说理作比起兴、人事作比起兴、乐府“艳”曲等。“言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以及“兴寄”说的提出,令“比兴”在文体风格上又展示了风采。“比兴”与文体学的关系,表明修辞或为文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古代文论多有以修辞讨论文体学者,也显示了从经学或子学、史学以及从文学批评讨论文体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10.
苏轼作为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但他的文学作品文体形式多样,而且他的批评文体也呈现出多样的形态.他的批评文体主要体现为论诗诗、序、题跋、书、尺牍、祭文、记等形式.苏轼的批评文体明显呈现出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的传统特色,其批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批评文体的文学化与多样性、语言的美文化和风格的抒情化.  相似文献   

11.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言情小说具有独特的诡异风格,主要体现为小说中呈现的奇诡的意象、多维的时空、传奇性的框架、悲剧收场的结局;之所以能形成这种诡异风格,是源于作者对传统妖鬼文化的继承、对“文革”的批判、对佛家因果报应和宿命观的信仰。诡异风格能给读者带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审美冲击,以及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把无措、失意、潦倒转换成一种发泄机制,将整体世界固有的紧张、混乱、无序所引起的人的压抑成功地转移,米勒找到了最好的途径:文化暴徒。  相似文献   

13.
处于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外来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中国南北文化交界的海州地域文化,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文化特征.相对于历史时期的其它主流文化而言,海州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又表现出边缘性特征.这种边际性、边缘性的文化特征,使得海州当地长期居主导地位的是一般知识与思想,文化层面也明显表现为俗文化为主,而当地的传统文学样式,也多神奇怪诞的民间叙事文学,进而影响了《镜花缘》、《西游记》等明清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汉学”是培育日本文化和文学的母体,日本古代的美的精神、美的意识、文学理念无不打上“汉学”的烙印。不了解“汉学”对日本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就不可能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内涵。可以说,日本文学的蕴奥,几乎都产生在对汉学的受容与变貌之间。诚然,单一的民族、统一的语言在封闭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别开异境、匪夷所思的特质文化和文学,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通过仅有的脐带汲取汉学的营养,由此所培育出来的体格却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5.
徐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狂狷"之士,其颠狂怪异的人格形态的形成,既受到时代思潮与社会风尚的影响,也与他个人生理与心理的病变有密切关系.不幸而痛苦的人生造成了徐渭心理的病态,而心理的病变又使他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奇特甚至怪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独特的文学主张和美学思想对于宋代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欧阳修的文艺思想突出地呈现出一种兼容性,主要表现为:文道结合、风格兼容、骈散融通、用奇得常等方面。这些思想共同指向富有调和性、包容性的创新态势。较之前人更为合理,也更易于接受,正体现出宋代文学面临前代丰厚成果,努力寻求突破的积极姿态...  相似文献   

17.
卢仝以其独树一帜的奇险怪异、滑稽幽默的诗歌风格在唐诗史上自成一家。“卢全体”的艺术特征主要在其题材的怪异性,主旨的批判性,语言的趣味性,风格的怪异滑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险怪派”诗人特殊的身世遭遇、气质风度和特殊的社会经历胶合起来,使他们的人生之路变得坎坷不平,充满艰辛。种种打击与刺激使他们心态变异:愤世嫉俗,孤僻寡合。其创作表现出以怪异为美、以丑为美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9.
《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成名作。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小说女主人公勃莱特.阿施利这一文学形象展开了激烈争辩,观点迥异。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对阿施利时而抑郁、时而躁狂的怪异行为进行剖析,揭示其抑郁躁狂的根源,进而挖掘海明威在该小说中所隐含的写作意旨。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创造的文学世界变幻无常,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给读者以强烈的神秘感,阅读他的小说,会被其中描述的各种怪异的事件、神秘的地方和神奇特异的人物深深攫住。对家乡本土民间文化的深刻领悟、生命审美化的人格气质和对西方现代派创作方法的借鉴是其小说颇具神秘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