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尚阴崇母”是老子思想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这种崇尚女性的思想与中国传统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大不相同的,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种思想的来源则受到了原始女神崇拜神话扣殷商文化的影响,也是对西周末年父权文化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2.
[摘要]怒族神歌是怒族于古苏(巫师)在主持祭祀活动时所唱的祭词,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节日祭词、神灵祭词和鬼魂祭词等。怒族神歌是伴随怒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逐步形成的,是怒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了怒族先民原始、质朴但又丰富多元的生态伦理观。“自然是有生命的个体”是怒族先民生态观的思想基石,神歌运用神话思维模式表达了怒族先民崇拜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生态画卷,反映了怒族先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湖湘文化“重坚守”,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活力。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湖湘文化核心的湖湘学派的“守先正”思想的影响,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张撇等要求革除弊政,但又坚守祖训,坚持祖制;二是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北向马蹄形地理环境,便于北向接受中原传统文化,而对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却有阻扼作用。湖湘文化“重士农而轻工商”,热衷仕途,鄙薄科技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二是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显赫地理,更强化了湘人从政的热忱。所以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和破除“官本位”思想,仍是湖南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里,自古就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也就是有情宇宙(环境)观。信奉龙神是中国有情宇宙(环境)观的起源;荀子的“天论”思想,代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智建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对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内在联系的正确认识的结晶。新近发展的生态学证明了中国传统万物有情的宇宙(环境)观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伏羲女娲神话的文化学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比较神话学的方法,分析伏羲女娲神话的文化内涵,通过与中国始租,感生神话,希伯莱文化、希腊文化、美洲,澳洲等具体神话的比较,着重剖析该神话中的生殖崇拜观念及中国上古生殖观念的发展线索;透视出神话的生命象征意义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象征,试图指出人首蛇身的文化心理成因,揭开原始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以西岐周原环境和农业文化为背景,以原始与传统农业为根据,对于与其伴生同步发展的西岐周原农业和饮食文化,尤其是经《易经》考察并断代的周原饮食文化悠久的历史地位,醇香的风味特征,具有《易经》风格的义理思想,经潜心试探、研究和论证,从而获得了新的认识。以岐山臊子面为代表的西岐周原饮食文化,时代应始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西周初先周末——“西伯拘羑里演周易”之际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     
伊兜 《新少年》2023,(5):4-7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其中自然也包含饮食文化。从食材、烹调方法,再到食器、礼仪等,饮食文化涵盖的内容可太多了,我们今天给小读者讲的是有趣的饮食礼仪和好玩儿的菜品命名。从“席”说起我们常说“席地而坐”,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古人把民歌叫“风”的称谓中蕴含着深刻的原始文艺观念和文学发生哲学。称民歌为“风” ,源于视风声为天地之乐的原始概念 ,支持这个观念的是上古的风神崇拜文化和视风为风神 (凤凰 )的歌吟的神话。古人由“风”创造了上古灿烂的音律文化。称民歌为“风” ,隐含着民歌出于天地自然的宇宙哲学命题 ,又隐含着民歌与神灵相通的神学命题。从自然之风到人文之“风”(民歌 ) ,并不只是修辞上的简单类比 ,它透露出古人原始的文学发生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彝族审美文化中许多东西是值得引起关注的,特别是对人类自身的肯定和对生命与自然和谐的重视。彝族支嘎阿鲁射日神话,特别是日月再生神话,透着一种以祈求自然神的保佑为终极目的的原始宗教心理,它暗示了人类“历史性”的未来——走向关好与和谐的发展趋势。神话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因为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精髓,也是大自然精神的精髓。只有当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一种无限和谐之时,人类社会才能合理的协调发展。这或许正是彝族日月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生态和谐的审关理想。  相似文献   

11.
略论巴渝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文化与蜀文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导致了巴文化与蜀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巴渝文化与楚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 ,这主要是由地域的相接 ,族属的渊源 ,文化基底相同及历史上交融互渗这些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2.
文化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基本内涵 ,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局限性 ,阐明了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正确态度。这对于弘扬建筑文化 ,繁荣建筑创作 ,推动“建筑文化学”的创立和建筑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虽然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却与延安文艺以来的“大众文艺”大相径庭,既不是大众的文化,也不是文化的大众化,而是与西方“文化工业”同质的商业文化。电视大众文化正是这种商业文化与大众传媒、技术传播共同制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概念源远流长,本文分别总结了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含义与构成,提出了企业发展中因文化距离而产生的跨文化管理.而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并购,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后期的整合特别是文化整合.对此,本文提出跨国企业文化整合的根本是整合企业经营哲学和价值观,而跨国企业组织和人员整合是企业价值观整合的常用手段,并且平衡的、动态的、长期的企业文化整合有利于并购绩效三个假设.通过两则典型的、成功的跨文化并购案例分析,初步验证了上述假设.最后,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和发展战略,本文提出了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互作用模型与跨文化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定位于精神心理层面的网络文化,突出表现在网络语言、网络 文学、网上动漫和网上娱乐等方面。网络的技术特性使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创新性等特 征。网络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崇尚平等和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精神源泉,发挥着导向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了语言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的诸多问题,从而指出,教材应该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作有机的结合,这样学生才可以既学到语言知识也学到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8.
从本质意义来说 ,文化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确定主体的符号。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分野 ,是以文化样式对接收者发生作用的范围大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距离远近来衡量的。正如许多大众文化逐渐变成了精英文化一样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蒙昧的洞开 ,使精英文化跟大众文化的距离已经消弥殆尽  相似文献   

19.
论先进性别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建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性别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性别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离开了先进的性别文化,先进文化将无从谈起,反之亦然。两者具有同建性、互促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类性别文化发展建构的过程有纵向继承,也有横向开拓。我国现阶段的性别文化依然具有多样性和层次不一的特征,这同我国先进的社会制度不和谐,因此先进性别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建与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欧洲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世纪,欧洲文化经历了特殊发展阶段,出现了两条不平衡的走向.在西欧,古典文化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失去了继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一度倒退和停滞,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而此时东欧的拜占廷帝国接过了古典文化的火炬,在不断地东西文化交流中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文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拜占廷文化,既保证了古典文化持续向前发展,又将欧洲文明在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