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发展的里程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秦汉史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和丰硕成果。研究领域和视野有了很大拓展,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大量考古新发现特别是简牍材料的出土成为推动秦汉史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研究也普遍存在理论关怀相对缺失、范式探讨和长时段研究不足的问题。大量研究仍盘桓于以往提出的老问题,研究、阐释模式少有变化,在关系秦汉社会特质的重大问题上创新成果不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在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出土了大批秦封泥,这是事关秦政治、职官、地理研究的重大收获。在这批秦封泥之中,目前见有涉及江苏省的内容:郡级内容五例,县级内容十六例,以及两个与盐政相关之例。这批封泥,为深入研讨先秦、秦汉时期的江苏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鲜资料。  相似文献   

3.
高敏教授秦汉史研究成果受到台湾学者重视今年初,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高敏教授收到了台湾大学寄来的《民国以来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中《睡虎地秦简十四年研究述评》一文的抽印本,高教授惊喜地发现,他1979年出版的《云梦秦简初探》一书和有关秦汉...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山东地区上起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秦汉时期的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先秦秦汉考古和历史的研究。山东地区史前文化遗存的新发现主要集中在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的发现最为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几处史前城址的确认,主要有五莲丹土、日照两城镇和临淄桐林等。山东地区商代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济南大辛庄商代甲骨文的出土。山东的汉代考古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现。其中,汉代郡国城址和大型墓葬的发掘最具学术价值。章丘洛庄汉墓发掘了36座陪葬坑,出土遗物数量巨大且制作精致,入选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5.
秦汉史研究的新得与心得———《秦汉史论集(外三篇)》述评刘汉东秦汉史研究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这基于当时的历史重要性。长期以来,研究秦汉史的专家学者可谓多矣,且硕果累累。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学者反而有些彷徨,不得不面对四大问题。一是有关秦汉的各...  相似文献   

6.
今天有机会参加中国秦汉史学会和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两会会长联席会议很高兴,感谢李凭会长的盛情邀请.因为参加"曹操高陵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我发表了一些学术意见,在社会上引起一些人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秦汉区域地理学的"大关中"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是地域概念,范围也有不同的界定.本文运用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考证了广义和狭义的关中,以及秦汉时期区域地理学的"大关中"概念.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8月 11日至 15日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古城西安召开 ,来自全国 2 1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及英、日、韩等国的 2 0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 ,就中国秦汉史研究领域内的许多重要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会议共收到论文 175篇 ,① 所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秦汉政治与制度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 ,一直是传统史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由于史学研究路径的变化 ,而近年来出土的大量简牍文书、有铭器物及封泥 ,因为其大都是古代官署的公文 ,没有经过史官和后人的有意编纂、…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秦汉文献的整理,苏秦事迹,自汉初便已有“合纵抑秦”和“为燕间齐”两种说法。后人关于苏秦的研究,无论本《史记》《国策》说,还是本《战国纵横家书》(帛书)说,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都忽视了秦汉学术层累现象对秦汉史事传述带来的负面影响。苏秦事迹真伪的考订,有赖于将先秦和秦汉文献进行剥离,有赖于对更多地下出土的秦汉文献的综合考订。  相似文献   

10.
<正> 卢振华教授,字南乔,湖北红安人,生于1911年1月8日,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相继在湖北恩施列山中学、恩施高中、重庆北碚编译馆工作。1946年来山东大学历史系执教,任副教授、教授。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著名学者,曾任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讲授秦汉史、秦汉思想史,著有《秦汉史讲义》、《山东古代科技人物传》、《论战国秦汉的社会性质》等。  相似文献   

11.
秦一代置郡问题,有不同说法,自谭其骧先生考证之后以为定论。然近年出土秦封泥和秦简牍等文物都涉及秦郡,其中众秦郡名既不见于传世的秦代文献,也为历来考证秦郡学者所不知,从而动摇了已成定论的秦郡体系。本文根据考古出土秦封泥、简牍和传世秦玺印等资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重新思考秦郡,考证秦统一初年所置三十六郡。  相似文献   

12.
肖小勇 《西域研究》2006,9(4):82-92
本文对楼兰鄯善考古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综述,认为楼兰鄯善研究基本上是从考古和历史研究两条线索展开的,又以考古研究为基础。考古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即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考古发现分为考古探险和科学考古两个阶段。相关研究主要在考古资料整理、简牍文书考释、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参研、环境考古学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学研究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战国秦汉时期云南的商品经济与货币形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征平 《学术探索》2005,46(3):111-115
本文是在考古发现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战国秦汉时期云南商品经济与货币流通发展状况所作的一个初步探索,主要研究了该时段云南商品经济的形成条件,以及其时的货币形态及流通的地域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叶,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内的“相家巷南地”出土了数千枚“秦式封泥”,大量的封泥对于研究秦统一前后地方郡县的历史大有帮助。笔者结合相关秦封泥资料,对现今甘肃省境内秦时的诸郡所辖县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睿丽  赵斌 《西域研究》2008,94(2):62-67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秦汉匈奴的服装形制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秦汉匈奴的服装作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适应自身社会生活方式及所处之生活环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而且还受到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秦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也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其影响之深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这不仅是以后的各个朝代制度在很多方面大都由秦汉开其端绪,甚至可以说,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也还能看到秦汉时代的某些影响.所以关于秦汉史的研究,历来就受到中外研究中国史的学者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探讨.所谓多层次,主要是指基础研究(如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辨  相似文献   

17.
自秦汉以来,汉式印章发展成熟并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用印制度,但西式印章尤其是中西亚印章及艺术风格还是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中国,中古时期的中国北方地区多有遗存。本文主要根据东西方文物考古资料,探讨中西亚即波斯、犍陀罗等地的印章文化等对中古中国的影响,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古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东西文明之间交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秦汉是中国二千年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关于秦汉史的研究,历来就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远的姑且不说,建国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不论是在社会性质、农民战争,历史人物评价,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还是在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等方面,几乎都有人作过研究,并且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史、阶级斗争史和各族人民历史的研究,更是远远超过了解放前的研究水平.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秦汉史的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展,成果也较多.除了散见于全国报刊上的数百篇论文外,还出版了许多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以来云南人类起源与史前考古的主要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综述了1949以来考古界在云南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这三个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55年间,在云南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化石标本和文化遗址,这些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对复原云南史前社会面貌及民族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腰坑"葬俗一直以来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商族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葬俗在商代墓葬中普遍发现,并延续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本文通过梳理考古资料,试对商周时期腰坑本身的功能、意义做一个总结和阐述,以期对商周时期丧葬习俗的认识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