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祥道《论语全解》是现存最早以义理训解为主、完整解说《论语》的著作,也是宋代荆公新学派《论语》学的集成性作品,是《论语》学转向"宋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陈祥道以通经明义为宗旨,以文字训诂为手段,融通全经,又博采群书,连类引伸,多有益于义训。他学承王安石,长于"三礼",精通老、庄,以礼制诠释《论语》,又援老、庄之说以论义,排斥旧说,造为新义,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是中国 11世纪的改革家”,这是列宁的一个著名论断。受此影响, 20世纪一百年来的王安石研究主要侧重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及其政治实践。这样,“荆公新学”的学术内涵及其意义就未能得到充分彰显。李祥俊博士《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1月出版 )可以说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和展示王安石学术思想的专著。 一、《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   该书以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传承、流变为线索,以传统经学、儒学、子学、佛学和道教的学术派别之划分为框架,分析王安石对各派思想的评价及其对各派思想…  相似文献   

3.
荆公新学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也是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的主要学派。它是因北宋中期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当时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王安石在世期间,荆公新学经历了创立与发展两个时期。一、荆公新学的创立期荆公新学创立于嘉(1056~1063年)、治平(1064~1067年)年间,其主要标志是《上皇帝万言书》《淮南杂说》《洪范传》《易解》等著作的刊行。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是荆公新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作。《上皇帝万言书》:清蔡上翔《王安石年谱考略》将其系…  相似文献   

4.
易卫华 《河北学刊》2012,(4):97-100
王安石的《诗经》学主要是在庆历学风的影响下产生的,庆历经世致用学风、尊《序》风气、疑古学风和性情思想等,对王安石"据《序》言诗"、《诗序》作者观及《诗》学性情论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的《诗经》学主要是在庆历学风的影响下产生的,庆历经世致用学风、尊《序》风气、疑古学风和性情思想等,对王安石“据《序》言诗”、《诗序》作者观及《诗》学性情论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波 《晋阳学刊》2009,(4):110-113
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并在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将庄子思想颠覆,使儒道二家合二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尚永亮 《中州学刊》2002,(4):156-161
本文以玄学演进的四段历程为主线 ,重点论述了魏晋时期庄学新变及其相关原因 ,认为 :庄子哲学成为玄学演进的直接推动力 ,使得此期哲学思辨得以迅速升进 ;而正始名士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及其与现存秩序立异的言行 ,对由重《易》《老》而至重《庄》这一玄学转折 ,实在是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朝名士的玄学新义和东晋名士的玄释合流、以佛解庄 ,则为传统庄学注入了新质。  相似文献   

8.
陆建华 《学术界》2004,(5):270-271
学术的创新有赖于新方法的运用、新材料的出现 ,也有赖于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更新。熊铁基先生以史家之身份、哲人之睿智迈入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殿堂 ,以拓荒者的勇气和艰辛 ,上下求索 ,不断寻觅学术研究的新目标 ,继开拓出秦汉新道家、中国老学等新领域 ,完成《秦汉新道家略论稿》、《秦汉新道家》、《中国老学史》、《2 0世纪中国老学史》等代表性成果之后 ,又将哲思的目光投向庄学界域 ,与刘固盛、刘韶军二位先生精诚合作 ,撰成学术界第一部系统论述庄学形成与发展的 50万言巨著———《中国庄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1 0月第 1版 ,…  相似文献   

9.
宣颖的《南华经解》是“清人解《庄》中不可多得者”。在解《庄》时,宣颖主要运用了两大方法:一是以文解《庄》,强调“由文理而及义理”的注解方法,力图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庄子》的基本宗旨;另一种方法是强调以儒为宗,通过融会儒、释、道,揭示《庄子》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后世论王安石变法,批评者很多。明代陈汝锜《甘露团长书》说:“介甫以新法负谤于当时,贻指摘于后世,善状不彰,而恶声嘈嘈满耳,此古今一大冤案!”史学界有一种观点,以为安石身后所以长期遭非议,大理学家朱熹起了决定作用,时至当今,这一问题应予辨正。笔者以为,首先,朱熹以理学家身份曾不遗余力地抨击新法,他的批评对后世评价王安石变法影响极大,但朱熹对王安石的社会政治思想并未一概否定,在若干方面倒做出了肯定评价,他在任地方官时的许多施政措施,更直接承袭了王氏新法。其次,朱熹对王安石的抨击并非如某些人所指责的那样,是“深文诟病”、“恶声嘈嘈”的谤诬之辞,而是言之成理,反映了朱熹对社会变革问题的认识深度。澄清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更有利于深入研究朱熹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着重阐述陈子展先生在中国近代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陈子展先生对近代学的研究主要体现于他的两部作《中国近代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学史》,在这两部作中,他提出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属于他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这些见解对1898年至1928年这30年间的近代学发展做了有价值的分析与总结。两部作被学术界公认为在中国近代学研究史上具有早期开创性意义,至今不失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书华 《河北学刊》2001,21(2):10-14
荆公新学与二程洛学在经学领域里的对立与分歧主要表现在:(1)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政,以《周礼》为理论依据,撰《周礼义》阐发其改革主张;二程及其后学反对新政,否定《周礼义》,甚呈否定《周礼》。(2)王安石与二程都重视《孟子》,但王安石认为孟子并不全盘否定利,对于“民之所利”是不反对的;二程则认为孟子反对任何利,主张要义不要利。  相似文献   

