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1-26
情感观念在黄玉顺构建的生活儒学和斯洛特构建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二者探讨情感观念的视域不同,因此生活儒学中的仁爱观念、恻隐观念和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中的关怀观念、移情观念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这些分歧进一步影响了两位学者对情感与认知、情感与社会正义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撇开具体的分歧,一方面,生活儒学的本源情感观念可以为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奠基;另一方面,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对情感观念的精致探讨也可以为生活儒学的伦理学建构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21,(1):121-128
情感效度指诗歌译文的情感反映原文情感的程度。诗歌译文要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度可以采取五个策略:缩小叙事距离,让叙述者与任务尽量融合起来;由静态表达转译为动态叙述,让"情感"动起来;动态的情感可以转译为静态的表达;将原文中情感话语具象化;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围绕原文创设语境。  相似文献   

3.
情感文化代表了不同社会独特的认知范畴和感受特征,为了解特定社会文化体系及人类情感世界提供了最佳窗口。对具体潜义情感的象征表现及意识形态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对特定情感潜义词语义内涵予以探究,有利于揭示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以及人类心理世界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中,"情"从一开始就兼有两层基本含义:情感(人情);情实(事情)。在中国观念史、儒学史上,当"情"浑然不分地兼指人情与事情并且"情"与"性"并无截然分别的时候,此"情"为本源之情,这是原典儒学的观念,也是当代儒学正在复兴的观念;当"情"严格地分别各指情感与事情并且情感被置于"性→情"架构之中的时候,此"情"为形下之情,这是帝国时代儒家形而上学的观念。总之,在本源层级上,儒家的情感观念不是一个伦理概念,而是一个存在观念。  相似文献   

5.
论“仁”与“爱”——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玉顺 《东岳论丛》2007,28(6):113-118
作为当今西方世界的一种前沿思想,舍勒的"情感现象学"乃是基督教文化传统在当代哲学中的一种典型形态。正如儒学以"仁"为核心观念一样,情感现象学以"爱"为核心观念。因此,在儒学与情感现象学的比较中,这里比较儒学之"仁"与舍勒之"爱":舍勒的"爱"是奠基性的,而儒学的"仁"则是本源性的;舍勒的"爱"是精神人格性的,而儒学的"仁"则是生活情感性的;舍勒的"爱"是在者性的,而儒学的"仁"则是存在性的。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西方学者对人的研究出现了一种趋势或说热点,即力求从人类生活和日常行为中探索情感世界的奥秘,发现富有真实情感的自我,塑造自己情感生命的模式,查尔斯的喜悦说,马斯达克斯的寂寞说,迪里契的勇气说,萨特的孤独说,弗洛姆的爱欲说以及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等等,众说纷呈,斑驳陆离,比较侧重于心理机制的研讨;我国学者则偏重于从社会存在、特别是阶级斗争视角探讨情感的生成、性质与形态等情况,而忽略了情感特性的生理、心理机制研究。系统地对人类的原发情感与创作情感作专题探讨,尤为少见。本文不揣浅陋,仅从原发情感与创作情感在欲求、意蕴及外化的同构异态方面,略陈管见,谨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情感在人类日益发达和体制化的教育中备受冷落,人类的情感世界由于缺少了应有的教育滋养而日趋萎缩。情感教育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但是从伦理学的视角来探讨情感教育还做得不够。本文从情感主义伦理学原理出发,探讨人类情感教育的伦理根据、内容和特征,旨在说明情感教育是一种感性的、体验的、情景的教育,而非理性的、知识的、空洞的道德说教。  相似文献   

