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典社会契约理论认为,理性的个体基于自愿同意,互相订立契约进入政治社会,是一个正和博弈的理性选择过程。但这一集体行为的结果都是个人理性造成了集体的非理性,因为人们让渡的公权的他用导致了非合作博弈下集体行动的困境。因此,现代民主国家要做的,应是设计出一种权力多中心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模式,进一步壮大公民社会的力量,发扬协商民主精神与公共精神,藉以减少公权他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古典社会契约理论认为,理性的个体基于自愿同意,互相订立契约进入政治社会,是一个正和博弈的理性选择过程。但这一集体行为的结果都是个人理性造成了集体的非理性,因为人们让渡的公权的他用导致了非合作博弈下集体行动的困境。因此,现代民主国家要做的,应是设计出一种权力多中心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模式,进一步壮大公民社会的力量,发扬协商民主精神与公共精神,藉以减少公权他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与社会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国家制度环境相对稳定,各种制度安排具有合理性、合法性时,各种制度就能获得社会行为主体普遍的认同与服从。博弈各方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推动着制度变迁。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行为主体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往往更关注自身个体理性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其他社会行为主体的理性需求。作为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精神、公共价值的公共理性,是协调与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体理性与国家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纽带与桥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理性与公共理性在理论上是统一的。由现代化导致的空前的制度变迁与现代国家制度环境的构建,要求社会主义中国在逐步走向公共理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在公共权力主体与各种社会行为主体的有效"互动"中,逐步实现由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正向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4.
经济活动中群体理性倡导社会、企业和消费者三者利益的统一,尤其关注企业营销行为不损坏生态环境和消费者权益,是近年来绿色营销兴起的思想根源.但由于群体理性与个体理性选择存在矛盾以及绿色营销正的社会外在性造成的成本收益分配不均衡等原因,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程度低.因此有必要引导个体理性向群体理性转移和融合,从思想上为绿色营销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理性行为分析开始 ,指出市场经济难得是完全理性的 ,提出政府构成的复杂 ,政府目标的多重性 ,造成了政府行为的复杂性和非理性 ,一个好的政府的行为至多是有限理性的 ,应用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府行为的非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从科学发展中获益,主要取决于其在发展科学、利用科学过程中确立人生价值及意义的智慧,即人文理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与群体、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是人文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只有在宇宙中正确定位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的"此在"成为"诗意的栖居".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还要调解好与社会的关系,找到其在社会中的位置.人文理性在群体间的关系中表现为对他者的尊重、理解和宽容,体现着群体间询求认同、进行沟通、消解矛盾的智慧.个体的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人文理性的调解才能达到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个人素质提高的表征,也是实现人文理性的人格保障.  相似文献   

7.
斯宾诺莎深入探讨了国家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国家是人的理性的产物,同时又说,是人的天性要求人们处于国家状态,而人的天性中主要的成分是非理性的激情。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说法其实是内在统一的。他认为人的那些非理性的欲望和理性的欲望对于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同样重要的,而且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8.
经济危机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其产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对它的认识也应从多角度出发。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必将有新的发现和启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式,二者的差异与矛盾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再次得到证明———个体理性行为有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伦理学上看 ,教育权威有两种 :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个人素质 ,非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地位权势。两种权威的走向是不一样的 ,非理性权威是以权威强化权威 ,理性权威是以权威消解权威。非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类似于命令性的长官与下属的服从关系。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是楷模和仿效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均衡对价格分析中,个体理性得以充分肯定,无论是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还是个人效用最大化;从心理预期对均衡价格体系的失衡影响,到理性预期对价格体系均衡的动态恢复,个人理性代替了国家理性;从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有限理性的制约,到行为经济学对人的非理性的认可,经济主体的理性对价格的影响不再是唯一的了。  相似文献   

11.
合作博弈、集体理性与城市交通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基于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提出了多方博弈中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行为的选择上,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应当高度重视给予合作博弈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关系.在城市交通运输方面,通过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政策使个体行为集合而成的集体行动应当趋向公共交通,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特别是极端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危害更大,因此必须构建理性的民族主义。文章对理性民族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理性民族主义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主体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辩证统一的过程,在主体的认识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理性因素占主导地位,非理性因素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只有充分重视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的引导,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主体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实验经济学中理性假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实验经济学中关于理性假定的有关问题。从经济学实验中的若干悸论入手,分析了其中所隐含的理性或者非理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四条结论:个体理性假定并不能保证必然达到个体效用或福利的极大化:理性假定会受到行为重复性的影响:理性假定受到“公平性条件”要求的影响;非理性因素会受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当然也相互冲突,二者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要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化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因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不能过于抬高一方而贬低另一方,而应该促进二者的整合与协调,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无政府状态下,国际行为规范是如何对理性国家行为体产生吸引力的?当一种国际规范同国家个体的利益存在潜在冲突的时候,国家还会对之感兴趣吗?在不存在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威强制实施国际规范的状态下,国际规范是怎样自我实施的?本文从个体理性选择的角度阐述了国际规范对于理性国家行为体所具有的价值与功能,为理性国家行为体自觉遵守国际规范提出四种可能的个体功能解释:建立互惠关系、国内政治需要、发送可信性信号以及减少风险的需要。本文还解释了"虚伪合作"在国际规范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理性国家行为体仍然有可能自发地在集体层面实施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17.
理性与非理性是个体精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经典文本中提出了大量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论断,在实践理性观的基础上阐明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本质规定与基本形式,揭示了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的作用机制.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观为指导,全面把握、深刻体会并充分运用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本质原理和有机转化机理,切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与非理性是个体精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经典文本中提出了大量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论断,在实践理性观的基础上阐明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本质规定与基本形式,揭示了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的作用机制.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观为指导,全面把握、深刻体会并充分运用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本质原理和有机转化机理,切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9.
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当然也相互冲突,二者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要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化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因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不能过于抬高一方而贬低另一方,而应该促进二者的整合与协调,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理性和非理性是人的两大精神要素。管理理论的人性论假设反映着对这两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度,也制约着管理实践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法。古典管理依据"经济人"假设,突出理性的地位和作用。行为科学管理依据"社会人"假设,主张全面重视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人本管理依据"复合人"假设,认为要真正提升管理的境界,使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得益彰,为创新提供动力,必须突破以往仅仅把被管理者当成实现组织目标工具的狭隘视野,在管理中充分张扬被管理者的个性,认真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