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试验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开展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和协调工作,在边区范围内实现了民主、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保证了边区的政治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建构和谐民族关系的具体路径,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而且在实践上为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成功范式.  相似文献   

2.
王东仓  石瑾 《兰州学刊》2010,(3):191-194
抗战时期(1937-1945)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是针对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政策。边区民族政策尽管只具纲领性,没有形成专门、系统的文本,但其模范的实践性和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提供的保障性仍使边区民族政策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解放的灯塔。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其历史作用王顺喜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搞好经济建设,支持抗日战争。党和边区政府在领导军民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是边区军民从事生产斗争实践的...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实践以及联合少数民族上层一致抗日建立统一战线,促进了边区的民族团结;通过帮助少数民族恢复经济、扶持保护少数民族商业、积极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勤劳致富和开垦荒地,发展了边区的民族经济;通过促进边区民族教育发展、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开展了边区的民族教育;通过尊重教徒信仰自由、保护正当宗教活动、保障教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以及保护民族文物古迹,尊重和保护了边区的民族文化。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推进了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增强了边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关于陕甘宁边区政府(以下简称“边区政府”)成立的时间问题,在边区政府形成的历史文件中有两处不同的记述或说法:一处是,1938年11月边区政府在其发布的关于改陕甘宁边区议会为参议会的通电和训令中说到:1937年9月20日正式改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为国民政府领导下之边区政府。”①另一处是,1939年1月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边区苏维埃政府于1937年“9月6日正式更名改制,归国民政府领导,成为它的一个织成部分。”②正是由于此,长期以来在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力量的总后方。当时陕甘宁边区处于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包围封锁之下 ,物资匮乏。边区政府为了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大力发展生产 ,尤其是合作经济 ,不仅促进了边区农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在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我们当前的农村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监督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裕庆 《学术论坛》2006,(6):158-16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督制度,但因其散见于边区参议会历次会议所通过的大量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的会议文献之中,故而未被学界重视,鲜见系统概括。依据世界各国代议机构监督制度建设的一般理论,考诸大量的历史文献,我们不难发现,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所制定的一系列监督制度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制度体系:选民(人民)对边区各级参议会参议员监督制度,边区各级参议会对边区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监督制度,边区参议会内部监督制度。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定的一系列监督制度,无论较之于国民党的国民参政会和省市参议会,还是与同时代的西方议会的监督制度相比,都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六十多年前,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在一个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地区,建立起基本符合现代议会监督理念的监督制度体系,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政治文明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灾害等原因,在全国普遍存在难民、灾民以及鳏寡孤独等。针对以上群体的存在,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边区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社会救助政策。本文探析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施行的社会救助政策;中共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助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社会救助经验对当今的社会救助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私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对推动边区人民生活的改善、市场的稳定以及生产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下的边区政府执行的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私商发展的主要因素.边区政府在税收、信贷方面给私营商户以一定照顾,增强了私商经营的信心和能力;市场的整顿、交通事业的发展为私营商业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政府鼓励、帮助工农业生产的政策也间接地为私营商业准备了基本且必需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陕甘宁边区存在的13年间,边区政府、边区高等法院十分重视法官队伍建设,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作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道德素质建设方面,注重培养法官“司法为民”、“司法公正”的理念;业务素质建设方面,重视法官培训工作,注重法官业务学习,积极开展司法检讨活动。这在当今我国法官队伍数量庞大,但缺乏职业传统和职业气质,在职业伦理与职业操守亟待培养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共各级人士和学术团体曾积极参与边区农贷事业.中共的农贷思想坚持“专款专用”、“贫农为先”、“不采取平均主义”、“不违农时”、“低息发放”等原则,延安中国农学会、毛泽东、朱理治、南汉宸、阎子祥、曹菊如等学术团体和个人的思想是当时边区农贷思想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农贷主张不仅促进了边区政府改善农业经济,将支农、惠农落到了实处,维护了农村金融稳定,对于边区农贷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当代农村金融改革中贫困地区的农贷工作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私营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体系中,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有一定的比重,它的存在和发展,受到边区政府的奖励和支持,从而对边区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在帮助和促进私营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思想理论和政策;在当时极其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下,有关这一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所以,关于抗战时期边区私营工业的研究,应当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臧爱绒 《理论界》2009,(4):146-147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兴办的保育战时儿童的民间组织。文章就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的由来、教育理念、经费情况;边区政府采取的保育措施;以及产生的作用做一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五年以前,我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第三部做了一段烟草推销工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也就是一九四五年八月,我被延安边区贸易总公司派到陇东贸易分公司下属的环县贸易支公司任副经理。后又被调到合水贸易支公司工作。这段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商业贸易工作,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建立和发展。年轻的边区贸易工作,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实行的经济封锁,促进边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边区政权的巩固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支援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思想意识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 ;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 ;重视学习文化知识 ;参加生产 ,自强自立 ;卫生保健 ,科学育儿等。这些观念的转变 ,反映了边区妇女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 ,也体现了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育是女性价值的具体体现,亦是家庭的基本职能,维系着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妇女在生育中扮演着男性不能替代的角色,生育行为直接关乎其家庭地位,构成了妇女生活的重心和主要内容。陕甘宁边区妇女生育特征为"三低四高",早婚早育、卫生观念、饮食习惯、流行疫病及旧法接生等因素造成妇婴疾病与死亡。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妇婴保健工作,制定政策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卫生知识及推广新法接生以改善妇女生育条件及解决婴儿死亡问题。实践表明,边区政府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4,25(5):36-39
抗战时期,由于毛泽东、中共中央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有力领导,陕甘宁边区的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其思想重视、措施得力、目的明确和艰辛奋斗等经验,对于今天发展科技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国茹 《兰州学刊》2009,(5):211-213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民族战争的严峻形势和支部在乡村政权中的领导作用,在陕甘宁边区非常重视乡村支部建设。在思想上认识支部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注意创建模范支部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以推动整个边区支部工作向前发展;加强支部的组织建设和教育工作,使支部成为党在乡村的坚强堡垒,党员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支部领导乡村政权的过程中,在加强支部领导的同时,注意避免党政不分的弊端。中国共产党通过支部作用的发挥,使边区广大人民更加了解共产党。并对其政权产生了认同,使共产党政权很顺利地深入到广大乡村中。  相似文献   

19.
医疗卫生工作在陕甘宁边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边区医疗卫生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党和国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工业建设中,从边区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发,对边区建立在私有基础上的私营工业采取保护和扶持其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争取实现边区工业日用品的自给自足做出了贡献.边区对私营工业的政策及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进行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