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同时考虑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了R&;D、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R&;D投入的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都具有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作用都不显著;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国各地区还没有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不能充分吸收R&;D国际溢出。  相似文献   

2.
钟卫  袁卫 《统计研究》2007,24(9):77-81
 由于历史原因和近几年高校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R&;D统计口径不能如实地反映高校R&;D活动的真实状况。本文在总结OECD手册关于高校R&;D统计的原则和我国高校现有R&;D统计口径的基础上,指出造成R&;D统计混乱的原因,并借助高校收入类会计科目对R&;D统计口径进行重新认识,最后就完善我国高校R&;D统计工作提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孟欣 《统计研究》2011,28(6):59-64
 内容提要:有关R&;D资本存量的测算理论与方法问题,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一些学者则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美国BEA通过R&;D卫星账户的构建在R&;D资本存量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本文首先分析了R&;D资本存量测算中存在的困难,并基于2007年美国R&;D卫星账户,对BEA关于R&;D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最后指出了我国R&;D资本存量测算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知识生产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忠伟 《统计研究》2009,26(4):44-52
 本文在知识生产函数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区域知识生产的计量模型,同时考虑区域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R&;D空间溢出等因素对区域知识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知识存量对新知识生产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具有显著的踩脚尖效应,但R&;D投入对区域知识生产的作用并不显著;当考察R&;D空间溢出对区域知识生产的影响时,不同区域出现了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还体现在吸收能力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R&;D人员具有吸收R&;D空间溢出的能力,而西部地区还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  相似文献   

5.
魏和清 《统计研究》2012,29(11):21-25
 SNA2008正式出版,标志着新的国民核算版本的诞生。本文依据SNA2008,总结归纳了SNA2008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核算与SNA1993的不同,研究说明R&;D资本化核算可能对如国内生产总值、资产存量与结构、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深度剖析了R&;D资本化核算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对如何进行R&;D产出核算,R&;D价格指数的编制及R&;D资本存量的估算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为现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区工业企业科技统计年报显示:2006年,宁夏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活动经费支出为4.2亿元,比上年增长63.5%;投入强度(R&D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为0.5%,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发展(R&;amp;D)活动是制造业科技创新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核心部分,是决定一个制造业行业科技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R&;amp;D投入及产出对于黑龙江省制造业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调查快报     
《四川统计》2011,(11):8-9
全国:2010年R&D经费增长21.7%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  相似文献   

9.
调查快报     
全国:2010年R&D经费增长21.7%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情》2023,(1):30-31
<正>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反馈,2021年全省R&D经费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为四川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R&D经费投入保持较高增速R&D经费总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总量来看,2021年全省R&D经费总量为1214.5亿元,较上年增长15.1%,总量保持全国第七位,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量与增速仍保持高位稳定运行。投入强度全国排名提升一位。R&D经费投入强度较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达到2.26%,与全国R&D经费投入强度差距比2020年进一步缩小;投入强度全国排位提升一位,排全国第十一位(见图)。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具有补偿的采购供应链R&D投资规模调控模型的基础上,对采购中供应商的R&D投资决策均衡进行研究,着重探讨采购商的决策偏好和供应商的行动顺序对投资均衡的影响。所得结论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供应商对R&D项目的投资均衡为采购商所希望的均衡,但是,当采购商对供应商的投资行为存在决策偏好时,无论供应商先行动还是后行动,供应商的投资均衡将会偏离采购商所希望的均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Chines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16,CSNA2016)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核算分类,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支出纳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基于《2008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SNA2008)的GDP核算平台,本文构建了制造业R&D支出的资本化核算框架,测算了中国1990-2016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R&D投资与资本存量,为进一步探究制造业无形资产的资本回报率、生产率等经济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测算结果显示:○1R&D投资是测算R&D资本存量的准确指标。直接使用各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投资,将高估各行业R&D资本存量;○2本文构造的R&D投资价格指数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说明使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R&D工资支出的价格缩减指数是有效的;○3中国制造业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制造业R&D资本存量占全国R&D资本存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35.33%增长到2016年的67.75%;高技术制造业的R&D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22%,对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CEO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核心制定者,其自身特征无疑会对企业的研发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120个城市12 06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了CEO受教育水平、CEO任期、CEO自主权等三个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影响,在控制了企业特征、行业等因素后,实证结果发现:(1)CEO受教育水平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即教育程度高的CEO更加重视研发活动;(2)CEO任期同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即较长的任期有助于CEO着眼于长远目标,进而加大研发投入;(3)CEO自主权也同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CEO自主权有利于CEO通过努力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从而激励其加大研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通过政府研发资助撬动跨境投资的技术创新溢出是新时代深化全面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本文以IFDI和OFDI双向演化视角,揭示了跨境投资技术创新溢出的逻辑关系以及政府研发资助的动态调节机制。以介质影响门槛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IFDI技术创新溢出是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而OFDI技术创新溢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U”型规律;政府研发资助对双向跨境投资技术创新溢出具有显著而不同的门槛影响,当研发资助强度高于0.2491时,能够撬动IFDI技术创新溢出;研发资助强度高过0.2501时,能够有效释放OFDI技术创新溢出,相较而言对“走出去”的创新驱动更为有力。相应结论在合理的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时依然成立。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资助对双向跨境投资技术创新溢出的调节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演化特征。由此为提高政府研发资助效率,双向撬动跨境投资的技术创新溢出红利,提出了动态优化、分区调节的系统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中国高技术服务业R&D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各地区效率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经典DEA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结果显示:辽宁、福建、山东、云南等省份R&D效率有效,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南、湖南、安徽等省份效率较低,且内部效率值差异较大.为缩小地区高技术服务业R&D效率差距,提高全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加强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市场需求及引导产业集聚等.  相似文献   

