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德胜  祁晓丽  韩杰 《东岳论丛》2019,40(7):110-119
互联网企业作为有别于传统企业商业模式的新兴企业,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提供产品和服务,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快速更迭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成为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大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维度,提炼出了互联网企业文化主要特质,提出了基于特质集系统性与交互性双维度的互联网企业文化特质演化逻辑。通过分析表明,互联网企业文化特质主要包括"适应性特质集""参与性特质集""一致性特质集"以及"使命特质集"。不同阶段的文化特质集内部的系统程度和特质集之间的交互程度存在差异并且产生不同的文化表现。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互联网企业文化特质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即:文化特质培育——文化特质强化——文化特质创新。  相似文献   

2.
人类本体论应是时空合一本体论,在时空维度中,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已经从"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发展到了"太空文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应重新评估以儒学为重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深入地认识其特质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准确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价值立场,实现文化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3.
天道论、人道论和哲学思维方式构成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的主要哲学基础,对传统证据文化的内容、价值和特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天道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司法官吏在证据实践中注重政治性考量;德威并用,以德为主以威为辅是传统证据文化的思想基础.人道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证据文化以"和谐"秩序与"无讼"理想为根本价值取向,具有严酷性、等级特权性和伦理性的特质.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证据文化具有经验性、非逻辑性和推理的类比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是现有文化的承受者.伟大人物之所以超群脱俗,让人景仰,就在于他们不仅仅是对已有文化的简单承受,而且能切透这种文化的精蕴,开拓一种超传统之上的新思潮.换言之,他们往往为时代思潮的领航人,是时代文化的化身.张居正就是隆庆、万历时期以"实学"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时代文化的化野.剖析他的改革恩想(即文化意识),实际上是以"实心"任事作为献身国事的精神,以"实政"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核心人物,始终站在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最前沿,引领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发展方向,不断寻找适合中国历史境遇和文化语境的翻译方式。一方面,周作人遵守"直译"的文学翻译方式,将异域文学所讲述的地方知识、情感体验、精神价值、文学观念、审美方式等内容,以不加任何文学修辞的方式直接复制过来,使文学翻译呈现出单向度的文化主体性;另一方面,周作人又不断延伸和拓展"直译"的翻译范式,使"直译"向"意译"靠拢,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灌注时代的文化导向和个体的文学理想,将文学翻译演变为文化他性和文学自性相互冲突和交融的场域。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具有超越时代的特质,这种特质使中国现代文学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呈现出开放性和收容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以性别理论为切入口,以本土文化为立场,以传统美学脉络为线索,孙康宜对明清女性文学进行了再考察。其研究为文学史的再书写提供了新的视野。孙康宜对明清女性作品进行细读,总结出三种典型的美学特质:"清""孤寒"以及"阳刚与阴柔",藉此探寻明清女性作品中所延续的传统美学内涵,从而探究明清女性文学如何延续并发展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参与文学史的生成。通过上述研究路径,可为理解"文学史再书写"提供一种美学价值把握,将他者理论与本土文化基因相结合,重新审视文学史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鲁迅无疑是旧家庭的叛逆者。他渴望着理想与光明,但由于来自旧的营垒,又难以摆脱旧的文化传统与伦理感情的联系。他既背叛了旧的传统,又不属于新的时代。他"在"而不"属于"两个时代,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在现代作家中,他的思想性格最为丰富复杂、精神心理最为痛苦和孤独。鲁迅笔下叙述者"我"作为叛逆知识分子与作者本人在精神性格上构成了一种异形同构的关系,叛逆知识分子的反叛与妥协、决绝与眷念、绝望与抗争的思想和心理矛盾无疑是鲁迅的精神自叙传。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依附性与"中国哲学"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作为西语东来以后对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的表达,离不开本土思想文化在历史中的意义.中国本土思想文化创生、传承的承担者--"士"人阶层的经济地位、社会身份、价值取向等所形成的"依附性"生存方式,对其所可能采取的思想文化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科举""文庙"制度的施行,强化、稳定了"士"人阶层在社会角色中的"政治依附性"特征. "士"人阶层依附性的生存方式以及科举与文庙制度的规制作用,使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为哲学)以"内圣外王"的治世之道为轴心,体现为以如何治世为学术宗的的政治依附性特质. "中国哲学"作为思想文化的这种本土化特质提示我们:"中国哲学"既不能简单化为几对范畴合逻辑的排列组合,也不能以西方哲学的问题模式套用在中国传统思想的资料上. "中国哲学"应该走到中国人的生活里,回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中,以本土的现代意叉从中国思想文化历史的"旧魂"中,才可能引出属于中国的哲学"新魂".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观念,是早期儒家创立的。孔子提出的“仁”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初的人格观念;个体的文化人格,是“特定的群体或民族文化中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的独享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特质的动态复合结构”,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①曾国藩所处的19世纪正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汇、选择的历史巨变时期,曾氏正是中古向近古转变过渡,中西文化交锋时处于颠峰浪谷的精英人物。一方面,作为儒家学者,他可谓是传统文化养育的宠儿,他的身上灌注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另方面作为权臣,处于政治──军事──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10.
