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后一刻,仍然是那么重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详逝去,但也尽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12,(19):10-12
“你重要,因为你是你;你重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必须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于1967年开创了现代临终关怀体系的英国籍医师西西里-桑德斯曾说。尽管现代医学技术日益精进,但癌症发病率依然持续增长,且治愈率极低。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承受着病痛以及面对死亡的恐惧带来的身心煎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其生命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一人罹癌,整个家庭也会面临困境。有这样一种团队,它由医生、护士、社工和义工等跨专业力量组成,他们守护在生命的终点之前,全面照顾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在生理、情绪、社会和灵性层面的需求,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让晚期癌症患者有勇气、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它就是宁养服务团队,社工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3.
临终关怀是对救治无望的病人进行临终照护,既不促进也不推迟死亡,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过程,它以提高病人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随着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的综合服务体系成为重要议题,受到各国的重视.笔者梳理了国外临终关怀的服务构架及内容,希望对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起到借鉴作用. 服务内容 欧洲及北美洲临终关怀服务已发展了30多年,但现代临终关怀服务起源于英格兰,桑德斯博士将护理学、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照顾癌症末期的病患,使她们能够安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并于1967年在伦敦创办了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日本于1981年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这也是亚洲国家中最早设立临终关怀机构的国家.美国于1974年建立了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机构数量由1992年的8000所发展到2002年的11400家.  相似文献   

4.
别再说将来     
每次听见老公"我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我们的将来,所以你应该要体谅呀"这类画大饼的话时,心中总觉得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5.
小老头,你让我做什么都好。只是,你不要跑得那么快好不好?让我再陪陪你好不好?小老头,你走的前一天,初冬的阳光刚刚好,照在你的脸上,让原本蜡黄的脸有着难得的柔和,我不知道那叫回光返照!靠在床头,我斜斜地抱着你,给你读我写的字。我被你凸起的背骨硌得生疼,能感到你身体疼得微微抽搐。我问你:"疼吗?"你摇头喘息着说:"爸要走了,不要哭,好好照顾你妈,尽快找个人照顾你吧……"我们都沉默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有千言万语想说,却又说不出来。"下辈子,我们做什么呢?"我的嗓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大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是其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受基督教本身教育理念的转变、民族主义的冲击和新式教育的发展促使传教士改变教育策略,逐步发展职业教育,这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文中试图对其原因和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傻傻地拥吻     
就要出门时,我又一次拥抱你,久久地,不愿意松开。你笑着说:"不过是出差半个月而已,很快就会回来了。"但我就是忍不住,拥抱你,依恋你,一刻也不想和你分开。在爱里的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和值得珍惜的啊。浪漫诗人写道:世界很小,左右不过方寸,爱人总会重逢。但我知道生命中有着太多的意外,每一次拥抱都可能是永别。在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事是我们所无法把握的。就连感情,也是会变的。从前太多深爱着的人,现在却已成为陌路。  相似文献   

8.
老人言     
《老年人》2009,(10):1-1
失败的原因有时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了最后一刻的努力。 桃江县 李勇 大山再高峻巍峨,也是大地母亲的孩子。辰溪县 宁开碧  相似文献   

9.
在长春市西郊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城乡结合部,坐落着一座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临终关怀"老年护理院——这是吉林省首家民办的临终关怀经营实体。4年来,先后有258位老人在这里接受临终关怀服务,124位老人无怨无悔地笑辞人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这家护理院的经营者朱海霞、朱香玉同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她们不仅敏锐地瞄准了创业市场的最佳切入点,而且用孝心为临终老人提供了无尽的关怀,自己也收获了丰厚的利益回报。  相似文献   

10.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古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现代人活到八九十岁也不算稀罕。不过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人类的寿命可以再延长一倍——能活到175岁?最近,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封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人的寿命可以延长一倍。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为生长期的5—7倍,这是学界基本取得一致的结论。例如牛的生长期约6年,因此它的寿命就  相似文献   

