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动历史、创造历史而研究历史,为了认识今天而去了解昨天,是华岗史学思想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优点。"求真"才能"致用",华岗十分重视发扬中国历史学的"求真"传统,不仅强调要重视对历史资料的分析鉴别,更着重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华岗十分重视学术创新,同时强调对历史遗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历史文献学基本理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它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汉书》在记人述事的过程中将"实录"与"宣汉"结合起来,从而呈现出两重性的特征。这既是班固史家与史官双重身份的体现,也是由史学之求真与致用的双重本性所决定的。《汉书》的两重性,与《尚书》、《春秋》、《左传》以及《史记》在求真与致用上所呈现出来的两重性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2,22(2):13-19
历史认识的性质在于发展眼光、线性分析、叙述事实 ,一句话 ,在于求真 ;其特点为平等性、间接性、歧义性和时代性。在历史认识求真的道路上 ,主体性的介入并不决定历史学是否科学。历史学的科学性取决于历史认识是采用由感性到理性 ,还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识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第二,它是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历程基本完成的一个标志,也是“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体系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三,它在历史认识检验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堪称是“一家之言”;第四,在目前同类著作中,它第一次认真地探讨了历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的史学存在学问题,并且首次把历史学的学科规范纳入到“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它与现实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外历史学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历史学学科特质和内在逻辑的分析,指出历史学知识之树常青的可能性,不仅来自于不同时代人们对往昔岁月历史残片的缀合,也来自于对现实问题的领悟和回答,来自于将平凡的历史知识在思想上的升华,从而一切历史既是当代的和思想的历史,也是实践的历史。历史实践性的主要目标不是以具体的知识直接服务于今天,而是用历史智慧启蒙人类的心灵,提高人类的判断力和道德感。这种"无用之用"是历史学的最大之"用",是历史学实践性价值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是一门以弘扬人性之真、善、美和鞭笞人性之假、恶、丑为旨归的人学,因而在求真之外尚有求善、求美的使命。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决定了人性在历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钱锺书打破时空界线和学科壁垒,独辟蹊径,从常心、常情、常理出发,用貌似拙朴的分析方法,以美学慧眼诠解史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历史之美的洗礼。其史论通过对人性的自然性的确认、对社会性的剖释和对复杂性的体察,将散落于历史间隙中的寻常之人和事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之中,引起人们对宏大叙事下的历史规律进行重新审视和对人性在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进行深切反思。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之变化》从革命的视角观察近代中国的变化,认为帝国主义的侵略逼出了中国的产业革命,而产业革命则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根本之变。《中国社会之变化》的基本学术特色为求真与致用的结合和实事求是等,但也存在偏重阶级斗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建立"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为职志,聚集了大批新史家,形成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相较旧史家以书为本位的研究取向,史语所学人更重视对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问题进行阐发。他们不仅将国内既有的史料与成果作为研究的基点,而且以西方汉学为参照系,力求在学术研究的共同领域与国外学者展开交流与对话。再者,史语所学人的考证学,经历了从单纯求真到将求真与致用二者并重的路径转变,实现了治史境界的升华。因而,他们的考证学成果,在推动民国学术发展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史家历史研究的风格与气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开汉学与宋学同为研经之学,却在清代出现“汉宋之争”的原因,对其进行了政治与学术2个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理学具有治世功能,而汉学具有守平功能,因此统治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两者有所偏重,遂出现了“汉宋之争”;“汉宋之争”的内容虽然主要是两者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是汉学鼎盛是其“实证”方法之有效结果,随后又从“实”至“虚”,“汉宋之争”最终以理学的复兴为表象,直至汉宋合流,体现了晚清经学致用的学术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参照时段理论将史实分为"具体史实""一般史实""抽象史实"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陈寅恪运用文学作品对上述三类史实进行的考证与解读,呈现出的是一个从史实考证到心史诠释的过程。就某种层面而言,从史实考证到心史诠释是陈氏史学研究特色最突出的呈现,它既显示了文学作品史料价值层次性与多样性,同时也是陈寅恪史学研究从对历史表象的考证还原到历史内蕴的深刻阐发历程的集中呈现。此外,历史现实层面的史实还原与精神层面的内蕴阐发构成了历史学求真维度的两个基本面相,陈寅恪的从史实求证到心史阐发的研究工作正是对历史学求真维度的全面观照与把握。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的特点问题,是史学本体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位治史者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对它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概括。本文有感于“文史一家”这一学科发展变化现象,试图通过文学和史学异同点的比较,从史学内容、史学见解,史观表述、史学品德和史学功能等五个方面,对历史学的特点,作点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同仁专家。一从学科内容来看,历史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内容异常丰富,无所不包。这一特点,与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密切相关。历史和历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历史就是人类过去的客观存在;而历史学则以历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人类客观存在的学问。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在学科性质上属于一门认识学科。它是一个由史学主体(史学工作者)、史学客体(人类客观历史)和史学中介(史料)构成的三极思维活动。众所周知,历史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社会需要史学,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传统史学不曾遭遇过的挑战。史学也需要以时代精神更新自我,创造新的生命。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历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那么,现代科学技术在历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籍。它记载了大量历史事实,描绘了春秋时代的历史面貌,表现出对事实之"真"的认识;另一方面,《左传》在记史中又表现出对伦理道德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对观念之"真"的追求。此两种"真"在《左传》中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左传》的"求真"精神反映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历史社会学是历史社会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城市科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其中历史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历史学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学和综合性的城市学构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城市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侧重于城市功能、城市历史和城市社会三方面,具有较强的历史透视作用,已经成为寻求历史学与其它学科融合、历史资源与当前发展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清代考据学是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被中国现代各派史家从不同层面予以继承和发展。侯外庐既“谨守考证辨伪”,又对清代考据作了历史和辩证的分析评判。侯外庐将考证辨伪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相统一,赋予其诸多新内涵,使之成为他史学方法论体系的有机组织部分。侯外庐的“谨守考证辨伪”,既与新考据派对清代考据的现代发展不同,又与文化保守主义史家的清代考据论相异,亦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的清代考据观有别。侯外庐的“谨守考证辨伪”为传统考据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范式,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实证与义理、求真与致用相结合的中国史学大传统。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求真与求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求真与求善是历史研究的两大原则,求真是史学学术性的基本要求,求善是史学社会性的功能体现。只有遵循求真与求善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发挥历史研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也是真与善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科学美比之自然美、艺术美更重“真”。科学美可以说是“真”的形式。科学理论作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形式建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对人的探究功能、创造功能、审美功能的肯定,故科学美也具有善的意义。概而言之,科学美作为一种理性美,其特质是“真”的内容与“善”的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哲学凭借概念展开推理,在它的叙述过程中,实例和说明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学侧重于重现过去的历史事件,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它的叙述中占有本质重要的地位。由于哲学和历史学之间的差异,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总是相互攻讦,哲学家认为历史学过于重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忽视理性,历史学家认为哲学把自己的发明和先天的虚构放在了历史当中。但是他们都不否认哲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二者融合的观点。克罗齐主张哲学与历史学的融合,但认为历史哲学不能成立,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历史哲学不仅可能而且具有内在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爱国学者强调学以致用,自觉把旨在"求真"的史学研究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把研究历史和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连接在一起,表现出对历史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赋予了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新的时代内涵。其史学经世思想表现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著史考史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为抗战提供历史借鉴、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课题研究意识;着眼于向大众普及正确历史知识的历史教育思想;"致用"与"求真"并重的史学学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