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代的军事祭祀类型众多,仪式繁复,贯穿于战争始末。商代军事祭祀活动已由较早的图腾崇拜发展到祖先崇拜,并把祖先神作为主要的祭祀对象,以此,对祖先神的祭祀贯穿于战争的各个时期,而上帝和自然神,并没有成为军祭的对象。商人对于神灵的崇拜以及军祭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都说明商代战争是深具宗教意义的战争,神灵在军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中的舟字有两个含意:人(国族)名和舟船。从舟字的结构观察,商代的舟船与现今的木船大致相同。商王室使用的舟有王室作坊建造和诸侯、贵族贡入两种。商时驾舟的技术有桨划、篙杆撑和手推纤拉。舟不但商王国有,用边的一些方国也有。其使用较为频繁,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并出现了进行战争的“舟师”。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巡守之礼在商代已经存在,甲骨文里的.省"和"(彳省)"即是具有巡守意义的文字.商代巡守既有传统的军事性质,也包括有国家行政管理等内容,性质出现了初步变化.商代的巡守有一定程序和礼仪,也有自己的特点,对后世巡守之礼的形成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论商代的会盟誓诅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关材料分析研究可知,商代存在会制盟誓制度。盟誓制度具有主盟人和与盟人地位不平等、盟誓用品和盟誓仪式独特、盟辞内容程式化以及盟誓多与军事战争有关等特点。商代盟誓制度并不发达,原因在于王权的强大。商代诅咒现象应较普遍  相似文献   

5.
在夏商时期的一些考古遗址中发现了车痕和车马坑,这些遗迹表明当时存在一种非作战用的小车,商代晚期出现的马车达不到作战战车的要求.夏商时期的兵器演变特征明显,铜戈作为主要器类,以啄击为主要功能,适宜步兵所用;铜钱、矛、刀、戟、短剑、匕首等兵器也不适合车战所用.结合商代甲骨文的记载,夏商时期,作战的方式是徒步相击的近距离交战,商代晚期可能用战车作战,但战车始终未被大规模使用于战争中.牧野之战中首次使用较多的战车,这是车战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之后在周人的推崇下,车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夏商时期战争形式的存在有其历史背景,与夏商王朝对铸造青铜兵器技术的垄断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赵志韬  孙红林 《理论界》2004,(6):333-333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战场环境等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对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从时代出发,顺应新军事变革的潮流,与时俱进,立足国情、军情,积极创新人民战争思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树立科技密集型的人民战争理念人民战争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理论基础之上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是经实践多次检验了的我军克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殷墟的考古发掘源始于甲骨文的发现与探究。甲骨文的发现与整理,导致了殷墟考古的重大发现。殷墟考古发现对中国上古文化史研究的影响至大。在此之前,由于疑古之风盛行,连商代作为一个历史朝代的可靠性都趋于动摇,很多学者怀疑它的存在。正是由于殷墟甲骨文和殷墟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才根本扭转了这种局面,不仅使商代历史由此而得到深入、系统地研究,商代以前的夏代历史也由此进入了有益的探索阶段。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考古学概念来说,殷墟的考古发掘至今也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几十年来,殷墟考古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8.
风崇拜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到商代中晚期,风神崇拜地位在诸多自然事物崇拜中凸显,且已逐渐从万物有灵的崇拜中走出,崇拜对象展现出较强的"人神化"特征;汉儒所阐释的周代风神崇拜对象以箕宿和飞廉为主,具有抽象化和虚神化的特征。从商代到周代,风神崇拜应具有连续性,汉儒风神崇拜叙事存在缺失,考察商周之间,风神形象的变化及其原因,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华夏先民的信仰世界。  相似文献   

9.
西汉初期,统治者为安定社会,采取了“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但诸侯国的叛乱此起彼伏,战争连绵不断。汉武帝即位后,实行开边政策,匈奴也不断南侵,战争的乌云也长期笼罩西北边境。司马迁洞察历史,精通兵学,在《史记》一书中常常描述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刻画丰富多采的将军形象。太史公的良将观,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严明军纪战争是残酷的。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云,“兵,死地也。”{左传》亦云,“提甲执兵,固即死也。”(成公2年)加上“兵以诈立”以孙子兵法·军争篇》),军情瞬息万变,要是没有严明的纪律,就绝不可能…  相似文献   

10.
从现有可征的文献记载中,有商一代,从王振开始到纣王覆灭,与周围方国之间的战争就一直持续未断,交战的时间和规模都十分可观。因此,探究其中的一些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利用文献资料和甲骨文记载对商代征战时的祭祖与迁庙制度作一些分析与论述。 商代人十分迷信,所谓“殷人尊神,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此言极是。商代为死去的许多王建有宗庙,象河宗(屯南1276 ),岳宗(合集30298),唐宗(后上8·5),大丁宗(合集1404,以下只写数字者皆为《合集》中片号)祖乙宗(34050),祖丁宗  相似文献   

