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散文中不同作家的“文化生命理想”的出现不仅使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的精神倾向划清了一定的界限,也在文化的框架中更符合现代文化人的文学样式选择和人生“自我”的价值目标;作家性格、气质的个人化、客观化也是现代散文不同的创作实践中的种种“情感偏向”获得充分发展的关键之处,尤其在能动反映现代作家的自我意识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现代报刊杂志的商业性运作机制已经贯穿于现代散文的生产和消费的许多环节,尤其是现代报刊杂志的市场化、大众化的情感“趣味”、艺术形式的追求与现代散文创作态势的变革的特殊关系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凤群 《学术界》2007,3(5):292-296
巴金在当代散文中的意义是多元的.他的《随想录》回归了五四散文的文化品格,让当代散文第一次走近作家心灵的真实;第一次让当代散文闪烁批判的锋芒;第一次让当代散文站在现代立场上与民间话语结合,引发了通俗散文的崛起.它确实是一部开启散文多元化时代的大书.  相似文献   

3.
"女兵"作家谢冰莹及其散文创作脩龙恩在谢冰莹的生活经历中,曾经有过两次从军的壮举,因而人们称她为"女兵'作家。谢冰莹的主要成就在散文创作方面。她的散文,不仅数量宏丰,而且影响深远。充满坎坷、挣扎和反抗的生活经历谢冰莹,名鸣冈,字凤宝。湖南新化人。19...  相似文献   

