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实践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本文试图从生存论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实践,从而揭示出马克思哲学对整个传统哲学的超越,凸显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特征。马克思从对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分析入手,揭示了人和自然的原初关联,揭示了人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性的存在,揭示了这种活动导致异化又最终消除异化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现代西方哲学影响深远。但是马克思强调的是人的现实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所以不可能仅仅停留于唤醒人们的生命体验和个体意识,而是要通过批判的、革命的实践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宗教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宗教社会学资源。马克思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宗教现象的前提基础,实现了世俗化理论的创造性变革,他不仅阐明后来体现在宗教社会学理论中的一般原理,而且清晰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将“人的宗教”深化为“实践的宗教”。马克思着重论述了宗教世俗化的种种表现,并对宗教消亡问题作出了符合社会发展现实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邓小平理论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从人学思想和人学理论的视角阐释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不仅是符合逻辑的,而且有助于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清晰地反映和展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一、邓小平理论对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在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方面,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众所周知,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都倾注着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极大关注。马克思早期的政论文章和社会活…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传统认识论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进入生活世界的实践维度,对之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对于现实的个人而言,自然界不是抽象的、与人割裂的自在自然,而是现实的、与人结合的人化自然,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意识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进化认识论是西方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出现的一股认识论思潮 ,代表人物有福尔迈、坎贝尔等人。进化认识论首先是一种认识理论 ,因此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 ,大多可以从近代认识论中找到。但是 ,作为一种认识理论 ,它又主要依赖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它力图从进化的观点去理解和说明人类认识结构 (能力 )的起源及其发展。它不仅对一系列的经典认识论问题 (认识的本质、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天赋观念等等 )作出新的解答 ,而且试图对许多科学理论问题 (科学理论的评价、科学的进步和客观化、归纳问题等等 )作出自己的解答 ,此外 ,它也充分地考虑到了语言问题在认识论当中的重要性。进化认识论具有历史性、实证性、跨学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1、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否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題。马克思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吸取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应该具有同一性,只有这样,认识论上的主要困难才可能克服。不过,马克思认为,认识的主体应该是现实的人,而不应是“绝对精神”或者其它的什么东西。因为,只有对现实的人来说,认识才有意义。至于这样的主体与客体是如何达到同一性的问题,马克思的回答就是实践。只不过马克思所讲的实践不是指的黑格尔意义下的精神性活动,而是指的人的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才成其为人,成其为认识的主体的。同时,外部世界也正是在  相似文献   

7.
认识论的发展需要以技术进步为基础。数字技术是指以现代计算机和程序算法为核心要件,将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并将所得数字化信息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播等操作的技术集合。数字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有重要创新推动作用。从认识结构来看,数字技术为认识结构的要素增添了新内容;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数字技术通过提升人类的实践水平以强化其认识能力;从认识与伦理的关系来看,数字技术延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伦理域场。厘清数字技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推动,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时俱进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具有强烈的现代哲学意义。 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一项澄清在于, 现代哲学 试图以存在关系为基础的存在论取代传统以认知关系为基础的本体论, 以此克服传统哲学对存在与存在者的 混同。 从存在论哲学的视野来看,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迷误有着清醒的意识, 并且已经预先发动了一场把本 体论转向存在论的革命。 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人的生产生活, 将自身的思想建立在坚实的存在论基础之上, 通 过实践活动来解释人与世界及其关联的历史性生成, 揭示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论内涵, 克服了传统哲学对存 在关系与认识关系的颠倒。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蕴,它作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内涵逻辑,克服了理论理性层面辩证法的局限性,推动了其超越理论哲学走向实践哲学的理路。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意蕴首先体现在,它超越了古代本体论辩证法和近代认识论辩证法两极对立的存在观点和意识观点的思维方式,以否定性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将两者统一于现实的人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确立了辩证法的实践观点。其次,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意蕴更进一步体现在,它通过揭示传统辩证法的无根性,将辩证法奠基于更为本源性的内在于实践活动的社会生活之中,为辩证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根基。最后,它超越传统辩证法以理论方式寻求对人与世界本质的解释,以批判和革命的实践活动方式,消解了人在“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破除了抽象对人的统治,改变了与人的生存发展不相适应的社会关系,彰显出人类解放的实践旨趣。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传统认识论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对之做出了正确的回答:第一,对于现实的个人而言,自然界不是抽象的、与人割裂的自在自然,而是现实的、与人结合的人化自然,即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第二,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意识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不仅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还在认识论等方面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众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新启蒙运动”的前驱,它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在新历史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和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源于其扎根时代与人民的实践指向。从提问方式、关注视域、分析框架和评判范式四重路径,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通过对传统哲学形而上的方法论路径、虚假意识形态及异化的社会现实进行揭露与批判,在其思维方式的方法论层面和理论品质的实践指向上通达于社会现实,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转变。这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认真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把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理论运用和指导作用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纵观西方哲学史 ,英国经院哲学家奥卡姆开启了对知识、命题进行分类的先河。接下来 ,洛克、休谟、维特根斯坦以及维也纳学派均提出过有关命题分类的理论。当然在维也纳学派那里命题的真伪问题也是他们论述的焦点。由此可见 ,我们可以在西方认识论哲学中 ,梳理出一条围绕“命题”本身而向前行进的线索来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相论是由本体论与认识论两部分组成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实质上是一种对本质直观的认识论方法,而辩证法则是认识的途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是人类知识可能性与确定性的重要保证,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近代大陆理性主义及康德、黑格尔的认识论都受到相论的影响,而排斥相论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必将导致不可知论。在现代哲学中,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理论实际是对相论的继承,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认识论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方哲学的理性概念与中国哲学的性理概念的有意识勾连,现代新儒家建构了一种道德的知识学,一方面高于西方知性层的知识学,"护住"中国哲学道德心性的主位性,另一方面却足以成就西方知识学之实,"开出"科学与民主.从这种道德对知识的胜利中,可以见出现代新儒家的良苦用心,但亦显现出与其良知的傲慢结伴而来的混乱.  相似文献   

16.
对外开放是时代潮流和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三大社会形态学说、世界历史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趋势思想、交往活动相加效应规律和封闭行为重复效应与衰退规律等方面对其作一学理分析 ,对理论和实践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主流哲学都把人类理性的限度作为主要问题来研究,康德和胡塞尔都从认知的主观理性形式和被给予直观的经验性质料两方面限定了人类经验的范围和界限, 同时也站在先验哲学的立场指明了经验自然科学的可能界限,为经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础,但并未为人类经验知识和科学的发展提供富有价值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人类教育观念的变革已先后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这就是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到培养能力的教育观,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注重塑造人格、解放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中“天”有复杂的多重含义,“天人合一”因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传统西方哲学经长期的逻辑演变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发达使传统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知识论色彩。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的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逻辑关联.当代环境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哲学思维无论是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还是解决,其影响程度都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20.
休谟的经验批判终结了近代经验派认识论哲学,从而开始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终结,但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最后终结则是由康德来完成的.沿着休谟开辟的怀疑论道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任务就必然是理性的批判,康德的知识论决定了其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正是通过对人类知性与感性直观的批判,康德彻底否定了一切人类理智的形而上学,把知识完全限制在一切出现中,这也就否定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前提,从而在终结近代理性派认识论哲学的同时,也堵死了近代认识论哲学一切可能的存在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