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报刊及影视片中应禁用“满清”称谓编辑同志:当前一些报刊及影视片中,不时出现“满清”一词,这是极不正确的。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上述的称谓。但是,在1956年2月18日,国务院就发出《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2.
一、华人报刊的繁荣华文报刊是海外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媒体。在澳大利亚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民族神韵 ,渗透、张扬着一种强烈的中华民族传统和民族心理。战后澳大利亚华人报刊的发展与繁荣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恢复阶段 (2 0世纪 50— 70年代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长期“白澳政策”的压制 ,澳大利亚华人的地位自 50年代开始有所改善 ,华文报刊得以重新恢复。一批华文报刊开始出版 ,但数量有限 ,影响不大。出现了《公报》、《澳华时报》、《亚洲月报》、《新亚洲报》、《侨声月刊》等报刊。发展阶段 (…  相似文献   

3.
蔡晴 《民族学刊》2021,12(3):80-86, 103
胎教作为一种在中国绵延千年的民俗观念,最初是为培养天子而创设,后历数代发展而逐渐成为寻常百姓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近代以来,在西学浪潮的冲击之下,近代知识人也以报刊为阵地,对传统礼俗进行“理性调适”。笔者立足于民国时期的报刊材料,以传统民俗——“胎教”的嬗变过程为切入点,呈现转型时期文化浑融对于产育知识的影响,厘清近代知识人传统文化的重构,并对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4.
1999年,吉首大学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3项,即“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及“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国家体育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三项,获得省委宣传部“理论报刊编辑优秀创作成果一等奖”一项,获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同时获得“第三届科技兴州奖”和“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这些获奖的成果为吉首大学带来了创历史水平的科技成果丰收年。  相似文献   

5.
为做好处民族报刊的宣传发行工作,使民族报刊真正成为各民族干部群众的“良师益友”湘西州民委于12月4日在州府所在地吉首召开了全州民族报刊宣传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有州辖8个县市的民委主任和州民委全体机关干部共20余人参加。会上,州民委副主任罗自汉传达了全省民族报刊宣传会议精神,主任梁远邦就如何做好处民族报刊宣传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大家一致认为民族报刊宣传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各级民委清醒地认识到民族报刊是民族工作的延续,其本身是一种载体,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民族重任,反映着民族工作的成就。经验、信息和少数…  相似文献   

6.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白润生曾以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以下简称《史纲》)问鼎中国新闻界,使业内人士为之瞩目。中国新闻界的泰斗方汉奇老先生对之赞叹有加,称《史纲》“填补了中国新闻史的空白”,“对新闻学、社会学、民族学和广大文史学科的研究者,也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文/刘增林摄影/李金城“看春节晚会,得伊利大奖,到晚会现场!”如今,没有听说过这段广告词的人,恐怕不多。1998年新春伊始,内蒙古自治区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着实“火”了一把———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传媒,伊利集团的系列产品广告开始全面推出:“天...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改革已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民族关系领域。戈尔巴乔夫说,苏联是多民族国家,这个事实“使政治改革具有特殊性质、色彩和独特性”。苏共27大以来,苏联官方和报刊就改革民族工作发表了不少“主张和建议”,认为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  相似文献   

9.
中国回族报刊是在清末严重社会危机和民主革命思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它从开始问世,就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进入民国时期后,首先面临着在舆论上是支持邪恶还是支持正义的抉择”①。众多事实证明,提倡爱国爱教,呼唤民族觉醒,是早期中国回族报刊作出的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10.
李红光是南满抗日游击队及东北抗联第一军的创始人之一,足智多谋,能征善战,指挥有方,“威震南满”,曾经得到毛泽东的公开赞扬。李红光在领导东北抗战的岁月中树立了光辉的英雄形象,同时在维护民族团结,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奇袭朝鲜东兴镇大获全胜后,李红光的英勇战绩被《救国时报》《东北日报》《解放日报》等多家报刊争相宣传报道,甚至竟被《妇女生活》《妇女共鸣》等刊物弄错性别身份,误传为“女司令”“女英雄”。鉴于此,将档案资料与当年报刊媒体宣传报道相结合,重新梳理李红光在抗日斗争中的历史功绩,为英雄正名乃是开展东北抗战史研究,宣传英雄业绩,弘扬抗联红色基因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编辑月志     
编辑月志为不辜员岁月的流逝,为不辜员读者的厚望,我们总是在尽心竭力,想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报刊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读者是上帝”、“一切为了读者”,当成为我们最大的原则。只有更丰富、更厚实、更可读的文章,才是取信于读者、取胜于市场的法宝。我们将努力去...  相似文献   

