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国之道,在于得人."这是2005年12月15日,汪道涵同志去世前9天,我和我爱人去瑞金医院看望他,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2.
我和化若同志在历史上只有半年的相处时间,他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战友、兄长。我们之间有着很深厚的友谊。 那是在1936年长征结束之后,毛主席提出创办红大,并指示:应利用全面抗战开始之前的时机,抽调大批干部从军团到连排基层干部进红军大学学习。要 相似文献
3.
李葆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烈的儿子,父子两代共产主义先驱,轰轰烈烈、鞠躬尽瘁,先后离我们而去。我们作为后辈,要永远纪念他们,学习他们奉献一生、坚持奋斗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4.
惊闻一代久经考验的革命家、音乐大师贺绿汀同志于今年4月27日不幸病逝,对我心灵产生了莫大的冲击,久久不能平静。近一时期,我从理智上判断,认为贺老向来健康,总是萌生再去看望他一次的念头,但总是因为杂事拖延,不料竟成永诀,成为我的终生遗憾。 贺老高寿享有96岁,几乎与本世纪同龄,亲历了祖国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沧海桑田、苦难与欢乐,严酷的考验,他象一颗百年老松。坚固的岩石,自始至终挺立于高山峻岭,屹立于中华大地。他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为追求高尚理想,为扫除假恶丑、传播真善美,以他一贯的纯良品格,坚… 相似文献
5.
6.
继迅走了,他真的走了。几天来我都不敢相信,不愿相信。就在11月6日上午,我们还在一起参加“深圳论坛”,下午还在会展中心的展会上推介业务,晚上一同乘坐大巴返回住处。7日上午,我随代表团出访, 相似文献
7.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半个世纪前,余有幸经恩师长子叶清江先生推荐,被江南一代名医叶熙春先生收为关门弟子。恩师天赋聪颖,曾随当地名医莫尚古先生习医多年,又待诊于名医姚梦兰先生左右,尽得师传,习读医籍,刻苦勤奋,研考经旨,一丝不苟,并立志于济贫救病之天职,医德、医风深得病家一致赞扬。恩师虚心好学、力求上进、 相似文献
8.
一近年看到传媒影视《永远的丰碑》, 表彰不少鲜为人知的革命先烈。许多红军时代的高级干部,多在20多岁的华年,少数也只有30多岁,便壮烈牺牲。牺牲的先烈显然比幸存的多得多。我总想:若是他们能享有天年,不知能组成多少倍的高级领导班子。因为表彰逝去的无一不是革命的先驱、党国之精华, 观后沉思,不能不令人扼腕兴叹,万分痛惜。 相似文献
9.
10.
那还是五年前的深秋,即1995年11月8日,吴仞之教授的生日,由他任理事长的上海华东军政大学教科文校友会,这天上午在茂名南路的卢湾工商联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讨论会员大会的准备工作。11时会议结束后,全体常务理事们就赶到吴兴路的吴老寓所,祝贺他94岁寿辰。校友会顾问、军大老 相似文献
11.
12.
1995至1996年,山中幸子老师在山西农大任教一年,她也是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会员,为中日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一张来自日本的明信片1995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路过报刊信件收发室时,被一位姓渠的工作人员叫住:"靳老师,有你一张明信片。"我接过明信片一看,是来自日本的,寄件人名叫"山中幸子"。我看了三遍之后,还是觉得纳闷儿,我在日本并没有一位叫"山中幸子"的友人呀。尽管没有写寄件人地址,但是我的姓名和地址写得是对的。到底是谁寄来的呢?这个问号在我脑海里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老专家、全国政协常委爱泼斯坦同志因病于5月26日1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爱泼斯坦病重住院期间,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副局长张建国到医院看望爱老并转达温家宝总理对爱老及家属的问候。爱泼斯坦生前曾说:“中国人一般是由爱国主义走到国际主义,而我却是由国际主义走到了爱国主义。”这是爱泼斯坦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1915年,爱泼斯坦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犹太人家庭,两岁时,他随父母来到中国。爱泼斯坦15岁时在天津《京津泰晤士报》社工作,开始了记者生涯,见证了20世纪中华大地上发生的所有重大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20.
你来了, 盘腿上炕, 旱烟续上,烧酒烫上; 团团围定:唠唠家常。 老爷们问这问那, 老娘们里外瞎忙, 农家小院里, —笑声朗期。 从太阳出游到日头落, 二十年唠不完的里短家常: 米酒油盐苦醋茶, 科学种田、改善住房…… 件件平凡事事小, 可百姓却天天记心上。 你深知群众事事无小事, 要左掂童右掂量, 要做到: 事事有回音, 件件都往实里夯。 你一天不来, 老农们就盼你; 你两天不到, 百性们就怨你; 你三天不见, 老乡们就往你家里闯。 在乡亲们眼里, 你不是什么官, 而始终代表着共产党。 你呀二十年如一日, 为群众办实事, 你呀二十年风里来雨里去,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