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子龙解题     
曾昭安 《老年人》2011,(12):46-46,34
在一次中关作家联谊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给中国作家出了一道题:“把一只2.5公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公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著名作家蒋子龙想了想,微笑着说出了答案。金斯伯格听后,大加赞赏道:“您是第一个猜中这道题的人。”读者朋友,您知道答案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突然接到原来一位老同事的电话,我以为要有一场寒喧,结果她劈头就说:“我的MSN中毒了”在上面说什么你都不要相信!”同事是上一辈人,能熟练使用MSN,已属非常时尚,居然还懂得病毒?比我妈可强多了。我妈也有台笔记本电脑,一遇到中病毒,她就把它送回厂家,要求大修。她是个医生,常给人开中药,却对付不了电脑病毒。同事说完病毒,顾不上寒喧,便匆匆挂掉电话,估计又给下一个朋友打电话去了。当时我竟然稍有迟疑,可能悬疑片看多了,我动了侦察与反侦察的念头:我应该相信电话里老同事的声音,还是相信MSN上那个虚拟同事的话?万一电话里的声音是假的呢?事实证明我多心了,电话里的同事是真的,因为几天之后我偶然遇到这位同事的儿媳妇,她向我惊呼:“我前几天被骗子骗了!我和我婆婆在MSN上聊天,前半个小时还是她,后半个小时就成了骗子。骗子叫我小名,跟我聊家常,然后让我给她的手机充值,给她的信用卡还款,还给她买购物卡,我能不去吗?来来回回忙了快一个小时,累了一身汗,回到家一问我婆婆才知道,她根本没说那些话!这该死的骗子,不到一个小时,骗去我1700块钱!”  相似文献   

3.
“我总考虑别人的感受,可有些人完全不感恩,反而得寸进尺!是不是善良就活该被欺负?”在心理咨询室里,小柳姑娘终于忍不住,歇斯底里地哭诉着善良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办公室里,总有同事说,“柳儿,我有急事,你帮我顶个班。“小柳,我老公在楼下等着,你帮我收尾。”小柳是个善良的姑娘,总想着同事确实有事,便一口应承,毫无怨言。  相似文献   

4.
抓住转眼即逝的机会刘维智在我们苦叹人生缺少机遇时,是不是也因一时疏误而使身边的机会溜走呢?想想看。一天,我正在办公,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喂,你的电话!同事把话筒递给我,里面传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您是谁?你忘了,上次的展销会......我这才想起是...  相似文献   

5.
平时经常有人问我:“吃胶原蛋白是不是有很好的美容功效?”我肯定地回答:“吃胶原蛋白绝没有直接的美容功效,所谓多吃猪蹄、猪皮等胶原蛋白含量丰富的食品有美容功效,那是善意的谎言。”  相似文献   

6.
嘘!严肃点     
像父亲一样新上任的公司经理对下属们发表讲话说:"我要求大家把我当成老板看待,一定要尊重我。但是,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向我提出来,就像我是你们的父亲一样。""爸爸,"人群中立刻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今天晚上,我可以用您的汽车吗?"牙签妙用罗伯茨一家正准备吃饭时,站在窗边的女主人突然对丈夫叫道:'喂,约瑟夫,你的朋友来了,我敢打赌他们都没有吃饭!""快!"男主人立刻站了起来:"每个人都拿着牙签,到客厅里坐着。'"回手术问题医生坐在办公桌后面,对一个新来的病人说:"如果我认为你需要动手术,你觉得你能支付手术费吗…  相似文献   

7.
沉默不是金     
在社交艺术中,有一条经验为:沉默是金。而家庭内,特别是夫妻间,如果也“不苟言笑”,或感到“无话可说”,那你就该警惕了:两个人的感情是不是出现了危机? 我觉得有老婆的好处,就是半夜时分,两个人各抱一个枕头,说“枕边话”,话题从不受限制,身心放松,温情脉脉,却又自由自在。有些话与朋友、同事或上司进行交流,可能成为坏话、性骚扰或阿谀奉承,但夫妻间小声密谈,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亲切的沟通。 所谓坦诚相待,不交谈怎么体现?交谈让对方知道自己心里想什么,也从对方的言谈里了解她或他的需要、渴望,甚至忧虑。倾心…  相似文献   

8.
想想看,你最近是不是常常无缘无故感到疲劳,而这种疲劳休息也无济于事?你是不是会经常感冒,只要同办公室有一个同事感冒,你就会马上跟进?还有,你是不是会不规律的头疼,颈椎疼,而且经常心烦意乱地从一间办公室匆匆忙忙走到另一间办公室,却忘了自己要去干什么?你失眠吗?你会无端焦虑吗?你经常精神不振吗? 上述症状,如果你具而其一二,那么,医生提酲你:你可能已经坠入了习惯性减压方法的甜蜜陷阱,诱发了“Decompression(减压)综合征”。因为,有些习惯性减压方式虽然是我们常用的,司空见惯的,但它却是危险的,长久沉迷其中,不但难以减压,新的压力又会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9.
夏秋 《公关世界》2009,(10):54-55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个单位里,同事们的性格难免千差万别。有的待人和蔼可亲,非常友好,很容易相处:而有的却冷漠傲慢、心胸狭隘,让人难以与其相处。对于这些很难相处的同事,我们又布能不理不睬——毕竟很多事情都要与他们配合,有的时候他们甚至还决定着我们的命运。怎样才能和他们顺利交往呢?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幽默文摘     
流行病毛铭三兼收并蓄 吓煞夫婿孙以增许彭 节约 在列车上,三个人在议论某某人如何节约。其中一位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节约墨水,无论写什么,字都写得像虱子一样大小。”另一个人说:“我父亲的朋友为了减少手表的磨损,天一黑就把手表给停了。”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不行,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他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 前任 经理夫人走进办公室,问:“您是我丈夫新聘的秘书吧?” “是的,太太。” “希望您好好工作,不要像您的前任那样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 “我的前任是谁?” “是我……” 借车 小吴有急事要…  相似文献   

