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原《九歌》包括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所存问题颇多.比如,篇名之缘由何在?《国殇》是否当“不入《九歌》之中”?笔者认为《国殇》并非刘永济先生论定的太史公所读之《招魂》,是祭祀神灵,而非人鬼,当属《九歌》无疑.《九歌》除送神曲《礼魂》外,每篇祭祀一神,共祭祀十神,但其中湘君、湘夫人实为一神,即“湘灵”.九歌是九神之祭歌,这便是《九歌》得名之由.本文在上述整体认识之下,从抒情线索、语言特色,论证《湘君》、《湘夫人》是一篇之二章,探讨了屈原将之断为二章的原因,并指出后人因混章为篇而出现九歌祭十神的难以理解的事实.笔者好奇,是非得失容或不同于通人,然“道并行而不悖”,要亦无伤大雅也.  相似文献   

2.
现存《楚辞·九歌》篇章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名为九而实有十一篇。 对于这一矛盾,古今学者提出过各种猜测和说法,一直争执不休。概括起来,大致是:或认为“九”是虚数,仅言其多而已,不必实有九篇之数①;或将其中某些篇合并,以凑成九篇之数②;或谓首尾二章即《东皇太一》和《礼魂》为迎、送神曲③。我们认为这些说法,乍看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而仔细分析起来,又都有不可弥缝的罅漏,很难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3.
《楚辞》的《九歌》是楚国民間的祭歌,相傳經过屈原的加工,这是很多学者都承认的。它一共包括十一篇。《东皇太一》是祭“天之尊神”的,当是楚人祭天帝之歌;《云中君》是祭云神的;《湘君》是祭湘水男神的,《湘夫人》是祭湘水女神的。《大司命》是祭主管寿命之神的;《少司命》是祭主管子嗣之神的;《东君》是祭太阳神  相似文献   

4.
《九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思想性看。《九歌》的出现誠然基本上是以宗教迷信为思想基础,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然而《国殤》表现了楚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思想;《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等展示了楚国人民要求发展生产、生活美好、人寿年丰、无災无害的願望;而  相似文献   

5.
《楚辞·九歌》中的《大司命》、《少司命》两篇作品,主要是叙写屈原当初受君王重用,自身美政得施的平步青云的美好情景,也写了由顺利转入被疏的不平心理。而历来研究者却认为这两篇的内容系祭祀司管人类寿天的星神。从王逸、  相似文献   

6.
:《东皇太一》是祭祀天神上皇的歌辞,由女巫演唱。《东君》是祭祀太阳神的歌辞,由男巫扮东君演唱。《国殇》是祭祀为国捐躯的英雄祖先的歌辞。《礼魂》是祭祀祖先的歌辞。对四篇作了全新剖解翻译  相似文献   

7.
《云中君》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祭神辞。那么云中君到底是什么神?很多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著名的注家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云中君“谓云神也”。他这一看法为后来各朝楚辞注家赞同。但细细从本篇文字来分析,把云中君定为云神似乎有点不妥。同朱熹的观点有微妙分歧的有宋朝的洪兴祖,他在《楚辞补注》中说:“云神,丰隆也,一曰屏医”。他这一观点并不见新,其实早在东汉,王逸就在他的《楚辞章句》中注曰:“云神,丰隆也,或曰屏医。”王、洪二氏仅一字之差。可惜的是王、洪二氏都未深究下去,如  相似文献   

8.
《九歌》是沅湘间少数民族的祭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关于《九歌》的原来面目,最早记载,见于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  相似文献   

9.
《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篇,当为同一篇作品,但它们不是被割裂成为两篇,是在同一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分经出来的两篇民间祭歌。后经屈原改编而成现在面貌。所以《湘君》、《湘夫人》应是“异同同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九歌·国殇》一篇之作者、作时及创作主旨,传统认为乃屈原为纪念楚国历年战争中为国牺牲之将士所作。但从《国殇》与《九歌》它篇风格之迥异及其语词绝不类于屈原所作《楚辞》它篇来看,《国殇》不仅非屈原之所作且也非《楚辞》之所属。而从《国殇》与《诗经.秦风.无衣》风格及《汉书》等文献所述秦人风尚之比较来看,《国殇》之风最近秦人。而考之《史记》等相关文献,《国殇》最有可能为秦人纪念在长平之战中死去的国中少年所作,其时间当是长平之战后即公元前260年后这一时间段。  相似文献   