16.
孙静  徐映梅 《统计研究》2018,35(12):16-25
本文意在将国民经济核算(SNA)框架下的研发(R&D)资本化核算理论应用于企业微观层面,并开发企业会计核算数据支持宏观核算,以促进宏微观层面研发测度的协调和数据衔接。通过比较分析R&D核算的三种主要国际标准提出了SNA视角下基于会计数据的企业R&D资本化核算路径,既阐明会计核算的企业R&D投入就是R&D产出和R&D投资的保守估计,也为国家统计局加快知识产权产品核算提供了参考。基于我国企业R&D的会计信息披露与指标识别,结合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代表性与相关数据处理,以2011—2016年数据为例初步实现了SNA视角下企业R&D资本化核算及相关变量调整,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比如制造业、非一线城市以及非国有产权性质的企业R&D资本形成及存量水平不高,但其R&D投入强度还有R&D资本占调整后固定资产的比重则相对较高,其增加值、固定资产存量、资产存量及杠杆率受R&D资本化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实现科技创新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科技发展政策的前提是对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基于门槛回归模型,以R&D强度和R&D经费中企业经费所占比例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1985-2013年科技创新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产出机制发生了转变,它们之间存在着两个门槛,R&D强度的门槛值分别为0.661%和1.325%,R&D经费中企业经费所占比例的门槛值分别为29%和67%。两个门槛变量回归的结果是一致的,即在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这个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我国专利产出的增长都经历了从以R&D人员增长为主要影响因素到以R&D资本增长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转变过程。在这个机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非线性模型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券投资基金的出现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结果。自1998年以来,已经有6家基金上市交易。成立基金的初衷是增加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向市场导入稳健的投资理念,同时通过专家理财提高投资收益率,推动市场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评价基金的积极作用,基金的操作到底怎样,新基金应当从旧基金学习什么如何改进?我们试作一些具体分析,同时避免先入为主的某些成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R&D资本化核算的最新研究成果,遵循SNA-2008的框架体系和核算要求,在详细探讨当期R&D投资、R&D投资价格指数、R&D资产的服务期限和折旧率、初始R&D资本存量等关键参数设定方法的基础上,利用BEA方法估算得到1998-2015年中国省际R&D资本存量,厘清了省际R&D资本存量的核算思路,可适当补充和完善现有R&D资本化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R&D资本存量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增速逐渐放缓;从地区层面来看,各省份R&D资本存量基本上呈现增长趋势,地区间差距逐渐扩大而地区内差距逐渐缩小,但有可能存在全域收敛,须进一步利用统计指数或计量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出现并驾齐驱发展趋势及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背景下,讨论了中国引进外资政策是否有效促进了地区对外投资增长这一重要命题。首先,梳理了引进外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机制,对已有文献做出补充。其次,利用2003-2016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构建R&D资本、R&D人员和经济空间权重,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发现:(1)区域OFDI活动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OFDI对本地区OFDI具有明显"竞争效应";(2)短期内FDI对区域OFDI有正向促进作用,长期内影响则表现"倒U型";(3)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证实FDI对区域OFDI存在三重门槛的非线性影响。最后,从协调两者发展机制、引进高质量外商资本和优化地区发展环境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