13.
易卜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他的剧作在当时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斗争中,起了不小作用。但真正理解易卜生、正确评价易卜生、将易卜生思想中有价值的东西掘深、开阔并发扬光大的,却几乎只有鲁迅一人。一五四运动前十多年,当中国还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鲁迅,就已经向中国读者热情地介绍易卜生了,他是易卜生的最早的介绍者,在一九○七年所写的《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两文中,介绍了易卜生和他的著名剧作《人民公敌》。鲁迅这  相似文献   

14.
论王安石     
本刊在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姜国柱同志《论王安石》一文的同时,刊登了他的导师、研究员容肇祖教授给他的信,目的是提倡一种新型的革命的师生关系和新老共济、同心同德搞科研的治学精神。我们从容老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学生的悉心指导、对取得进步的鼓励、对不足的教诲以及明确指出深入钻研的途径。这是学术界可喜的景象。华国锋同志号召:“老科学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并把科学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这非常重要。”老一辈学者,也正象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那样:甘做青年一代攀登科学高峰的肩梯。而青年一代也应不负老一辈学者负重之苦心,努力向科学高峰攀登,成为后继来者。这是科学春天中的暖流,学术繁荣的惠风,我们为这一新景象呈现于学苑,高声赞颂!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嘉四年己亥创作的《明妃曲》二首曾轰动一时,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即或到现在看来,我们也可以说王安石的这两首诗歌是历代诗词戏曲中以王昭君为题材的最上乘的作品。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王安石去世后不到半个世纪,一个叫范冲的人却斥责第二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一句说,“以胡虏有恩而遂忘君父,非禽兽而何!”(见《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六《明妃曲》注引)在范冲看来,王安石这首诗歌简直宣传的就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的人生哲学。范氏此论一出,受此影响,后世不少宋代诗歌的选本都仅选了《明妃曲》第一首,而未选第二首。当…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我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高峰。这两个小说集,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互异之处。从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判断,前者高于后者。但事物是复杂的,如果从作品某些方面所体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的圆热程度而言,则《彷徨》较之《呐喊》又有新的发展。鲁迅是一位最善于发掘和揭示灵魂的艺术大师。以塑造典型形象,显示灵魂之深和提出重大社会问题见长,是《呐喊》也是《彷德》的特色。那么,《彷徨》究竟在哪些方面哪几点上,是鲁迅小说现实主义发展、深化的标志呢?下面,我们就集中阐述这一问题。如所周知,鲁迅从事文艺,原以改良国民精神为目的。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他就致力于国民性的研究,探讨中国国民性的病根,他认为兴国必先“立人”,改良国民精神。他首先寄希望于“先觉之士”的出现,而最终目的则是广大民众的觉醒。“五四”时期他写小说,“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作为现实主义者的鲁迅,并不在自己的小说中去创造理想中的“先觉之士”,他所写的仍是“老中国的儿女”,暴露的是“老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咏史词刍议□刘水根王安石历来不以词作称著于文坛,然而他的词,尤其是咏史词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却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王安石的咏史词共有3首(一说4首),即《桂枝香》(登临送目)、《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虽说只3首,...  相似文献   

18.
在《太玄》赞辞中,扬雄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多角度地反复阐述了他的明君、贤臣思想:有道明君是一国兴旺、人民安乐的根本;贤臣必待明君而后出;明君能从谏如流。他祖述孔、孟,揉合老、庄,创见虽不多,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西汉末年君昏臣奸的政治局面的不满,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9.
李波 《兰州学刊》2006,(9):33-35
王安石在庄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庄子纳入到儒家范畴,改变了后人治庄的道路,从此以后,庄学的研究带有了明显的儒学化倾向。其儒学化思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庄子矫世之弊,其用心亦圣人之徒;对庄子政治思想的儒学化改造。  相似文献   

20.
《满文老档》是一部研究清初和满族早期历史,以及东北地方史的珍贵资料, 《满文老档》形成之后,经历了几次搬迁和使用,到乾隆时期原稿已有“糟旧”,经过托裱、装订、重抄、转写等加工,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记、脱漏和散佚等问题。现就个人接触中发现天命时期的档子有一处误记,一处失实,略作考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