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功能划界说”质疑》的质疑──与李文辉韦连文同志商榷柳士发李文辉、韦连文两位同志在《“功能划界说”质疑──虚词究竟能否充当句子成分》一文(以下简称《功文阿中说:“虚词不但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还可以充当句子的状...  相似文献   

2.
“改革文学”与“政治小说”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所涉及的内容题材,较之建国后的十七年,其丰富性无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那些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的题材中,最引人注目的又显然是改革题材。要说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显著特点和重大收获,当首推于此。这是因为,这类改革题材的作品总的说来是充分的现实主义的。它们没有在急剧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面前闭上眼睛,而是以最大的热忱、最快的速度作了追踪式的反映,有的甚至与生活同步调。这就是说,这类作品的纵横交错的艺术触角伸向了我们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上层建筑的不适应性、经济基础上的缺陷、各类企事业单位所存  相似文献   

3.
作家的“命运”是大不相同的:有的脱颖而出,有的作品平庸,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情思枯竭。何也?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到和发挥出自己的创作优势。作家的创作优势表现为:一,要有好的创作心境,即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要给作家以充分的创作自由;作家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遵循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创作的最佳精神状态。二,要写最熟悉的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做生活的主人,深入生活的内核和本质,才能称得上有最熟悉的生活。要处理好写最熟悉的生活和扩大创作题材的辩证关系;要有长期生活的“基地”。三,要选择最相宜的文学形式,即选择与题材最相宜的和作家最擅,长的文学形式;对文学形式“朝秦暮楚”,挤“热门”,只会泯灭自己的创作优势。四,要有不懈的艺术追求,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既不墨守成规,又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作家应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土壤,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有的地方改革开放卓有成效而有的地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艺术水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反复强调,要“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并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些话的深刻意义,结合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中努力学会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带头干、允许看、不争论”的领导艺术.一.“带头干”的艺术 各级党委领导同志要带头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5.
从近年发掘的赫哲“伊玛堪”看来,内容是英雄叙事诗(个别是史诗),形式是说唱艺术,它以说唱艺术的形式,很好地反映了英雄叙事诗的内容。有的同志论证,赫哲“伊玛堪”的原型,可能是韵文体,或夹以少量的散文体,而且愈到近代散文部分增强、诗歌部分减弱了,这个情况是可以继续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人们总可以在上海的南京路、外滩、四川路、北站以及市区内较为热闹的大街小巷,看到有这么一伙人,他们象演戏一样吆五喝六;有的煞有介事扮演着最佳营业员的角色,不厌其烦地反复向路人吹嘘自己手中的商品;有的装扮成顾客不住口地叫好,不远处还有望风的、充当打手的人。路上行人稍稍驻足注目或露出手中钱,他们就会发起“强攻”,如果不买,或买了要退换,那就会遭到他们野蛮的威胁,甚至拳打脚踢。假如一有风吹草动,扮演望风探哨的一个手势,他们马上会一哄而散,无影无踪。这帮狼狈为奸,合伙用劣质品、次品、假货坑害顾客利益的无证贩子被人们称为“强盗摊”。近年来,社会上这种无证经营活动越演越烈,有的地方甚至很猖獗,受害者向政府部门投诉的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7.
艳丽多娇的牡丹,诚然可爱,但在比她更加艳丽多采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都有与他人不尽相同的情趣、爱好。郭颂同志的演唱,如同一支凝聚着浓郁的北方风味的“曼陀罗花”,在声乐艺术的百花园中,竞相傲放,以它特有的芳香,陶醉着人们的心灵,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赞赏! 郭颂同志二十多年来的民族声乐艺术实践,真是苦心孤诣,精心钻研,锲而  相似文献   

8.
陆贵山 《学习与探索》2008,1(1):177-17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漫长、艰辛而又曲折的历程.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关涉到作为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关涉到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9.
双关的思想内涵隐秀的艺术标本——《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思想实质与艺术张惠仁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指出:“藏颖词间,昏迷于庸目;露锋文外,惊绝乎妙心。”这是说有的作品由于作者“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因此,酝酿的时间较长而又经过多次修改...  相似文献   