11.
<正>总有很多人,直到你需要的时候,他们才出现在你面前。总有很多事情,直到最后一刻,我们才能看清楚它的真相。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决定留在读书的城市,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在这个城市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她是他的大学同学,家也在外地,因为刚  相似文献   

12.
正前阵子在抖音上有一个特别火的视频,路人随机采访了一个妈妈:"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这个妈妈的回答是:"我现在不能。我希望他以后不是被迫谋生,能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作为家长,我会为他提供最好的条件。到最后如果发现他还是非常非常平庸,那我也认命了,但我也会尽到我的职责。我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跟我说:‘妈妈,为什么我小时候你不逼我一把?’我不想听到这样的话,不想自己后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在我们农村中小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素质教育一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老师采用"填充式"式的教学方式,使得我们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不了兴趣,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有效的被调动起来,这样一来,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的被动,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教学效果还不明显。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更新我们教师以及家长的思想观念,摒弃以成绩定好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认真做好新课改的每一项工作,努力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每一个婚姻顾问都会告诉你,忠诚是婚姻的根基,但婚姻专家也会说:"一个完美的婚姻不是建立在说出一切真实的想法之上,一些泄露的东西也许会让对方恐慌。"你有没有过把新买的衣服标签藏起来,这样你的配偶就不知道你花了多少钱?或者你遇到了初恋情人却对自已的配偶保持沉默?如果是,请记住,并不是你一个人才这样。地球上每一个婚姻顾问都会告诉你,忠诚是婚姻的根基,虽然在今天的美国离婚率一直保持在42%左右。我们开始惊叹,在美国人的婚姻  相似文献   

15.
正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地球正成为巨大的"城市矩阵"。但是,城市,真的能让生活更美好吗?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城市?一切的答案尽在童大焕的《中国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这本书强调了你我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以及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所可能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大焕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政策逻辑,沉迷于费孝通先生1938年写的《江村经济》(又名《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是危险的。准在决定城市的死与生?政府意志、商业利益、人文理想如何在博弈中共生?尽管国内外研究机构和财团  相似文献   

16.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内容涵盖了身关怀、心关怀、灵性关怀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灵性关怀的角度简介了佛教临终关怀理念与实践、意义、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飞 《职业》2015,(8):18-19
"这就是我眼中的张老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一位让人敬畏的严师,一位呕心沥血的母亲。纵有千言万语都无法说尽我们对您的感激。最后请允许我代表12电气自动化和13机械试验班全体同学对老师说:"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你……希望您保重身体,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如果人生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会选择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因为,那里有一位不一般的老师:张赛芬老师。"这是舟山职业技术学校12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黄正  相似文献   

18.
不怀念年轻     
正一个朋友约我去看戏。散场之后,我们一起去喝长岛冰茶(一种鸡尾酒),然后为了把酒醒一醒,沿着深夜的街道慢慢散步。无人的台北街头有一种繁华落尽的静谧气氛,很适合我们中年微凉的心境。朋友问我:"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还愿意回到年轻的自己吗?"我说:"不,好不容易才走到现在,回去做什么?"年轻的自己拥有大把的光阴和无限的可能,却也拥有太多的不安与不定,说得好听是青春飞扬,  相似文献   

19.
5月12日,在鹤童驻欧洲代表处首席代表、志愿者盛振明先生的邀请和陪同下,我飞抵德国,再一次对德国养老及相关领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题考察.我们首先从德国的首都柏林出发,途经中部法兰克福,后抵南德慕尼黑;最后又到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格拉茨.我们先后走访了数家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机构、老年护理职业培训机构和老年用品厂商,对德国的养老服务业和老年产业发展,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20.
尽管无休止的争吵与冷战让我筋疲力尽,可我依旧没有在离婚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她说:"你这样做只会让我们一家三口都不幸福。"我坚定地摇头,在小马没同意我们可以分开之前,我绝对不会协议离婚。她找小马谈过,我也同小马商议过。他的答复只有一句:"我不同意你们离婚,如果你们离婚我就离家出走。"小马是个说到做到的孩子,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