贺根民 《殷都学刊》2008,29(4):89-92
新小说肩负着匡世新民的历史重任登上晚清民初的主流文坛,对传统的检讨与对异域文学的吸纳,形成中国小说观念转型进程继承和反叛的时代特质。中国小说观念展示了社会文化和时代环境选择的巨大威力,中国文学气脉和小说精神在断裂与延续的文学生态中走向崇高,小说观念在自新和他新的文学征程中,实现了文类地位和审美取向的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受众的基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传播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政治、文化、宗教等传播环境的整 体互动为切入点,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受众的基本特质及心理结构,并在选择新的理论视角研究 传统文化受众特质的方法论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是一次空前的文化传播活动.它突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充分体现了奥运文化与中国和谐文化、传统文化交融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吴沁芳 《理论界》2014,(6):16-18
"和而不同"是最具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哲学理念,它不仅富有强烈的辩证思想性特质,而且具有突出的辩证方法论特征,如此构成了"和而不同"丰富的哲学价值论意义。中国的多党合作制,是集"一致性"与"多样性"为一体的新型政党制度,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特质。在进一步探究优化多党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实现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和再造,不仅将"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深厚的辩证思想,而且作为一种丰富的辩证方法来考量和借鉴,进而为实现多党合作机制的完善,获得更多视角和方法上的创新与启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灯 《江汉论坛》2005,(5):114-117
韩少功的精神世界显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不同阶段对现代性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对现代性的确认和追求、对启蒙的执着坚守为明显特征,寻根理论的提出和此时的创作实践体现了其精神特质。到90年代则发生了根本转变,怀疑主义与实践品格的文化性格凸显出来,对现代性的思考已上升到反思层面,对启蒙的态度不再为单纯的坚守,而是质疑与坚守并重,其思想呈现出成熟而清醒的特质,他90年代的随笔以极强的思想穿透力记载了作为一个时代见证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东西方文化的批判继承,使得马列主义深深地嵌植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土壤之中。他所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其思想体系、理论思维等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独立自强和走向现代化的时代所造就的伟大历史人物,并不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固守者,而是传统文化的批判改造者;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具有浓厚的"中国的"特征,但毛泽东思想并不可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直接产生。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是一位著名的章回小说家,是后期鸳派(鸳鸯蝴蝶派)重要人物。但由于他抱着改良旧小说的宗旨,在新文学、新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作品不断进步,后期创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已逐步挣脱鸳派的束缚,向新小说过渡,进入新文学的外围。张恨水向新小说过渡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他与新文学的关系究竟如何?新文学对他的评价又如何?搞清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探讨张恨水的创作道路,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文学的时代影响和改造旧文学的巨大力量。张恨水的创作可以“九·一八”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又可以1924年开始写作《春明外史》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后期则以抗战爆发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本文试图按照这条线索,探讨一下他向新文学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在肯定民主理念之普遍价值的同时,更为强调民主制度与中国特殊文化传统的适应性,对"中国式民主"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制度设计。在其乡村建设理论中,他继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提出"人治的多数政治",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两大基础"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和"法治原则"予以颠覆,凸显了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特质,表现出鲜明的协商民主的色彩。儒家思想与协商民主具有很强的亲和性,能够成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积极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特征,即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宗教特质。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一、中国传统文化宗教特质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特质是针对西方文化的科学特质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大的类型上可以分为鬼神文化、宗教文化和正统文化等思潮。鬼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鬼神崇拜为主题的文化思潮,包括神话、仙话、鬼话、怪话和方术五个大类,分别从五个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俗文化的五大主题,宗教文化是以宗教信仰和超现实的崇拜为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伦理学史研究的肇端,蔡元培将传统伦理学的特质主要归结为四点:其一.非宗教性是传统伦理学的基本取向;其二,传统伦理学主要把道德主体性理解为主体对自身行动的自觉划界;其三,传统伦理学强调整体性或合群性是道德之所以必要的基础;其四,传统伦理学将"中"视为整体内在秩序性与个体主体性的统一.同时,他将传统伦理学的衰落原因总结为无自然科学和逻辑学为基础、政治宗教与学问纠结不分以及长期封闭而无异国文化做参照.  相似文献   

20.
脱胎于新文化运动的五四新文学,以激进的姿态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颠覆与反思,努力实现着与儒家文化的割裂.然而五四文学无法回避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重大影响,其文学理念又与儒学文艺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暗合;在创作实践中,儒学传统因子也悄悄渗透于各类文本中,且赋予了新鲜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