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观园中有三个“宝”,又有三块“玉”。这“三宝”、“三玉”指称一位公子,四位小姐,中心突出,对称鲜明,绝非偶然巧合,而是曹雪芹有意识地将贾宝玉的“宝玉”二字让四位姑娘一分为二的结果。本文主要讨论作者这种做法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红楼梦》所描写的内容看,贾宝玉几年中一直是无业人员,既很少去家塾念书,也不在府里府外当差,“无所事事”。但此说也颇不准确,实际上他忙得很,一天到晚在大观园里跟姑娘和丫头  相似文献   

3.
“诗言志”与“词缘情”这两个诗学命题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志”与“情”也被赋予了诸多意义,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其独特的人文情感的意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于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可谓既有“情”又有“志”。对于这种“情”与“志”的情感,曹雪芹将其升华。本文依据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与“志”,来分析曹雪芹的情感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与《飘》都蕴涵着家园追寻的母题。面对身体和精神的放逐,“水男儿”贾宝玉退守大观园,审美化地建筑起身体的家园,又用林黛玉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这两个“此岸”家园毁灭后,贾宝玉升入“庄禅”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上的解脱。而“女海盗”斯卡利特则冲入亚特兰大,征服般地建构起身体的家园,并用瑞特.巴特勒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此岸”的双重家园失去后,斯卡利特回到“基督”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下的救赎。中西民族精神和宗教精神虽有殊途,但对“家园”的追寻终究同归。  相似文献   

5.
伟大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政治历史小说中,以精湛的艺术笔触,深刻的历史内容,成功地塑造了晴雯、司棋、贾宝玉等一系列奴隶和叛逆者的典型,热情描绘了他们反对以孔孟之道为精神支柱的封建礼教纲常和等级、婚姻等制度的斗争,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和难忘的印象。“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就是反映他们英勇斗争的一幅动人的画卷。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内,到处有着反孔与尊孔两条路线斗争的刀光剑影。在这里,尊孔派与反孔派的营垒十分分明,以贾政、王夫人、王熙凤为一方,是封建的正统派、孔孟之道的卫道者,他们如蜘蛛般地用孔孟之道之“丝”,在大观园织成了严密、阴暗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以贾宝玉为代表的一些人物之所以如此经得起反复的品味式精读和反复的解剖式研究 ,正因为他们身上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中除了那些现实主义的、典型的东西外 ,还存在着许多非典型因素。就创作方法而言 ,这些恰恰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所带来的。因此 ,从作品实际而非先验的“现实主义”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贾宝玉 ,认识贾府和大观园的环境有许多非典型因素以及它们在创作上的意义。曹雪芹不仅在人物定位上以“受享”为基本态度突出了贾宝玉的非典型色彩 ,而且从他的长相、言语内容与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将这一非典型特征具象化。这种公开要求“受享”的个性在当时是大大超前的 ,其进步意义丝毫也不亚于补天 ,《红楼梦》的现代性和它的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在于此。在整个贾府特别是大观园这个非典型环境中 ,林黛玉等人物身上也多少不等地存在着非典型因素。非典型环境中的非典型人物或非典型性格作为一个创作命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非典型角度入手 ,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里存在着大观园以外、大观园以及太虚幻境三个世界。这三个世界的基本特征分别是淫、情与空。这三个世界的存在与相互纠缠的种种表现暗示着贾宝玉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表现出他在女性态度上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同时也最终反映了《红楼梦》女性意识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顽石、神瑛侍者与贾宝玉、通灵宝玉之间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即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通灵宝玉的前身是顽石。由于顽石“灵性已通”,因此顽石的精神参与了贾宝玉的精神世界。通灵宝玉是顽石在人世间的物质幻相,象征着尘世间的价值认同,并对贾宝玉的成长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甄宝玉与贾宝玉之间是互为影子或镜像的关系。《红楼梦》作者将“真”与“假”集中体现在贾宝玉身上,虚化了“真”与“假”的现实边界,从而构建起“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叙事世界。  相似文献   