4.
以周艳丽的散文<牵着手走>为例,倡导散文创作应该遵从散文风格的朴实无华,散文重在表意抒情,同时倡导大学中文系应注意教学生搞创作,培养教授型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家园”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主题,家园情结则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情结.在现当代散文创作中,当然也少不了家园情结.游记散文本应是对离开家园的游历过程的记载,但是在游记作家那里,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对故乡的描述,甚至对于家园、故土的描述占据了许多作家游记创作的主要内容.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作家们的生活态度、政治思想、社会意识密不可分,反映出的是现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较早地冲破了20世纪60年代杨朔、刘白羽程式化散文的禁锢.和巴金、孙犁等老一代散文大家一起,以自己的创作重新激活了当代散文应有的活力.他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主张中西融合,但散文创作的实绩却主要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自觉的继承.从思想内容看,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同时又对当代散文的文体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作为当代散文的重镇,贾平凹对一批散文作家特别是陕西的散文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文学研究中,宋文相对于宋诗、宋词,显得较为薄弱,而宋文研究领域“重北宋轻南宋”的现象又较为突出,近年来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变,但仍有进一步的拓展空间.本文以南宋孝宗时期作品留存在2卷以上的99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为基础,对作家及作品进行量化分析,并考察作家的身份阶层、地域分布、创作成就和作家的为文宗尚,以此说明南宋孝宗时期的散文创作十分繁盛,在内蕴特质、艺术成就上形成了新的面貌和特色,欧苏奠定的宋文优良传统得到了呼应和弘扬,北宋散文的发展高潮得到了重要延续和响应,是宋文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宋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陈白尘《云梦断忆》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白尘的散文《云梦断忆》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追求。本文从批判意识、油滑笔调和民本情怀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作家创作《云梦断忆》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9.
2000年度散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 2000年的散文研究,一个总的印象是,针对散文这一文体在理论建构方面存在的诸多历史遗憾, 2000年的散文研究无论是理论批评、作家作品解读抑或是以长时段的眼光考察散文现象、散文运行的轨迹,均无可避免地是从“散文文体的美学规范究竟如何”这一基本层面展开追问的,其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也留下了若干仍需追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部边地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散文领域独领风骚。马丽华和沈苇的散文都以写西部边地著称,两人从地域性的角度出发,描写异域生活,表达真挚情感,书写心灵体验。尽管两位作家散文书写的方式不同,但其情感却是坦率和真诚的。通过对这两住作家散文文本的比较,不仅展示了西部边地散文的独特魅力,也能探索西部边地散文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在散文理论方面多有卓见,"文以明道"是其理论核心.柳宗元所明之道是孔子的儒家之道,他强调道的实践性,主张文道并重;他提出了以"诚"为内质的作家修养论;他论述了诗文两体的基本分界;他提倡"卓然自得"的创新精神,并以自觉的美学意识丰富了其散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审美视角来研究一个作家对于文学的意义.庐隐小说的意境建构是基于重建"爱"的王国,而庐隐散文的审美的原生态是作家真实告白.小说创作中具现的是庐隐身为现代知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呐喊,通过主动建构心中的爱的理想王国,形成浓烈的小说情感化意境;散文创作中的庐隐却是面对不同人生情感阶段,用散文笔调对生活进行哲学阐释,形成流丽的真实告白意境.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对散文文体的开放和解放有积极作用,加大了散文的信息量,使散文关注共同的时代和社会问题,还能使散文灵活多变、摇曳生姿;但它又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使得散文文体缺乏节制,缺乏强大的主体精神。基于此,一方面,大众媒体应该有它的自醒意识,提高自己的品位,力避自己的短处;另一方面,散文家必须超越大众媒体的局限,从自己内心找回文学的尊严、散文的本性、作家的良知。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在散文理论方面多有卓见,“文以明道”是其理论核心.柳宗元所明之道是孔子的儒家之道,他强调道的实践性,主张文道并重;他提出了以“诚”为内质的作家修养论;他论述了诗文两体的基本分界;他提倡“卓然自得”的创新精神,并以自觉的美学意识丰富了其散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色彩美是散文的审美情趣之一。散文的色彩美对散文来说是很重要的。作家为突出主题、象征事物、烘托意境讲究炼字造句 ,充分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来创造散文的色彩美 ,以期达到情与景的统一。创造散文的色彩美要有一定的技巧 ,散文的色彩在散文的色彩美中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林非是一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陶冶和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化精华滋养的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当他在学术理论园地里耕耘时,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深邃睿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当他纵马驰骋于散文艺术创作天地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满怀的作家,深邃博大的林非及其散文,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在20余年漫长的散文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富有林非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创作艺术观,集中在散文的本质特征论、创作艺术论、审美鉴赏论、作家使命论四大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开拓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年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的巴金,曾经在创作小说的同时,抚摸着旧中国母亲的伤痛而写过十多本散文集;建国后,当他拥抱着社会主义祖国母亲的时候,一直以他的散文为新生活而倾心歌唱。近几年来,他创作的散文汇编成《巴金近作》一、二集,《随想录》、一、二、三集,后两者又称《真话集》、《探索集》。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方面都有奇异的光彩,正如老作家黄裳所说,都  相似文献   

18.
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散文,经过了一个从叙事到抒情的风格转换过程。这种转换也是作家意识形态的转换,是作家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所选择的不同话语方式。因此,40年代到60年代的中国散文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呈现出散文在创建主流话语过程中的努力。50年代末到60年代的散文创作也成为社会主流话语的体现者,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个人抒情叙事消融入社会的宏大声音之中;以明喻为主要修辞手段的显在象征;虚幻的诗意。这其中的艺术得失值得人们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9.
林非是一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陶冶和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化精华滋养的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当他在学术理论园地里耕耘时,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深邃睿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当他纵马驰骋于散文艺术创作天地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满怀的作家。林非的散文,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他在二十余年漫长的散文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富有林非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创作艺术观,在散文的本质特征论、创作艺术论、审美鉴赏论、作家使命论四大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开拓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70年前的散文界,有一位像流星一样疾逝的青年作家.在他仅活了27年的人生历程里,留下了36篇闪耀着智慧光芒、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中国的艾略特"的梁遇春.他以独特的思辩激情,和如同炉边闲话般韵味无穷的笔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幽暗年代里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灵魂争斗,以及那难以湮灭的"人间关怀"的情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