12.
粉碎“四人帮”以来,报刊、杂志陆续发表缅怀“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文章,读后颇受教育,略感不足的是,对烈士在其家乡——贵州荔波的情况谈得较少,而且有些问题的说法也很不一致。国庆三十周年期间,我们到荔波安排烈士故居维修工程,结合作了一些调查,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吉首大学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3项,即“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及“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国家体育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三项,获得省委宣传部“理论报刊编辑优秀创作成果一等奖”一项,获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同时获得“第三届科技兴州奖”和“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这些获奖的成果为吉首大学带来了创历史水平的科技成果丰收年。 研究出了自己的“特色”.为“科技兴湘”立下了功劳。吉首大学办在老少边的湘西地区,具有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并非幻想的旅行童年时代,小矮人的故事使我入迷,常常在梦中畅游“小人国”,后来从报刊中知道,当今世界上真的有“矮人国”,它就在非洲茫茫的原始丛林中。于是,到“矮人国”一游又成为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愿望。梦想终于变为现实。前不久,我受命带领一个农业专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我国重工业城市之一。她以风光优美、景色秀丽、建筑风格独特驰名中外。但是,为什么把这里称为“哈尔滨”?其地名的由来若何?对这个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有曲解、讹传,甚至最近一些报刊还有错误的解释。有的说,“哈尔滨”是俄语“大坟墓”;有的说,“哈尔滨”是蒙语“平地”。而以说“哈尔滨”是满语“晒网场”为最多、最久、最广。然而,这都是附会之谈。据地方史专家关成和1979年出版的《哈尔滨考》载,一,满语词汇里根本没有“哈尔滨”这个语音,其含义更为满族人所不解;二,在满语晒网场或晒字、网字、场字读音里均无与“哈尔滨”的语音相近的音素;三,按地名,“哈  相似文献   

16.
(一)今年三月十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发动全面叛乱时,曾调集了大批的所谓“康巴”匪徒,参加了西藏叛乱。帝国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和报刊把这些“康巴”叛匪称为“康巴部族”。现在,这些“康巴”叛匪已被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痛予打击,土崩瓦解,残部逃入印度境内,这就是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必然的结局。这些“康巴”人究竟是从那儿来的呢?事实是这样的:现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藏语中称为“康”(过去也译作“喀木”),住在这块地方的藏人,藏语叫作“康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京族有户“名人”世家,是京家人的骄傲.这就是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民委副主任苏维光一家.苏维光的父亲苏锡权被人称为“京族民间文学的词典和资料库”.这位出身贫苦的渔家老人小时没钱上学,但他聪明好学,儿时就把流传在京族三岛的民间故事、民歌、谚语铭刻在心,出口成章.解放后,他为各种报刊、书籍提供了八十多篇(首)故事、民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在敌视中国的外国势力的鼓动下大肆鼓吹“西藏独立”论,他们利用国际讲坛、借助报刊,赤裸裸地公开叫喊“西藏独立”、或通过所谓“人权”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为此他们不择手段地颠倒是非、歪曲历史,甚嚣尘上。尤其某些国外敌视中国的势力,他们对此特别卖劲,为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出谋划策,提供讲坛、资金,甚至亲自出马,以声明、讲演乃至著书立说,炮制了一系列旨在破坏中国统一,鼓吹“西藏独立”的谬论。一个时期蒙蔽欺骗了不少不知真像的善  相似文献   

19.
《西藏研究》有文提出:“喇嘛教”之名不当,宜改为“藏传佛教”或“西藏佛教”。此后,陆续见报刊有文申此意见。我则以为大可不必。名称约定俗成。既已通行,众人皆知,何须更改?“中国”,今证明并不居世界之“中”,难道也要改?喇嘛教之“喇嘛”是藏语音译,内地流传已近千年,人们都知道是佛教一个宗派,源于藏,而传青、蒙各地,已经可以了。改为“西藏佛教”,又有何优越?表名称之名词,不可能将意义概全。“黄河”取“黄”义,长江取“长”义,但黄河也长,并有水清的河段;长江也有水黄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陶涛 《中国民族》2008,(9):58-59
他曾在旅途、闲谈、逛街时发现过采访线索,也曾在会场里、活动中、参观时捕捉到独家新闻;他曾写过国务院机构改革这样的重大题材,也曾写过老百姓衣食住行之类的微小事情;他曾为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奔走呼吁,也曾为一项项重大政策的调整而建言献策。他奉献出3000多篇、300多万字的各类作品,在全国性、地区性、行业性评比中获奖的作品超过百篇,获得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报刊之星”、宁夏“十佳记者”等诸多荣誉称号。 这个对新闻工作一片痴情、成就卓著的人,就是庄电一——光明日报驻宁夏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