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元晖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今年是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校教育学部吴玉琦教授通过记录自己与先生相处的点滴表达了对先生的纪念。吴玉琦教授主要从三方面对先生做了介绍:陈元晖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潜心研究,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都有研究,著述甚丰,是学界知名的学者;先生酷爱教育,认为当好大学教师,除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外,还要有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先生一生未离开教育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高校有影响的教师;先生为人耿起直、善良、质朴,在工作中敬业乐群,与人交往时平等待人,是后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
说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热点,其本质是教师个体专业素质不断发展的持久历程。说课立足于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不仅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而且为教师提供了研究的对象,使教师的研究成为有的放矢的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东方语言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62.1%。学院聘请俄罗斯专家、日本专家、韩国专家担任本科教学工作;设有俄语系、日语系、朝鲜语系等3个系和俄语教育、经贸俄语、商务日语、商务韩语四个专业;现有一门省级精品课,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的专业学习不仅是动态的,还是多层面、多维度的。应建构一个由个体学习网络、垂直学习网络和平行学习网络构成的多维互动的教师专业学习体系,为教师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学习经验,使教师通过主动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途径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校内师师专业对话是同一高校的教师之间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采取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方式。当前同一高校师师专业对话存在对话观狭隘、形式主义严重、漠视课堂教学和局限于人为组织活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对话本身的价值,而且也影响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为此,高校在观念层面应树立多元价值观、正确的冲突观、科学的竞争与合作观;在制度层面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师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团队对话制度并扩大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在操作层面需积极培育教师团队精神、促进教师自然合作、完善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6.
论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思潮 ,是教师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过程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不仅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而且也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反思性教学既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体说,高职师范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以下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坚持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坚持突出师范性,坚持积累、感悟、体验的语文教学观,坚持语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观,坚持语文学习的科学评价观。  相似文献   

8.
从交往实践的哲学命题出发,教师是在与学生、同伴、专家以及学生家长等的交往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的。本文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主要交往实践形态,分别是同伴互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专家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并基于教师发展阶段理论,重点分析了“专家引领”交往实践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有赖于实现教师内在观念的完善和更新,有赖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有赖于构建起更为完善的教师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是集教师、专家、学者于一体的人,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人生理想信念和专业素质的导引者和培养者;面对高校教师思想素质的现状,如何探索一条能提高高校教师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走进”历史,更要“走出”历史;不仅要解读历史,更要结合现实;不仅要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丰富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教师人文素养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内涵,而且是教师专业智慧的重要基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包括通过人文知识积累的文化底蕴,表现为高尚师德的人文品格,转化为教育理想的人文价值,追求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以及最终体现在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人文行动。  相似文献   

13.
论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阶段性发展过程,经验教师处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中间阶段,指出从其专业成长的教学成熟、教学机智、专业困顿等表征来看,该阶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从深度学习、提升能力、专家引领、扶助专业困顿和塑造专业发展的情境与文化,促进专业成长等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促进经验教师向专家教师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是中小学语文课教学的任务,而且也是高等师范院校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在各专业各学科教学大纲中都没有载入;在教学要求中也没有提及;在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或教学实践中更没有它的位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从培养目标出发;没有从教师的形象、职能和作用出发;没有全面  相似文献   

15.
人,每天都要说话;有些人经常要写文章。生活离不开语言。说的话,是口头语言;写成文,是书面语言。无论是说还是写,人们都喜欢听到,看到干净的语言、鲜活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说话让人爱听,有些人说话令人讨厌。后者说的是套话。"校长讲的话,往往趋向公文化,也就是跟着上级说,上级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普通中小学教师讲的话,往往趋向于专家化,跟着专家走,专家怎么说,他也怎么说……专家空对空,中小学教师也有许多空对空"。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拓展专业自主,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在自省的计划、实施、观察和再思考的行动研究的进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教学行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生活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缄默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生与建构,逐步摆脱外来的“权威理论”束缚和禁锢。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过程中是否存在和需要译者的"二次解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提出,对翻译学特别是对翻译过程本身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从翻译实践和教学角度看,对译者和翻译专业的教师同样重要."二次解读"不仅涉及译者对译入文本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再度解读,以确保译文质量,而且引发对翻译全过程的哲学思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故翻译过程应是动态的,其中不仅存在而且确实需要译者的"二次解读".  相似文献   

18.
“编辑学者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编辑工作与学者工作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提出了不同于时下大多数人的见解,认为“编辑学者化”不是要编辑成为他所负责的专业的学者、专家,而是要使编辑成为在编辑学这一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而且可以使编辑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行车组织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彭其渊教授。"行车组织"教学团队是一支由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师德高尚、学术与教学造诣兼备、勇于创新、教学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高水平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有主讲教师9人,其中教授、博导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平均年龄38岁。团队带头人彭其渊教授是国内交通运输领域的著名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级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抓好智力素质的教育,而且要抓好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渠道是多方面的,而教师的人格力量不可忽视。为此必须明了教师人格的类型、教师人格对学生非智力素质影响的原因和如何强化教师人格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