8.
张岳伦 《船山学刊》2008,(3):154-156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是古典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五种情感:即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执着的男女情、毛好的朋友情和温馨的骨肉情。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蕴舍的这种崇高伟大的情感美,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幸福、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休谟的道德世界中,情感代替理性成为道德评判和道德原则的主宰,扭转了古代伦理学的理性思维,开启了自我的情感世界。休谟认为,道德的区别来源于情感,这种道德情感,对自我而言,实则是一种基于苦乐感而来的特殊情感。同时,借助于人性中共有的同情感,个体自我的道德情感与他人相互传递、产生共鸣,普遍的道德基础和原则得以确立。重新审视休谟理论的情感特质,不仅可以展现他对丰富和发展西方德性论道德哲学形态做出的独特贡献,也能反思当下人们为解决现代道德危机所提出的“非此即彼”的僵固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论诗情的孕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是诗人生命体验和人生颖悟的情感投影 ,写诗之前必须有一个诗情孕育的环节。人类的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微妙的 ,但并非所有的人生情绪都能入诗 ,只有那种纯洁强烈、新鲜独特、意蕴丰厚的情感体验才有可能成为诗情。诗情的孕育实质上就是诗人情感纯化、强化、深化、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胡天曙是近年来渐受人们关注的黎族作者,其主要创作成果为散文和诗歌。本文主要对其新近出版的散文集《溶溶黎山月》加以评介。  相似文献   

12.
稳定是国家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治理的前提。当代西方著名伦理学家玛莎·纳斯鲍姆在政治自由主义的立场上通过情感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探讨社会稳定问题。她对情感的思考超越了自由主义忽视情感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罗尔斯留下的道德心理学空缺。通过对情感精致的哲学思考,她认为情感作为价值判断,能把抽象的政治原则具体化,从而激发人们认同政治原则。情感应与政治原则一起,在维系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国家治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杏花春雨的江南,曾是无数中国文人的精神原乡。“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江南文化,则以其超功利的审美气质与诗性精神,蕴蓄和催生了历代文人无穷的想像空间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在技术理性吞噬人文精神,消费逻辑抑制创作欲望的今天,我们探讨江南文化之于中国美学的独特贡献和诗性内涵,揭示民族审美机能的历史发生及其现实活动机制,不仅是为了打捞文明的碎片,更是出于穿越现代性的内在需要,给日益祛魅的平面化和单向度的生活世界浇注些许澄彻通透的诗意活水和创化原能。踏上江南的回乡之路,不啻是一次精神世界的返魅之旅。  相似文献   

14.
曹燕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01-102
声乐教学在强调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情感的培养,达到声乐教学“以情表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芬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79-80,58
本文以白先勇、余光中两位作家的经历作为切入点,寻求相似之处,并从中解读他们乡愁创作中的情感共性。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咏花词情感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照词中咏花词占有一定比重。在咏花词中所反映的情感变化,与当时政治时局的变化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了女词人高标凌世、乱世挺拔的性格特点;而咏花词中浸通分的那种青春美、别情美、沧桑美,别表现出了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文学研究在西方学术体制中被逐渐边缘化,哈罗德.布鲁姆、希利斯.米勒等美国学者也悲观地认为文学已经走向灭亡,而文学理论正是导致文学式微的罪魁祸首。事实上,当代批评理论的问题在于远离普通读者,热衷于艰深抽象的术语概念,对文学进行对象化,忽视文学阅读的情感体验,是对文学本质的忽视。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乔治.布莱还是读者反应理论批评家大卫.布莱希,甚至是萨义德,都强调文学文本的独特性,文学阅读经验的重要性,以及文学批评的主体性。近年来,美国教育界也在文学教育中尝试对阅读体验与情感的重视;尽管困难重重,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杨柳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61-62,71
本文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运用相关理论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以此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妍  蔡明 《学术探索》2013,(7):149-152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挫折承受力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随机抽取3所高校的686名大学毕业生为施试,对其施测心理弹性量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挫折承受力量表。结果发现:①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r=0.373,P〈0.01)、心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r=0.499,P〈0.01)和积极情绪与挫折承受力(r=0.499,P〈0.01)正相关;②积极情绪能够部分中介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力之间的关系,当积极情绪进入回归方程时,心理弹性对挫折承受力的预测效应从0.499降至0.345。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对挫折承受力的预测效应是通过积极情绪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教育:本土情怀下的国际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凡  陈奕奕 《学术界》2005,(2):91-95
我国高等学校新闻教育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 ,旧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都无法适用于当今新闻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 ,新闻教育必须以一种全球的视野和崭新的姿态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 ,本土情怀下的国际化选择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将分别从新闻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目的和意义、实施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力求为新闻教育国际化提供一种合适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