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村寨居民交际和社会认知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参与主体,由于经济、文化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程度不同,不仅造成居民在经济上产生分化,而且导致居民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分化加剧。本文通过对广西已开发乡村旅游的少数民族村寨居民的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创办了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业主是当地的优势群体,与一般居民有明显的特征分化,居民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差异主要由居民是否创办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相关行为主体视角出发,对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水平衡量问题、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问题、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选择与模式研究问题进行辩解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村...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湖北两省三个民族旅游村寨为典型个案,从共性与差异性两个视角分析了三个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异同,提出了两个核心命题: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实质是文化开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利弊并存,但利大于弊。提出实现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良性互动的对策为:构建有效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从文化产品与文化空间两方面把握好文化开发的"度";因地制宜地选择实地民族文化村模式或异地民族文化村模式。  相似文献   

4.
村寨社区居民作为民族文化的主人,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应当拥有文化话语权,否则将会造成民族文化真实性丧失,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理论,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文化话语权的转移现象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探讨文化话语权转移的表现、转移背后的权力解读、转移的模式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事实上存在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和现有的补偿理论基础上,比照生物资源补偿机制构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是比较可行的.但在具体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利益补偿方式的选择上则要考虑传统社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选取合适的方式,传统文化的集体管理是比较适合西部传统社区的一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补偿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其源在社区,而且承在社区的特点,选择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是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践行方式。为实现开发与传承的良性互动,应以民族村寨为依托,构筑参与平台,提升参与能力,营造参与环境,充分实现社区主体角色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地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云南出冬瓜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出冬瓜村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大硬件与软件建设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政府积极主导,居民主动参与,鼓励社会投资;挖掘民族文化,培育节日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开展体验式旅游;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独特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二十年来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文章从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原真性、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带来的影响、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模式以及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利益相关者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展;同时,还从理论体系建设、跨学科比较研究、民族志的写作范式、研究范围以及学术服务社会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意象要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995年国家旅游局推出"民俗风情游"之后,少数民族村寨成为了旅游者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但许多的少数民族村寨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理论将为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民族村寨社区文化发展应该考虑民族与村寨特征的观点,即应该将影响民族村寨社区文化发展的外生与内生因素结合起来。同时在对龙胜各族自治县5个民族村寨人类学调查的基础上,提炼了决定民族村寨社区文化发展的三个内生特征——民族传统、社会资本和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的影响因素与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区参与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独特性,旅游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社区的参与合作。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二者互相依存。在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深入贯彻法制建设,将为社区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保障。在社区参与中,合同等法律手段可以作为相对弱势的社区农民利益保障的手段和渠道,同时也保护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有序经营和合理开发。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建设不应忽略社区传统习惯法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试论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的若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民族社区的文化旅游开发时,应该坚持以民族社区居民为本的宗旨,以实现民族社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在进行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时,必须坚持社区文化建设原则,居民参与原则,普遍受益原则,以及伦理原则.这四项原则既直接关系到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能否持续进行,也关系到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能否最终促进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使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是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各族居民参与现状却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各族居民参与率低、参与主体差异性大、参与意愿不强、参与形式单一、参与程度不深等方面。本文根据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各族居民对社区建设参与的现状,提出了应该培育各族居民的社区意识、建设社区内部的软硬环境、强化社区建设的力量以及优化社区外部软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梳理龙脊古壮寨社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贫困村寨的参与式发展问题,认为整体贫困制约着龙脊村民自主参与古壮寨旅游开发,社区主体居民参与程度不够,非物态的当地社区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较少,龙脊古壮寨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的可能路径是延伸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消化农闲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村社区自主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现代生产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全球文化协商与地方性传统生态知识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中,开办小型旅游经营实体是社区参与的主要形式和旅游扶贫的重要方式.基于桂林龙胜龙脊景区的调查发现,业主创办实体动机以解决生计压力最为迫切,同时追求个人或家庭理想生活方式的主观愿望强烈.在实体旅游扶贫效益发挥方面,家庭相关效益明显,受业主能力和外部环境综合影响,实体的经济效益并不十分理想,导致部分村民对旅游开发持消极态度,影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政府主导的扶持小型旅游经营实体的措施,以促进实体扶贫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旅游地区的环境也会被经济的发展所影响,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可以通过对旅游地区居民的态度进行调查了解。在现有的民族旅游地区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民族旅游地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点在民族旅游地区传统文化风俗方面,对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积极引导居民发展、创新传统民俗文化,是帮助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广泛分布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农村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经济、家庭后代、家庭和个人兴趣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随企业业主间的差异而在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借助微型旅游企业这一平台,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家庭和谐、农村家庭收入提高;在与旅游者交流反思过程中,家长对后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到家庭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与获取经济利益同样重要。对乡村微型旅游企业这一农村扶贫方式,需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深度剖析以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西北弓村"转灯"仪式的实地研究与描述,分析了仪 式在社区社会资本创建中的意义,认为社区民间仪式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参与、合作水平和自组织能力.文章同时指出,社区仪式的衰退会造成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只有通过仪式创新或创建其他形式的组织或活动,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失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