10.
1 艺术创作中的“变形”是指艺术家在一定地审 美情趣的观照下,根据艺术描绘对象的特点,创作 主体内在情绪状态与艺术表现的需要,对客观事物 或社会现象的固有形态作有意或无意的改变。“变形”是艺 术创作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的艺术现象,并非如有的人所理解 的,只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所独有。 亚里士多德虽然主张艺术是客观现实的模仿,但他还清 楚地指出:“艺术家应该对原物范本有所改进”①。丹纳在 《艺术哲学》中更明确地指出:“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主要特征’, 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的主…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变形是从“朦胧诗”的出现开始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以及粉粹“四人帮”后出现的一大批以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缅怀和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内容的作品大抵都是遵循传统的艺术形态的。这时诗歌履行的仍然是“炸弹和旗帜”的使命,注重诗歌的倾向性、战斗性、群众性。这同“文革”时期的诗歌除了在内容上截然不同或完全对立之外,在艺术形态上似乎仍属于同一传统。即使有的学者认为“文革”文艺属于古典主义范畴,新时期文学属于现实主义,但古典王义与现实主义仍然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前者更强调绝对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迎接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诞辰 160周年(1828—1988),黑龙江省外国文学学会于 7月 17日至21日在大庆市举行了托尔斯泰研讨会。 出席这次研讨会的省内专家学者及研究生40余人,提交论文近20篇。会上,与会者就列宁论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早期的思想与创作、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美学理想、托尔斯泰的妇女观、托尔斯泰的“仁爱”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兼爱”思想之比较、托尔斯泰的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托尔斯泰的艺术成就等有关托尔斯泰思想和创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其中某些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的同志以那达…  相似文献   

13.
一、从“褒”与“贬”的问题说起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从积满历史烟尘的“冷宫”,终于又回到文学的殿堂。这是古典小说研究中的一件大事。许多同志为此做了工作。他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对这部分小说产生的原因,与前代恋爱、婚姻故事的渊源关系,思想艺术成就,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等问题,都做了初步研究。但研究中的不足也露出了端倪。问题归结起来是:人们研究问题的主观逻辑偏离了作品的客观逻辑,以致描摹出来此类作品的思想、艺术构成,与人们从作品中可以实际看到和感到的对不上口径。诸如:论证才子佳人小说具有“现代性爱”的积极因…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恶穆纪光在历史哲学中,“恶”充当着一种类似英雄的角色。康德把人的的个体化倾向(追求个人利益而违背普遍立法的个体性倾向,即“恶”的倾向)同人的社会化倾向的对抗,看成唤醒人的全部才能的动力,认为人从野蛮到文明的第一步正是从人对荣誉、权力、财富和...  相似文献   

15.
志贺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是一位自我意识强烈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早自“五四”时期就被引入中国。 192 3年 ,周作人翻译了志贺的短篇小说《到网走》与《清兵卫和葫芦》,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日本小说集》之中。  志贺的创作生涯中 ,前期多表现为作者与现实生活激烈的二元冲突 ;后期主要表现作者从强烈的自我意识中起脱出来 ,在精神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由迄今的对立冲突进入“调和”后的恬静的、散诞逍遥的心境。而冲突与“调和”的分水岭 ,就是志贺的代表作《调和》。志贺文学生涯前期的精神苦闷 ,主要体现在他与父亲长达十几年的不…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晚间有一个短小而精采的专题节目,名曰“广而告之”。届时在荧屏上常出现一组组真实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或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自然图景:有的赞颂我们时代的崭新的精神风貌,有的针砭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陈规陋习,有的介绍百科常识,有的讲述  相似文献   

17.
女儿卢星宇以24岁掌管“15亿项目”成为微博红人,卢俊卿被从幕后拽到了前台。媒体在这个亿万富翁身上发现了诸多问号。 从老家四川广元起步,到成都搞学术经济初成规模,再到北京与官办协会合作会议,卢俊卿左肩是政,右肩是商,充当政商中介角色,并从中赚取报酬。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所有制”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正面论述;第二部分对何伟同志在《试论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过渡》一文中提出的“马克思所讲的社会所有制”的理解,提出不同意见,开展商榷;第三部分论述不能把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理解为“政府所有制”,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不应根本否定,不应取消,而是应该通过改革使之不断完善;第四部分从理论上阐述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根本界限,指出现在不论在理论工作或实际工作中,都存在着对公有制和私有制混淆不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四幕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是我校中文系学生李龙云同志创作的。它是一出正面反映“四五”天安门事件的好戏,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北京公演后,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应。石丁同志认为《小院》迎合了当前的某种错误思潮。他要人们对该剧“嗤之以鼻”(见《人民戏剧》第六期),大有把《小院》打成“缺德派”作品之势。《小院》是青年作者的习作,不可能十全十美。恐怕还是不要在文坛幼苗上驰马为好。特别是涉及到当前文学创作的一些原则问题,应解放思想,发扬民主,进行切实的探讨。本期发表张葆成等同志的文章,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同时发表我校中文系学生演出《小院》的部分剧照。  相似文献   

20.
三十多年来,关于新英雄形象塑造的问题有过多次论争。新时期以来,在我国文学空前蓬勃的发展中,随着人物形象塑造的日益多样化,对新英雄形象的塑造又产生了新的歧见。有的同志认为,文学艺术作品根本不应塑造英雄形象,甚至认为一个国家如果需要英雄,其实是一种“不幸”。近年更有同志宣布“英雄的时代”在我国文学中已经“终结”,文学已从描写英雄转向描写普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