11.
《九歌》是屈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别具格调和特殊内容的抒情诗集。它是屈原在“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祭神歌舞,其辞则是宗教祭祀诗。《九歌》包括十一篇诗歌:第一篇《东皇太一》为迎神曲,最后一篇《礼魂》为送神曲,中间九篇每篇各祭一神(包  相似文献   

12.
庄严肃穆的天神——东皇太一《楚辞·九歌》十一篇,中间许多是恋歌,也有非恋歌的。《东皇太一》和《东君》可以写成恋歌,或者说在这祭歌中可以渗透一些恋歌的味道;但这两篇都没有这样做。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所决定的。《东皇太一》和《东君》各有写作上的艺术特色。这个特色是与楚辞和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有着紧密联系的。这里就《东皇太一》略加赏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楚辞》,以《九歌》最多异说。《九歌》是南楚古神话和原始宗教的第一手绝好材料。如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言:《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必作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怫郁,出见俗人祭...  相似文献   

14.
《湘夫人》写一位人间男子寻觅、恋慕湘夫人 (女神 ) ,《湘君》写湘夫人寻觅、恋慕湘君 (男神 ) ,《山鬼》写一位人间女子寻觅、恋慕山鬼 (男性鬼神 ) ,此三篇是古代爱情诗的佳绝之作。  相似文献   

15.
苗族鬼雄崇拜与《国殇》罗义群《国殇》在《九歌》中的存在一直是一个疑团,因为《国殇》的风格与其他几首大不一样。林河在以九歌)与陇湘民俗》中提出,《九歌》中没有女神(湘夫人是神的妻子而不是神),《九歌》是以绝色女巫取悦男神的把神词;《九歌》除《东皇太一》...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屈原的组诗《九歌》里,有两篇描写湘水之神的诗,即《湘君》和《湘夫人》。这两篇诗歌以沉郁的抒情笔调,采用对唱的形式,抒写了湘君、湘夫人这对爱神彼此相思、期待、追求、失望的离愁别绪,字里行间流露出缱绻缠绵的幽思,如泣如诉的哀怨,读来感人至深,堪称《九歌》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7.
《楚辞·九歌》产生的时代,王逸《楚辞章句》云: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缝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朱子《集注》亦有类似说法。但是,近代和现代学者,对王注多持否定态度。在入正题以前,我们不妨对此作一简单回顾。胡适在《读楚辞》中断言:“《九歌》和屈原的传说绝无关系,细看内容,这九篇大概是最古之作,是当时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见《胡适文存》卷二)游国恩、陆侃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九歌》的表演历来见解多有分歧。李延陵在《天津师院学报》八○年第一期“关于九歌的商榷”文章中认为,湘君、云中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都是‘独脚舞剧’。象戏剧《双下山》、《哥俩好》一样:舞台上(祭坛上)始终都只有一个扮神的巫或觋,以“巫或神在舞台上改变方位、更动舞姿、调换声音”来分巫和神的歌舞。(见该文附录)实际上,《九歌》的表演并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湘君、湘夫人是一名二实。在古史、神话传说范畴,帝之二女即舜之二妃,是俗称的湘君、湘夫人。在屈原《九歌》的人物形象塑造中,湘君、湘夫人是湘水水神,是一对配偶神。《湘君》是写湘夫人(女神)寻觅、爱恋湘君(男神)的爱情诗,《湘夫人》是写人间男子(男巫)寻觅、爱恋湘夫人(女神)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20.
楚国巫坛上的舞雩歌国光红《九歌·云中君》,释者或以为祭云神丰隆,但以其他诸篇例之,《湘君》不名“湘中君”,《山鬼》不名“山中江”(欧辞尚称“山中人”),则祭云神之出亦当以“云君”名篇,而不当名“云中君”。云神丰隆主降雨①,而《云中君》不见雨字,则《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