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作、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客家饮食谚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本文从大量第一手饮食谚语资料来探讨客家饮食文化的特质:"食就十足"、"食饭是食米"、"咸咸辣辣"、"猪肉头牲鱼"、"煮菜不用学"、"甜酸苦辣涩"、"饭后一杯茶"等,从中我们也可以管窥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饮食器具材料的地方性特色谈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器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把我国分成三个典型地域,阐述了食具材料的地方性特色以及形成这些特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汉赋中对于饮食的描写较为丰富,其中涉及了食材、食材的选取、烹饪方式、食物种类与搭配以及不同场合的饮食礼节等诸多内容,尤其汉赋中的酒除了君子以为礼,庶民以为欢的功用外,更开启了以酒浇愁的文学先声。这些记载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部分,重大国家仪式中的饮食,各类宴会中的饮食以及平民日常饮食。通过对汉赋作品的深入解读,可以较为全面地窥探汉朝饮食及其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4.
李渔与袁枚都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 ,两者的饮食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相似性表现在 :都重视饮食的清洁卫生、强调文明饮食、强调“自取自食”、反对铺张浪费 ;相异之处表现为 :李渔更祟尚自然 ,袁枚则提出饮食要保持自身特色 ,反对落入俗套 ,总体而言 ,袁枚比李渔更讲究饮食 ,其饮食观也比李渔的更系统和完善。研究两人的饮食观有利于发展现代社会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李渔与袁枚都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两者的饮食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相似性表现在都重视饮食的清洁卫生、强调文明饮食、强调“自取自食”、反对铺张浪费;相异之处表现为李渔更祟尚自然,袁枚则提出饮食要保持自身特色,反对落人俗套,总体而言,袁枚比李渔更讲究饮食,其饮食观也比李渔的更系统和完善.研究两人的饮食观有利于发展现代社会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6.
农民具有的均平求富心态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迁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我党采取国家帮助发展、大力宣传合作化的好处等措施,满足农民均平求富愿望,引导农民参与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大量农村剩余转化为工业资本积累,无法实现农民增收,最终促生新时期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体制只有体现、适应、满足农民均平求富心态,实现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才会成为农民的自觉选择,才会长久。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由于所处的草原环境,形成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过着游而不定的动荡生活,最初根本不注意饮食卫生,更无饮食保健的观念。随着与中原文化的交往,开始注重饮食的卫生与保健,并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饮食理论。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 ,由于其政治追求和人生际遇的坎坷 ,情感的长期郁积和灵魂的无以聊赖形成了一种既悲叹又感慨的悲慨心态。悲慨心态影响着作者的诗美创作倾向 ,不仅为他的诗歌创作染上了一层悲美色彩 ,同时 ,为其诗美创作注入了一股永无竭止的悲慨之气。本文分析了李商隐悲慨心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诗美追求的影响 ,揭示了作者诗美追求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街头作为市民最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间包含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是一个受群体意识支配的空间,个体在融入某一群体之后会表现出明显的去个性化特征.文章以东北夏季街头就餐所形成的暂时心理群体为例,分析此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其形成的根源,以及民众面对此种违规行为所表现出的矛盾心态,透析下层民众在群体中的放纵狂欢背后所隐匿的人之本性及其受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所表现出的独特心理态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明是农业文明 ,特看重土地、家族和邻里关系 ,从而形成了安土重迁的传统社会心理。所以 ,人们迁徙重聚族、重怀故土 ,经商也重族谊和乡谊。这种安土重迁的传统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却制约了资本积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 ,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子思想中的"善",指好品德;孔子在人性方面的贡献之一就是极力地引人向善,其引人向善的特点是道德启示和礼的教化为主,否定批判为辅;孔子引人向善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家庭观、社会伦理观和政治观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现代书面语的演化过程中蕴含着外来文化渗入的方方面面.虽然汉语现代书面语的源头白话由来已久,但“五四”前后,随着西学的大规模引进,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等无疑对汉语新的词汇系统、词法系统和句法系统的出现具有重要影响。而近代以来引入的印欧语法体系、西方语言学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的定型和规范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汉语现代书面语的发展也有地区差,大陆与港台之间就因隔绝等因素呈现各自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元点,面对新世纪,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利于人们充分利用文化的整合、激励、凝聚的功能,构成推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动力。20世纪剧烈的社会变革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根本性的冲击,颠覆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化结合,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姆渡文化是东南江海文化的代表,它具有开放性特色。河姆渡人即是越族先民,海洋是他们的驰骋之所。他们带着水稻向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发展。历史上的“有巢氏”、“姚墟”、“羽人”国等,指的都是河姆渡地区居民,就是越族先民。  相似文献   

15.
《殷芸小说》的编选,全面体现了南梁士族文人高扬的人格独立,而这种独立意识的真实写照,也正表现了其时士族文人群体独特而复杂的大国心态,即:政治观念淡漠、主体创作意识增强和个体因素彰显。而统治阶级对文学的提倡、文风的转变和创作者主体意识的影响,则促使了这种独立意识与大国心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阿坝藏羌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极具开发价值。本文就阿坝藏羌民俗文化基本层面予以考察,就阿坝藏羌民俗文化特有价值予以分析,并且就阿坝藏羌民俗文化开发对策提出明确建议。本课题对促进阿坝藏羌民俗文化保存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SARS告诉人们 ,健康才是最宝贵的。本文从反省我国居民健身运动的习惯 ,进而反省我国当前体育教育的不足 ,对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民思想”是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政治领导思想的核心,“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思想是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的具有时代新蕴的“三个代表”思想之一。二者在出发点、理论根据以及最终目的等方面具有本质的区别,但二者也有相似之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决不能无视民众的愿望和思想。现在重温先秦“重民思想”,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人文地理学在我国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人文地理的现状。文章还对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