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总和构成”正确理解的前提,在于确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基本含义。长期以来,哲学界在真理问题的表述上,往往把相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把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绝对性,一些同志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2.
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零 引 言 0.1 反问句是一种假问句。当前学术界对它的认识可以总结为如下四点: a、反问句的语表形式是一般问句(本文称为询问句)的形式。 b、反问句的语里意义是与其语表形式相反的陈述,即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命题,否定形式表达肯定命题。反复问形式上是肯定否定并列,由其构成的反问句的意义则是肯定的。 c、反问句同询问句的区别在于:询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回答;反问句则是无疑而问,不需回答,答案就在句中。 d、反问句同与之相应的陈述句的区别,在于反问句含有较重的感情色彩。 0.2 以上这些认识似乎失于肤浅粗疏,甚至偏颇。本文拟从反问句的构成和理解两个角度。进一步考察上述a、b两方面的问题,并也涉及到c、d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问  相似文献   

3.
何中华 《东岳论丛》2007,28(2):22-29
对“理解”问题的解读和探究,可以在哲学上彰显出许多富有启示性的理论进路。“理解”的可能性依据既不植根于知识论的预设中,也不植根于先验的逻辑规定中,它只能植根于人的存在方式即人的历史-文化存在的开启中。只有回归于存在论的维度,才能领会“理解”之可能性。从逻辑预设上去揭示“理解”的基础,仍然不过是假设性的,它的真实的奠基,只能到人所从属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又多少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这里有认识问题,也有方法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要进一步探讨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道路。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有正确的革命理论给以指导,而理论要能正确的指导革命,就必须深入联系实际。我们第一次革命战争之所以失败,理论准备不足是原因之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又被教条主义占据理论阵地,又一次导致了失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了毛泽东思想,挽救和重振了革命。延安整风,在全党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大大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教条主义声名扫地。但是在有些同志思想中又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即对系统地钻研理论常有顾虑。一些同志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尊重,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在80年代前期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在香港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制度安排,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战略构想,其意义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其所解决的现实政治问题,而成为一个构建中国人新国家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指导方针。香港的顺利回归及其回归后的持续稳定繁荣,都仰赖于“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在这个意义,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回归这一千秋功业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相似文献   

6.
许小主  李青 《云梦学刊》2007,28(2):71-73
作为科学发展观本质和核心的"以人为本"的"人",首先是指"人民";但是,从根本上讲,"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每一个人",即"所有的个人","每一个人"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主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历史主体上坚持"人民"和"每个人"的辩正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中所指的“实事”就是“客观实际”。它涉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两方面 ,而从“合规律性”方面分层次对其考察 ,我们就可得出其包涵了物质的一切基本特性。具体地说 :“实事”是指 :1.客观存在 ;2 .事物的结构和功能 ;3 .事物运动过程及其时空 ;4.事物的相互联系 ;5 .事物的具体条件 ;6 .事物的全部信息 ,等等。  相似文献   

8.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但他的"我思"模糊不清,存在着理论上的困难。康德对笛卡尔的"我思"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的自我理论。详细考察康德对笛卡尔"我思"的分析可以看出,康德的自我理论澄清了笛卡尔"我思"的模糊与含混,并解决了笛卡尔理论的一些困难,把人类对"自我"和知识的理解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包括精神分析学在内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是对从古希腊肇始到十九世纪黑格尔以理性来解释人的本质的传统哲学的反动,其特点是把非理性的意志,本能等等解释为人的本质.这些学说中不乏有价值的真理性成份,  相似文献   

10.
物化问题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理论观点。卢卡奇从商品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异化问题,从反面论证其总体性范畴的重要性。不过卢卡奇在阐述他的“物化学说”理论时,把物化、异化和对象化三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一、“美在联系”不是马克思的观点。在当前美学讨论中,有同志提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论点“美在联系”,广泛流传,很有些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仔细研究。当我们在刊物上看到这样的标题:《用现代科学和方法揭开美的奥秘》(《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第三期)是十分高兴的。运用现代科学和方法,是应该的;能用它揭开几千年未解决的美的难题,更是好事。这篇论文一开头就把这个“美的奥秘”揭开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美在心物联系”。其实,这也不是新答案,历史上早就有人主张美在心,有人主张美在物,也早就有人主张美在心物之间的关系。老答案得到了新肯定,也可以,关键在于提供什么新的论据和论证。作者说:“‘美在心物联系’。确切地说,美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现实的联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铸制出来的足以打开美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思想发展中的最大成果;它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一系列范畴,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直至今天,国内外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基本范畴的研究,是不能令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针对在思想上和实践中长期忽视或歪曲事物普遍联系的倾向,我们重新恢复和确立普遍联系学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的宣传和研究,成绩也是可观的,然而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探讨,诸如“普遍联系”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范畴?如何规定它的涵义?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它占有怎样的地位?等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再作本质反思,我们可以略陈如下管见。  相似文献   

14.
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異化。”在批判巴人的《论人性》的时候,对于这段被巴人引证过的话,同志们几乎都避而不谈。马文兵同志在《在人性问题上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中指出:“态度持重原是应当的,但是不谈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他对这个问题跟巴人“展开正面的辩论”,这是十分可贵的。但是遗憾得很,他的解释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中的“劳”,人们一般都认为是指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因而按劳分配就被说成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这样,不仅劳动的数量,而且劳动的质量也是按劳分配的依据了。按劳分配中的“劳”究竟是指什么?依我看,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在数量上能够相互比较,从而使劳动者付出的不同劳动具有可比性,这就能看出究竟谁的劳动贡献大。二是可以计算出数量的多少,即劳动者实际支付的劳动量。显然,劳动质量并不具备上述特点。把“劳”理解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全面,其实,并不那么妥当。 “质量”概念的含义,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及人们的一般用法看,质量一词,其内容确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意思毕竟不完全相同,有时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质量”作为哲学上的名词,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是由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事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王路 《中国学术》2001,3(1):235-261
最近几年,我明确主张,我们在哲学研究中不应该用“存在”,而应该用“是”来理解和翻译to be或Sein。我认为,我们应该从理解西方的语言、理解西方的哲学本身、理解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出发,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中国的思想概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海宏 《兰州学刊》2009,(Z1):182-183
在《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引子"曲的旁批中,脂砚斋写到"怀金悼玉,大有深意",文章认为"怀金悼玉"是作者对以"十二钗"为代表的所有封建社会女性悲惨遭遇的伤怀和悲掉。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之后,围绕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认识上的重大分歧已经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近来中央反复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问题,其意义首先在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计划经济的肯定。 我们知道,商品经济作为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远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存在并不断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高度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9.
特色在"特色经济"中有特定的内涵和要求.其具体体现为独特的资源与生产技术,特有的品牌及主干产业,特殊的市场需求和特定的规模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特色,是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的前提.特色理应成为竞争力并转化为生产力.本文以特色为切入点,结合地方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对特色的含义、特色经济中的特色问题、特色的影响因素,以及若干认识误区等进行了必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报刊上有文提出:“共产主义思想 承包制=服务态度好”。我感到这个公式比较明确地表达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之间相互补充的关系。任何一种经济手段包括承包责任制在内,总有它的两重性,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局限性的一面。从承包制的有利一面看,如果加上共产主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