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兹华斯曾在《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里,引用托马斯·格雷的诗作来说明18世纪的陈词滥调妨碍了诗歌表达真情实感。而基于对《墓园挽歌》的文本研究,认为《墓园挽歌》包含了华兹华斯诗学的三个哲学元素:(1)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2)超越理性的想象与情感论;(3)返璞归真的人性哲学。这表明《墓园挽歌》在从新古典主义文学过渡到浪漫主义文学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正是这位充满感伤情绪的古典主义者在18世纪中叶传达了后来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等人要大力宣扬的浪漫主义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启蒙主义与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8世纪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启蒙主义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8世纪前半期,以启蒙主义理性为核心的新古典主义思潮统治英国文坛,并促成了散文的兴盛和小说的兴起。诗歌的创作也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到了18世纪后半期,新古典主义思潮开始衰落,感伤主义开始流行,英国文学中也出现了感伤主义诗歌、哥特式小说等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3.
人文主义之歌——浅析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1716~1771)是英国18世纪后半期著名感伤主义诗人。他一生只写过十几首诗,其中最受后世欣赏的是《墓畔哀歌》。《墓畔哀歌》不仅是格雷所处古典主义时期的杰作,也是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先声。全诗结构匀称,形式整齐,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人吟诵着忧伤典雅的曲调,在表达其对平静和谐的大自然向往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平民的赞美和同情以及人文关怀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在文学主张、情感色调、创作方法上均受到18世纪欧洲感伤主义思潮的影响。欧洲感伤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随着清末民初翻译大潮传入中国,为鸳鸯蝴蝶派所接受。鸳鸯蝴蝶派翻译了大量带有感伤主义元素的作品,它们非常符合时代的感伤氛围和时人的情感需求,因而对文坛产生巨大冲击力。鸳鸯蝴蝶派在选择、借鉴、模仿的过程中,也创作了具有中国化背景的感伤主义作品,规模化地表现了对封建专制婚姻的不满与反抗,充满悲剧气氛,一些小说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的连贯叙事框架,采用多种手法表达内心感受,促进了传统小说内容、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美国诗歌之父"的菲利普·弗瑞诺是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既有古典主义诗歌的特点,又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从他的"自然"诗,描写"死亡"的诗和赞美印第安人的诗三个方面分析了弗瑞诺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元素,从而得出结论,菲利普·弗瑞诺开创了美国浪漫主义的先河,他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元索对后来的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文学史上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截然有别的文学流派 ,它们在文学理论、创作主张和创作方法上 ,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单就德国文学而言 ,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却有着相当多的相似和联系。究其原因 ,除了 18世纪风靡全欧的启蒙主义在德国没有多大市场外 ,还因为德国的启蒙主义文学缺乏独立的形态 ,是附着在德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之上的。 1797年是德国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分野 ,从此 ,德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如何对待古典文化 ,如何看待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如何理解民族性和文化传统等问题上 ,逐渐显示出了不同的思想倾向 ,并最终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7.
随着古典主义的消亡,在十八世纪后半期,欧洲文学中出现了新的文学流派,这就是感伤主义。感伤主义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中小资产阶级)对现实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哀怨情绪。它兴起于英国、流传于法国,波及到德、俄等国。感伤主义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作家斯特恩(Lawrence sterne)。他于1768年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叫做《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自此,感伤主义流派即以此得名。就它的原意看来,感伤的旅行者,并不重视旅行途中所见到的法国、意大利的风俗、人情及生活的真实图景,而旅行者沿途的感觉和印象,才是被描绘的对象。感伤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8.
18世纪英国小说的繁荣可谓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次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的小说家不仅成果硕然,而且风格多样。前期的小说传统包括流浪汉小说、全景式小说及书信体小说,以现实主义为特征,而后期的小说传统则包括感伤主义小说和哥特式小说,以浪漫主义为特征。本文就各小说传统的特点及影响展开综合性论述并通过挖掘前期与后期小说传统的差异与联系说明英国小说从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既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哲学嬗变在文学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间渡性这一概念,分析了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墓园挽歌》中“新中有旧”即对古典主义的继承和“旧中有新”即对古典主义创作的革新和发展的特征,为解读这首诗歌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早在17世纪,英国批评家在评论莎士比亚的过程中便已意识到古典主义诗学的局限性。在英法政治与宗教冲突的大背景下,经过德莱顿和约翰逊博士等人的系统性批判,经过众多英国批评家的声讨,早在浪漫主义批评崛起之前,古典主义诗学在18世纪的英国便已彻底走向瓦解。  相似文献   

