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主体主义传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造成了主客体的截然对立、理性的极端分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自然和谐。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这就必须摆脱主体主义的思维模式,实行主客体统一、理性综合的新思维模式。一、西方主体主义传统及其特征西方主体主义传统渊源流长。作为西方文明两大源头的古希腊思想和基督教神学就有了主体主义思维的萌芽。古希腊人相信自然界的有序,自信人类有能力去认识自然界的秩序;基督教神学给人类一个尴尬、特殊位置:人类在上帝之下,自然界之上,上帝允许人类自由处置他所创造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由此遭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猛烈抨击。事实上,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并不是要把人类与自然界对立起来,而是在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实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过分强调自然存在物的工具价值,无限制掠夺自然、奴役自然也是我们要批判和否定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区域持续发展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以来,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就一直困扰着各国学者、政府和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以牺牲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质量为代价的,这不仅导致了各种生态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危机的出现,而且使这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最动荡不安的地方.最近,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纲要》(讨论稿),其中有74个方案领域或多或少都牵涉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其发展战略思想就是争取中国的持续发展,即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四者的关系来探讨我国的环境与发展的途径.由于各个方案都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从区域的角度来加以解决,因此,探索区域的持续发展就成为一切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4.
人类自从获得自我意识,就总在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作出解释。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实际地位或主观规定的不同,人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和解释也就不尽相同,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人和自然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一 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类,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生存,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又不是消极地依附于自然界,人能够选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持续发展,必须打造企业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即要有自主创新的比较优势。本文通过不同层次的理论分析和对国内外实践情况的介绍对比,得出创新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初探李慧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的福利水平应随时间发展而增长(至少不退化),但按照一般人的价值取向,往往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或某个人、某个团体、某个民族的利益,不会自...  相似文献   

7.
许敏亚 《理论界》2003,(4):15-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使道德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正确的自然观。即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观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必须摒弃传统的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将人类与自然摆在对立或对抗的地位。持续发展战略从根…  相似文献   

8.
人类之所以能在整个自然界中占居如此优越的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既能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又能有效地改造自然,使大自然为己所用。即她具有一种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持续发展是全球也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发展经济的主题.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既是自然科学问题,又是社会科学问题.人类发展经济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从根上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道路。那些耗费世界资源而不提供资源补偿的任何发展不可能维持长久,同时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也往往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或利用过头的一种表现,前者如工业的排污,后者如森林过优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可以看出: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相联系的.本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对象化的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也形成和改造了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人的美感既是受动的又是能动的。人类正是凭着审美感受力,在美的感召下探索着自然的奥秘。人的实践感中的美感因素主要有直觉和谐感、面对创造成果的惊喜和现实超越感。实践是目的一表象活动,表象的外化标志着主体与自然的统一。实际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首先在实践主体的表象世界中初步完成,这就是此后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时海燕 《齐鲁学刊》2008,42(3):79-82
自恋是一种局限于人类自身狭隘之爱的心理变态状态,是人性的扭曲和爱的麻木。自然界中的各种危机,尤其是生态危机是人类过分爱恋自己的逻辑后果。要化解人类的自恋情结,就必须回归自然,爱自然,与自然交往,和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活:一个属人的世界──有关精神生活中若干问题的研究札记张同基,包哲兴一[1]如果说科学是一部记载着人类对自然界探索研究的历史,哲学则可以说是人类不断加强对精神自身及其存在方式。的反思与研究的历史。古希腊哲学曾把自然界当做唯一的存在,那是无精神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与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会使农业发展有最根本的资源支持。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人类社会的真正文明。为了保持人类的不断进步,就只有协调自身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在实现现有发展的同时,不影响未来的发展。回归现实,在当今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难题中,农业处于核心地位,农业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尤其对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其意义就更加重要。因此,作为以自然资源为基本产出条件的最原始、最古老的产业──农业来…  相似文献   

14.
一大自然并没有为人类创造出艺术,正如没有创造出哲学、宗教和纺识机一样。艺术正如哲学、宗教和纺识机,也是人类“物化的智力”。但也应把它们看作是大自然的创造物,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智力是人脑的产物。尤其在今天,人类自身栖息的星球日益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已从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中醒来,使人们认识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更应该重建人与自然界一体化的思  相似文献   

15.
(一)“现实世界”的否定性统一本质人生活于现实世界,也只能在现实世界中生活。什么是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 人类一来到世上,就遇到现存的自然界。自然先于人而存在,人是自然长期进化基础的产物;人类诞生以后也不能脱离自然,还要依靠自然界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但是,现存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进入自然中心主义。一、自然中心主义的困境  1 .泛化的伦理观、价值观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以下简称自然中心主义)把人以外的自然界、生物人化,给它们赋予伦理、利益和价值。“自然价值并不仅仅是对人的价值,还有其自身的价值,即以自然本身作为评价的价值”。事实上,价值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自然界、生物本身是否有价值,则完全取决于人的需要(需要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然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无论有无人的需要,其…  相似文献   

17.
一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旦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类,一刻也不能离开自然界,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又不是消极地依附于自然界.人不仅能够认识自然,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如果人类认识到自然界的客观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能趋利避害,使自然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违反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那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恩格斯早就告诫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18.
<正>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长期流行着“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口号,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界的征战挞伐,使人类与自然界对立起来,以致造成了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等严重后果。事实上,这一口号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利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应当予以澄清和修正。(一)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口号,过高地估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容易导致主观盲目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人们在说明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时,有两种错误的极端表现形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片面夸大自然界的决定作用,忽视和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和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现实社会的镜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有自然界的历史,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通常所言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即指过去的人类社会活动。关于自然界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也要谈到,但这不是从自然界本身出发来谈自然界的历史,而是从人类社会出发,来谈与自然界的相关问题。既然历...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与自然关系之辨正韩民青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反思的一个热点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呢?只有从物质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从人类发展的总体上去考察,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准确审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从历史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