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作家,有34首词作传世,这些词作中含有丰富的意象。学界对李煜词作中的意象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涉及情感意象、自然意象、人物意象、色彩意象等,其研究对象较集中于梦、月、花等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其实受关注度较低的水、泪、雨等意象也值得研究,这些意象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通之处,并且贯穿李煜一生的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息息相关,寄寓着他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意象"一词也许是中国诗学中最具特征性的术语之一.杜甫的意象思维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他的意象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都有不少他人难以比拟的地方.杜甫常常把前人诗中很少出现的日常生活题材入诗,塑造了许多日常生活意象.杜甫不仅在突破传统意象方面有其独特的贡献,而且在发展新的意象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除香草美人意象之外,《楚辞》中也使用了很多动物意象,这些动物意象在情感上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动物意象的使用上,中西方文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也有相异的地方。从楚辞中动物意象出发,兼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动物意象作比较,分析中西文学中动物意象使用的异同,以期更好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中有很多咏及名山的作品,这些名山意象的文化内涵是在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历史积淀基础上,凝聚了新的时代特色而形成的。名山意象在唐宋词中发生了演变,主要体现在:词人们对名山意象的选择有很大差异,各名山在唐宋词中的地位变化较大;与唐代相比,宋代词人们对名山意象的文化阐释与审美趣味发生改变,人文化倾向更加明显。这些演变主要缘于词体本身的发展与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5.
唐代节日很多,唐人在节庆活动中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在唐人小说中也有许多呈现,在小说中形成了一个个鲜明生动、意蕴独特的节庆民俗意象.唐人小说中的这些民俗意象,不仅其本身洋溢着超迈的异想、卓绝的才情,并在小说艺术诸方面如主题表达、人物塑造与叙事建构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且在小说美学的更深层面上,唐人小说中民俗意象的大量存在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效果,是构成唐人小说独特美学品格的重要存在.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意象主义与象征主义在中外文坛上的发展与影响 ,对受这些流派影响的作家及作品作了新的多角度的评论。还对情感暗示、韵律美感以及象征与意象之异同等内容重新进行了剖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文学的基本细胞——众说纷纭的文学意象,放在整个文学活动流程中,对其作系统的、形态学的界定和分析,旨在澄清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并在新的层面上重新确立文学意象在文学研究和创作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倾城之恋》的意象及其审美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玲在其《倾城之恋》中营造了四个主要意象:胡琴意象、白公馆意象、月亮意象、墙的意象。这些意象深刻地传达了人生的苍凉意味,具有营造苍凉氛围、构建对应结构等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学地理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点。《边城》是京派作家沈从文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边城》中包含着丰富的意象,其中自然意象有水、黄狗、鸭子、鱼、虎耳草等;人文意象有赛船、鼓声、马路与车路、碾坊与渡船等,这些意象都是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符号。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意象主义与象征主义在中外文坛上的发展与影响,对受这些流派影响的作家及作品作了新的多角度的评论。还对情感暗示、韵律美感以及象征与意象之异同等内容重新进行了剖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敦煌曲子词具有明显的北方文学特色,在取材上敦煌曲子词注重各色人物的现实生活,表现出北方文学尚实际的特点,其中大量的以边塞、战乱、异邦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作品更突出地表现出北方地域特色;在风格上敦煌曲子词刚健质朴,具有浓厚的尚武精神;在意象运用上,敦煌曲子词中有大量的具有北方特色的意象,如风沙、马、秋、雁等意象,这些意象表现了阔大、勇武、悲凉的意韵,与唐宋文人词中以“水”意象营造的柔婉迷离的南方色彩迥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以文学意象世界的执著追求与创造 ,独立于中国当代文坛。就其文学意象的结构形态而言 ,主要有体验型、寓言型、梦幻性、民间意识原型等。本文通过对其文学意象类型及其个性的分析 ,从艺术建构角度来把握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整体特征 ,进而论述其文学意象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上的特异地位 ,以期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新的探索与发展 ,提供一种参照思路。  相似文献   

13.
江南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它所代表的区域范围多有变化,而且还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唐代以来,有关江南的诗作颇为丰富,产生了各种意象。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但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特点。一方面,明清朝鲜文人在创作中沿袭中国文人的江南意象,歌咏江南风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他们将中国文人的江南之意与朝鲜本土的江南实景相融,赋江南以新的地理内容。江南一词的区域范围在明清朝鲜文人的作品中并不局限在中国,而往往带有朝鲜本土江南景象的关照,从而创造出朝鲜本土的地理意象。除此之外,明清交替,政治上对清朝的力屈而降及文化上的尊明攘清,使朝鲜文人笔下的中国江南更具备了感念明朝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代多从比兴、用典分析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文章认为不论是比兴还是用典,都离不开意象的运用,意象在《咏怀》诗中是非常典型的。文章将《咏怀》诗中的意象分为六大体系:日意象、鸟意象、植物意象、道路意象、神仙意象、自创人物意象,由此分析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群,形成了《咏怀》诗广阔的审美潜能,也是其诗歌魅力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一样悲苦,两种风情——中西方悼亡诗之差异及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悼亡诗在整体数量上是中多西少;在意象选择上中国悼亡诗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西方悼亡诗多用想象性意象;在内容上中国突出一个"善"字,西方突出一个"美"字;情感内容上中方带伦理色彩,西方带性爱色彩;情感倾向上中方是悲痛欲绝,西方是悲中有望;中西方悼亡诗在抒情表达方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都源于它们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意象的表现可以在词汇、句法及语篇三个层面上,英汉翻译中如何转换这些意象而又不使原文失真很值得探讨.从等值翻译及功能对等的语言转换、翻译模式的角度探讨了语义层面的意象转换,提出4种转换方法运用于英汉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楚地和楚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永贞革新"被贬楚地的刘禹锡在他贬谪诗的创作中受楚地敬巫祝、日火崇拜等风俗影响,其诗显现出新的光芒色彩;对楚地的古迹风物这类人文意象的描写,使其诗有了深刻的内涵;对楚地风雨四季这类自然意象的描绘,使其诗有了更多的灵动气息。不幸的遭际却让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追求不仅体现在对新诗格律的追求上,也体现在对想象和意象的追求上。他对想象和意象的重视,既体现在理论建设中,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他的这些追求,对矫正早期中国新诗的节奏散漫、语言直白、弱于想象、缺乏意象等弊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白诗歌中有许多鲜明的意象,如山、水、月、酒、柳、船、云、星等。这些意象描写生动,寓意深刻,是诗人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独特人格意识、卓越生命体验的再现。通过对李白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星"意象进行分析,探讨其与中国古代星象学的联系,进而剖析"星"意象与诗人的人格意识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20.
穆旦,作为"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创造了许多堪称经典的诗作.他的不同凡响之处更在于融会贯通之后的创新.尤其在诗歌意象艺术上,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意象增加了穆旦诗歌的新颖性和现代性,也延长了审美感觉的时间和过程.同时,它又是精确的,表达了诗人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穆旦晚年诗歌在意象的选取方式上有发展和变化,有对传统意象的颠覆,更显示其独特性.他晚年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自然的意象集中采用的特点,同时这也使诗人的诗歌意境更为深邃和悠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