11.
创造社是“五四”诗坛浪漫主义崛起的重要标志,它是新诗发展自身规律、时代本质特征和欧风西雨影响的必然。创造社的根本特征,在于他们“对于一种社会成规”的“破坏”与“创造”的“革命”,其个性解放与表现自我的情感气度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诗歌境界与格调。同时,他们也表现出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这是他们为“五四”诗歌所找到的一种更能抒发现代人苦闷情绪的浪漫的感伤主义抒情方式。1925年以后,也正是创造社的这些特征,导致了浪漫主义的消歇  相似文献   

12.
源于中世纪的哥特形式承载着强烈的非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它顺应了新兴的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反驳因而在18世纪的文学与建筑中复活。哥特风格以其繁复而缺乏对称的结构、离奇怪诞的雕刻以及扑朔迷离的光影背离了古典建筑所尊崇的简洁明晰、比例得当、均衡对称的原则,而浪漫主义艺术依赖的是感情、直觉、冲动、热情与信仰而非理性,因而建筑艺术中的哥特主义与文学中的哥特主义形成了一致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与"古典"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感伤主义诗人托马斯·格雷的诗作除了<墓园挽歌>被人们所珍视外,其它诗作往往被人忽视.其实他的其它诗作也如<墓园挽歌>一样,在用词、意象、韵律等方面十分精采.本文分析他在韵律多样化、韵律与诗歌主题相锲合方面做出的许多探索,试图更好地理解诗人在表现多样的情感上对韵律的把握,给予其艺术成就一个更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1 文艺复兴运动初期问世的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标志着欧洲的小说艺术从民间故事脱胎诞生。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运动的漫长的五个世纪中,欧洲小说艺术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然而在这五个世纪的欧洲文学发展中,小说艺术的成就还远远不能和诗歌、戏剧匹敌。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代表的戏剧,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体现在以莫里哀、拉辛和高乃依的作品为代表的戏剧上,启蒙主义文学虽然在小说创作上颇多建树,然而最突出的成就仍然是  相似文献   

16.
论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愉悦"与生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有机自然观深受18世纪博物学理论的影响。在其以"自然愉悦"为主题的诗歌中,自然事物的"愉悦"情感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有机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独特再现,浪漫主义诗人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认识,这对当前文学批评中的生态反思有着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惠特曼与现代诗歌革命在英、美诗歌发展史上,十九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现代诗歌革命。在英国,从1789年至1832年兴起了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在美国,1855年惠特曼出版了《草叶集》,标志着现代自由诗运动的开始。英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矛头对准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自由诗运动,锋芒直指一切旧的诗歌形式。惠特曼《草叶集》的自由诗完全冲破了英文旧体诗的束缚,对传统的格律和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不仅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且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英国诗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哈代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关系侵蚀下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的结束和农民阶级的毁灭。所以哈代的大部分诗歌,也就因其这种选材和主题而产生了一种被批评家称之为"悲观主义"的感伤情调,悲观意识就像一条忧郁的黑线贯穿于他的爱情、自然、战争、死亡四大诗歌主题之中。  相似文献   

19.
《秋颂》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所创作的颂诗之最后一首。在这首诗中,济慈突破了其早期诗歌对想象力的强调,从“亦真亦幻”发展到“真即是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最终回归自然的主题。同时,《秋颂》达到了自然动人的美学境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不仅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且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英国诗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哈代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关系侵蚀下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的结束和农民阶级的毁灭。所以哈代的大部分诗歌,也就因其这种选材和主题而产生了一种被批评家称之为"悲观主义"的感伤情调,悲观意识就像一条忧郁的黑线贯穿于他的爱情、自然、战争、死亡四大诗歌主题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