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主帅之一 ,方克立在文化哲学研究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对现代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发展历程进行了拓荒性研究 ,通过宏观审视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阐释了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贡献与缺失 ,批评了“西体中用”论的文化观 ,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思考 ,从而就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方针、方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 ,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学派的“综合创新”论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方克立编者按;我院院长兼学报主编方克立教授应日本文部省大学共同利用机关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于1996年2月至5月任该中心客座教授。本文是5月17日作者在日本举办的“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对21世纪的展望”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方克立教授应日本文部省大学共同利用机关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文研)邀请,于1996年2月至5月任该中心客座教授.在此期间,方克立教授与日本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5月16日至17日由日文研主办的《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对二十一世纪的展望》研讨会将这一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宏观审视和微观考察、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科学的比较法等方法,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总结和回顾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历程,阐述了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唯物史观派文化哲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7月21日,中国哲学界的盛会——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中国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李铁映同志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前院长方克立教授为大会主席。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和国际中国哲学会创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在大会上作主题讲演。93岁高龄的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莅临大会并发言。来…  相似文献   

6.
在李岚清同志的提议、指导和关怀下,由教育部社科司组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10余名专家教授参加,由张岱年教授为编委会主任、方克立教授为主编的《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一书,已由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文明步入21世纪的第一年,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2001年7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寓意深远!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哲学与21世纪文明走向".这次大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此前,国际中国哲学会已在美、加、德、韩、中国大陆和台湾举办过11次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本次大会名誉主席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大会主席是方克立教授.与会的300多位学者来自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和美、德、加、日、韩、澳等13个国家.与会者的研讨涉及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诸多方面,这里仅就围绕大会主题展开讨论的重要问题和讨论比较深入的问题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在新世纪开始不久的时候,认真回顾与审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评述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沿问题,展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与儒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我院哲学系博士生刘岳兵去年 11月 3 0日在本院中国哲学研习会上的发言稿 ,后交其导师、我院院长兼本刊主编方克立教授审阅。方克立教授阅后 ,于今年 1月 2 5日批转本刊编辑部 :“配合揭露和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可在下期发表。”2月底 ,曾亲身经历和参与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暴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的原日军老兵东史郎先生再度来华 ,继续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并发出了“我需要中国人民抗议的呼声”的求助话语。本刊编辑部同仁坚决支持东史郎先生 ,并愿为其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提供帮助 ,故特发表此文。该文依据大量的历史事实 ,通过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特征、军国主义与儒学的所谓历史的与理论的联系 ,以及具体历史人物思想的个案剖析 ,点面结合 ,从理论和思想文化层面上揭示了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形成和战后多次死灰复燃的根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丹纳“时代、种族、环境”三要素理论出发,宏观描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爱国主义传统流变“与时俱进”的时代表征,进而探讨了与爱国诗歌相应的“忠君理念”与“垂史追求”二元互补的民族主体心态,并从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审视爱国主义诗歌传统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哲学内核。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西方哲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揭示了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条逻辑线索,"哲学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到"现代性的终结"表明了西方哲学文化的危机,预言文化哲学是21世纪哲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宏观审视和微观考察、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分析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转向,即社会-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的转向,从而具体揭示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理论轨迹和基本倾向,指出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转向表明,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2 0世纪西方哲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 ,揭示了 2 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条逻辑线索 ,“哲学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到“现代性的终结”表明了西方哲学文化的危机 ,预言文化哲学是 2 1世纪哲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哲学史观构成了中国现代哲学史观演变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地界定了哲学史的含义、对象和目的;(二)在哲学的起源上坚持杜威的“问题说”;(三)在哲学的发展根据上坚持多元的因果观;(四)把哲学方法看作哲学史的中心问题和内的线索;(五)对中国哲学的传统进行现代审视,尝试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当代哲学的视域对恩格斯的哲学观进行了评析,并以此为契机,对当代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定位与审视.文章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把哲学研究重心迁移的轨迹描述为由人到自然,由“实体”(客体)到主体的过程,并揭示了这种重心迁移或时代主题交换的根源,以及给哲学本身在对象、性质、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带来的根本性变化,论述了传统哲学终结的实质与当代哲学面临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杨俊峰 《东方论坛》2021,(4):147-156
在现代新儒学研究中,方克立自觉坚持科学立场、方法与态度,实现了对现代新儒家的批判超越.他在充分肯定现代新儒学在思想史上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其"内圣开新外王"的理论困境与中体西用文化观的落后性,批判其唯心史观及其阶级局限性.在研究现代新儒学的过程中,方克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结合提供了有益借鉴.其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对立互动说"及"马魂中体西用论"的提出,都与对现代新儒学的批判超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作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建构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三种文化资源的复杂关系是关键所在。当代哲学家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综合创新观是比较成熟的学术创新模式,也是指导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科学方法论。具体来讲,在建构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这个命题中,“马魂”是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的重要论述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论的架构和资源为主体,批判地借鉴西方文论的有利成分,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巨著,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哲学王处于核心地位,也是实现城邦正义的重要条件。当哲学王统治时,理想国便实现了,这是其哲学王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此,我们必须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对哲学王的主张进行审视和反思,取其精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从哲学、历史、现实、理论、实践等维度全面审视文化自信,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和实践的文化观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哲学基础;国内外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的理论指导.我们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强盛.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举办的“纪念石峻教授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楼宇烈、朱德生、孔繁、蒙登进、方克立、陈瑛、李振霞、许全兴、傅云龙、蔡德贵、曾春海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代表,周立升、陈庆坤、王兴国、伍雄武、温克勤等人民大学哲学院(系)五十年代第一二批毕业生代表,杨宪邦、乔长路、方立天、张立文、钟宇人、李毓章等人民大学哲学学科的代表,我国自实行学位制度以来石峻教授指导的历届博士硕士生及其弟子后学,石峻先生的哲嗣石山以及人民大学哲学院领导,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