9.
“衔玉而诞”之内涵——论贾宝玉之“玉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南都学坛》2006,26(1):40-47
《红楼梦》中贾宝玉“衔玉而诞”的情节设置,显示的是作者对宝玉“人玉合一”的君子形象的巧妙构思,象征的是贾宝玉“有玉之德”的内涵。贾宝玉不仅有“玉树临风”的容止之美,还有“温其如玉”的性情之美,更有“玉洁冰清”的品德之美。作者如此设计贾宝玉怪异的出生,也是在借此强调贾宝玉性格、品德生成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其对他的肯定和赞赏。贾宝玉形象寄托了作者改造人生、改造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悲剧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考察:贾府的悲剧、大观园的悲剧和贾宝玉的悲剧。这三层悲剧的性质不尽相同,它们一起所形成的悲剧意蕴,表明了悲剧的普遍性质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理学思想专制的氛围中,曹雪芹通过宝玉“女儿说”,展现了人与生俱来的至情人性;但在儒释道一体的封闭思想体系下,贾宝玉陷入了困境,或儒或佛,其至情人性终归泯灭。根据人的主体超越性与历史局限性的辩证关系,鲜明地展现了贾宝玉至情人性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2.
论贾宝玉的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传荣 《南都学坛》2004,24(3):43-48
贾宝玉并不是不少研究文章所说的忠于爱情的"情种"、"情圣"的形象,恰恰相反,贾宝玉是"情不情"。他的情是"洒向年轻貌美女子总是爱"的"普情";是"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的"滥情";是小事上"作低服小"而关键时刻"逃之夭夭"的"小"情;是仅存在心中的而无任何实际意义、实际行动、实际价值的、经不起实际考验的"虚"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缺乏奉献精神的自私自利的"'私'情";是貌似有情实质无情。  相似文献   

13.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曹雪芹所塑造的奴婢群体中最少奴颜媚骨、最不乖觉或说最不守本分的女奴.但在贾宝玉心目中,她却是怡红院中最可信赖的"第一等人".晴雯的屈枉被逐与惨死,是宝玉心中难以释怀的伤痛,为哀悼她而作的<芙蓉诔>,则寄托着贾宝玉对她的深深地哀思与赞美,更抒发着对摧毁这一美丽生命的横暴之手的愤慨和谴责.  相似文献   

14.
夏桂霞 《南都学坛》2004,24(5):46-50
贾宝玉向往婚姻自主 ,但又屈服于封建婚姻礼教 ;痛斥仕途“禄鬼” ,但不否定传统文化 ;景仰女子才情 ,但不反对“一夫多妻”制度 ;最终沉溺佛教仙道 ,归依“空门” ,复本如初。由此可见 ,贾宝玉不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而是一个逃避现实社会的遁世者。  相似文献   

15.
论周汝昌先生“写实自传说”的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周汝昌先生的"写实自传说",上个世纪以来,还没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批评.其实"写实自传说"与<红楼梦>的实际不符.曹雪芹说自己创作的<红楼梦>是真事隐去的"假语村言",承认自己的人物故事是虚构的.脂砚斋也说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只生活于<红楼梦>中,认为这是古今小说戏剧中从来没有的人物,也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从没见到过的人物,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贾宝玉即曹雪芹的自传说.同时,"写实自传说"在贾宝玉即曹雪芹、贾府是曹家、恭王府是大观园遗址三大问题上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破绽,它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它不可能成为20世纪惟一能站得住脚的红学成果.  相似文献   

16.
贾宝玉和袭人的世俗情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时阔 《南都学坛》2007,27(2):49-52
据《红楼梦》文本描写,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虽然宝玉和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生活层面上,爱得相对世俗温暖,但这也是一种真情之爱,也可以说是一种世俗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爱是逐步发展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宝玉对待袭人同对待黛玉、宝钗、湘云、晴雯态度的异同比较,可以看出宝玉和袭人之间确实存在着爱的真情。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红楼梦》80回后的稿子佚失了。上个世纪不少学者对曹雪芹笔下的贾府结局,以及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重要人物未来的命运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一定成绩,对于把握原著整体的精神风貌,认识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构思、《红楼梦》博大精深的丰富内容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人才安全"是缘于人才问题造成的危及组织利益的组织安全问题,是国家、地区、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事业进步合理匹配、协调增长且免于危险的客观状态。人才安全具有根本性、功利性、周期性、战略性等一般性特征,在国家综合安全中处于核心地位。应强化人才安全意识,提高人才安全保障能力,形成具有一定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贾宝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是写康熙废太子胤的。他在《〈红楼梦〉里藏血情》(《四川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3期 )中说 :“康熙帝的二儿子即后来囚禁至死的废太子 ,俨然就是贾宝玉形象的放大与前身 !”3 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底本。这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的另一说法。正当索隐派对贾宝玉原型的推测方兴未艾之时 ,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崛起。胡适在《红楼梦考证》(《胡适文存卷三》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 1年出版 )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考证 ,推翻了索隐派的种种影射说 ,并提出新说 :“我们看了这些材料 ,大概可以明白《红楼梦》这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