11.
1943年,盟军为了加速战争的进程,尽可能减少战争中的伤亡,将心理战的应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德方面,美国军方战略情报局求助于心理传记学家。兰格博士所组建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大量关于希特勒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之后,对这个战争狂人的心理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勾勒。这份报告早在二战结束的两年之前,已经精确地预测到了希特勒在战争失利时必将自杀。遗憾的是,由于这份情报是为战争服务的,因此一直被军方视为机密,直至1969年才得以解密。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催生了这位战争狂人?又是什么力量在决定着他变态的行为方式?这份解密的战时报告将有助于消除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12.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展IoO周年系统论与毛泽东的思维方式 ……………………………马广先(4)论毛泽东晚年的正确思想……王俊生(4)关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历史思考 …………………孙金伟(4)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张守印(4)殷商文化研究殷是国号,王朝名号考………刘学顺(1)希腊多立安柱式与商代的饕餮纹饰 ……………………………魏运成(1)商代的军情观察与传报………郭旭东(1)卜辞中的殷人祭袒礼…………张玉强(1)“蒙”与汤始居毫……李正华,王增丈(I)内容宏富的《卜辞通纂》……马如森(2)用妇好墓}H土器物的铭文为妇好正名 ……………  相似文献   

13.
明万历二十年,日本丰臣秀吉突发大军侵犯朝鲜.应濒临亡国的朝贡属国朝鲜的请求,明朝政府作出了出兵救援的决定.战争后来以明朝、朝鲜、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对峙与讲和为主要形式而持续七年之久,最后以丰臣秀吉痛死、日军撤退而告终.这场以朝鲜为战场,以明朝、朝鲜、日本三个主要东亚国家为参战对象的战争,给东亚世界各个相关国家之间的交流注入了新的内容.战争期间参战方之间的人员往来,比以往时段变得更为频繁,随之而来的则是迅速膨胀的信息流通.出于战争的需要,明朝政府通过派遣间谍等形式,积极地搜集和研究日本情报,藉以把握战争形势,谋求战略上的主动权.这些情报关乎战局的进退和战争的胜负,时这场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的发展,促进图书情报事业走上高科技时代。从六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近十年电脑技术的发展,使图书情报的管理程度产生了重大变革,从千余年来的人工操作程序过渡到电脑自动化程序。许多国家已经实现图书情报管理电脑化,尤其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将继续改变着图书情报事业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现在大多数历史学者,都主张商代属于奴隶社会,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判定殷商尚未进入奴隶社会,而处于原始共产社会末期。主张殷商为奴隶社会者,对于商周历史的分期,也持有一些不同见解。例如有人认为,商初奴隶制度就很发达,有人则认为盘庚在位前后,殷商的奴隶制度才成熟起来;有人认为,商末封建经济因素已经萌芽,为西周过渡到封建社会准备了条件,有人则认为商代和西周都属于奴隶社会阶段;更有人把奴隶社会的下限移到两汉,从而认为商代尚处于奴隶社会的前期。因此关于殷商社会的性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战略上"先胜"、战局上"速胜"、战术上"易胜"的军事情报思想,对近代日本军事情报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在甲午战争中,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日本都正确认识到了情报工作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因此开展了大量细致的情报工作,全面搜集清政府政治、军事、地形等方面的情报,这是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孙子情报思想对甲午战争中日本情报工作进行分析,能够剖析出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并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情报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朱志荣  朱军 《学术界》2003,(2):194-198
本文对商代陶器纹饰的审美特征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阐释。商代陶器的想象动物纹和几何纹表现出强旺的想象性和严整的图案性 ,同时也体现出浓厚的理性内容。纹饰线条的变化 ,反映了商代人心灵图式的变化。商代陶器纹饰中虚与实、风与骨的相辅相成、有机协调 ,凝结了中国人传统的生命境界观。  相似文献   

18.
夏微  于孟洲 《殷都学刊》2013,34(3):121-122
杨升南、马季凡和常玉芝合著的《商代经济与科技》一书于2010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①.该书对商代经济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使学界得以较为完整地了解商代经济发展状况.作为早期国家重要发展阶段的商朝发展出了高度的商文明,而商代经济也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的第一个经济发展高峰阶段,这些都需要系统总结.此前,该书作者之一的杨升南先生就出版过专著《商代经济史》②,广受学界好评.而《商代经济与科技》在《商代经济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增删修改,使篇幅量由原来的50余万字增加到90余万字,所以这是与《商代经济史》不同的一部新作③.  相似文献   

19.
都城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政治、军事、宗教、经济、文化中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典型集中所在,是历史横断面文明的缩影。因此,古都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商代也是如此,商代都城的屡迁、发展,构成了商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代都城的特点直接反映了商代社会的许多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岑参的边塞诗创作别开生面 ,真实生动地反映西域的生活和战争。特别是他的一些有关战事的诗 ,具体地记述军队行动的全过程 ,类似于军情文书、战地捷报 ,是岑参边塞诗中最有特色的篇章。而岑参与封常清之间知遇加知己的关系 ,特别他判官的职责 ,是使他写出这样战报式诗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