11.
别让自已树敌太多黄越人际交往中的“树敌”过多,从主观原因上追究,主要是“自以为是,当面斥人,嗜好争辩”。例如,你用口语、手势或文章告诉一个同事:“你错了!”你的目的是否要使他认同?他会认同吗?不太可能。因为你已经对他的自尊、骄傲、智慧给了“当头一棒”...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观察》:您很早就提出了“中国崛起”的概念,对此您有怎样的思考?阎学通:1998年我出了《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一书,当时很多人质疑中国是不是个崛起国?中国有崛起的条件吗?等等。有些同志认为我这个提法不好,第一个理由是说中国崛起不符合事实;第二理由是说中国崛起会把美国的战略压力引到我们身上来。  相似文献   

13.
王雁飞 《公关世界》2008,(11):14-16
公关世界:韦总,能否简单对自己做个评价?您怎样看待“成功”?您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么? 韦凯元: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勤奋、喜欢学习的人,一个以建设性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人。以面对问题的态度,人可以分为几种:分析型,批评型,激励型,建设型。以建设性的解决问题为乐,是我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1、每次在同学聚会和朋友相聚时,你的表现如何?A、抓住每一个话题侃侃而谈,不给他人机会。B、在适当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也只是点到为止。C、经常会为一个问题与人争论不休。2、如果你发现了朋友的短处,你会怎么做?A、含蓄地指出朋友的缺点。B、硬性揭短,并要求他们去改进。C、跟朋友说你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3、办公室里只有一部电话,你正在打电话时,同事的传呼响了,这时你会:A、让同事再等两分钟。B、立即挂断电话。C、继续聊,根本不管同事着不着急。4、你有一张自己非常喜欢的画片,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A、放…  相似文献   

15.
董智勇 《老年人》2008,(2):53-53
这几天,“契约精神”这个名词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那是因为听了一次海归学者的演讲。当时,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国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我说:四个字——“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工作伊始的交际之道陈大明果您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话,那么您一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就应该学会如何交际。因为失礼常常会影响您的形象,甚至会毁了您的美好前程。那么,刚刚参加工作应如何与同事交际呢?用“您”称呼同事刚刚共事,您应用“您”称呼原来就在单位工作的老...  相似文献   

17.
尴尬人生事     
尴尬事,尴尬人,是人把事弄尴尬了?还是事把人弄尴尬了?且录下几则,请君评说。之一同事小赵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不知为什么,却总不落好。一天,大家都在办公室闲坐,小赵正与一位来找他办事的朋友聊天,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同事小王说:“小王,你抽屉里放着的钱可记着收起来,又没锁,太不安全。”“你没事儿翻我的抽屉干什么?”小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钱丢了我可找你啊。”“你怎么这样说话!”小赵急了:“我是好心提醒你,咱们办公室来来往往杂人多,丢了你往哪儿找去!”“你说这话什么意思?”小赵的朋友在旁边幽幽地问:“我…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09,(2):48-50
怎么摆脱幼稚的印象? 在路上:您好!我是去年本科毕业的大学生。现在一家国企从事文员工作,在单位里我总感觉别人把我当小孩看待,我想向您请教,我如何摆脱让人感觉长不大的印象?谢谢!  相似文献   

19.
我们身在职场,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你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很久,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可是,你的上司迟迟不给你加薪,也没有给你升职的意思,眼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都“加官进爵”了,你是干着急,没有办法。总不能伸手向上司“要官”吧?其实,只要你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当“官”的条件,你就可以向上司“要官”。当然,“要官”是要讲究艺术的,不能太直截了当,否则会被人认为你“狂妄自大”。我们还是看看古人是怎么“要官”的吧。 晋朝时,有个叫罗友的人,家里很穷,他便投奔到大司马桓温手下做事。罗友很有才学,也颇得桓温…  相似文献   

20.
身处大都市,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出门,十之八九是路上车堵车,车上人挤人。从今年第一期起,本刊的“公共讨论区”将开始关注发生在上下班途中的故事。狭小的公交车厢,能考验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素质:有没有人给老幼孕残让座?是不是经常为车厢里的拥挤摩擦发生争执?看看拥堵的道路,是否应该错开各单位的上下班时间,分流人群?私家车是不是太多,而出租车公交车是不是又不够?流行于白领间的“拼车”上下班现象是否值得推广?欢迎读者来稿讲讲您的经历,谈谈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