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莺莺传》是唐传奇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在当时及对后世影响最大。从张生和莺莺都是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这一新的审视角度来分析《莺》传的具体情节,可以看出张生是元稹着意鞭挞的对象,莺莺是作者倾注同情的人物。文末的“忍情”之说,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客观感受是统一的。因此对《莺》传的评价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应予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剧中张生的形象在动态的发展中变成了作者和其所处时代的代言人。本文试从《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三部作品中分析张生形象的演变和转型,进行逐层分析,以期把握形象实质,挖掘作品精髓。  相似文献   

3.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玉人"呈现出一定的隐语色彩。《莺莺传》和《西厢记》中的"玉人"指谁,历来众说纷纭。通过考析原典,旁及文本生成环境等,认为小说和戏曲作品中的"玉人"所指并不相同。《莺莺传》中的"玉人"指张生;《西厢记》中的"玉人"则指崔莺莺。  相似文献   

4.
《〈莺莺传〉新解》一文,打破张生即元稹,《莺莺传》即元稹自传,和张生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是优秀的古典名剧,七个世纪里受到了相当的重视,而它的源头《莺莺传》则相对冷落.诚然,《莺莺传》“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但小说堕入恶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作深入的探究.而张生形象的艺术价值以及性格意义,更值得公正而深入地讨论.《莺莺传》的价值,不仅在于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为后世的西厢故事提供了艺术蓝本,更在于它塑造了一位遭人唾骂而又发人深思的张生形象及一位令道学家也为之啼嘘的莺莺,是韵文学处于颠峰时期叙事文学展开心灵这一无形宇宙描写的  相似文献   

6.
从唐传奇《莺莺传》至说唱文艺《西厢记诸宫调》与戏曲《西厢记》的转换过程考察,发现不仅张生的爱情个性存在从轻薄虚伪到轻浪软弱再到轻狂钟情的演进过程,而且三个张生的爱情个性变化也改变着文体的情节建构。  相似文献   

7.
唐代元稹在其传奇小说《莺莺传》中,写了一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悲剧。前些年的有关文章几乎众口一辞地认为,爱情悲剧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封建制度造成,有其社会原因,但是直接的制造者则是张生,是张生对崔莺莺的“遗弃”而造成了悲剧。针对这一传统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中的名作,多数学者都从其人物形象、爱情悲剧成因、作者创作心态等方面来作为<莺莺传>研究的核心,但却很少有人仔细分析过出现于作品中莺莺致张生的那封书信.这封动人心弦的长信,不仅显露了莺莺的才华,塑造了千百年来让读者同情、喜爱的莺莺这个女性形象;而且成为广大读者解读、理解莺莺这个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细读文本,从内容的丰富性、艺术感染力、审美价值功能三方面,可见该书信在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复杂内心世界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到《西厢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变化,极大地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西厢故事的演化中,张生致杜确书这一情节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这一流变,折射出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和大众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莺莺传》研究一直是元稹研究的热点,张生即元稹自寓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观点,而吴伟斌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极力反对自寓说.事实上,《莺莺传》是一篇自传性小说,吴氏用小说性否定自传性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吴氏对元稹恋爱的考订存在明显失误,其学术批评方法也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11.
1 董解元《西厢记》在以张生和莺莺恋爱故事为题材的一系列文艺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描写这一恋爱故事的作品是唐代元镇的《莺莺传》。元镇的友人杨巨源写有《雀娘》诗、李绅写有《莺莺歌》。宋代秦观的《淮海词》和毛滂的《东堂词》中也有以这一题材创作的《调笑转踏》;赵令畤还以说唱文艺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词》 (见《侯鲭录》,卷五)。赵令畤在谈及创作缘起时说:“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惜乎不被之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之管弦。”这表明时至北宋,这一故事不但在文人阶层而且还在倡优女子中盛传。但还没有能以乐器伴奏演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并与多种资料结合,通过对《莺莺传》中张生与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分析,探讨了唐代在室女受教育的情况、参与社交的状况以及婚配的等级门阀观念状况等。莺莺形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唐代在室女的生活现状,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3.
张生不是无情种——关于元稹的《莺莺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论元稹《莺莺传》者,多对张生有微词。为了更好地理解张生的第三代——元人王实甫杂剧中的张君瑞,有必要对现代一些最有影响的论述再作点儿认真的分析,力求是者是之,非者非之。 1、20年代鲁迅的论述。对于元稹的《莺莺传》传奇,解放以  相似文献   

14.
由王廷海、蒋秀英、黄永恒主编的《言情人部》(《官闲情闻》、《文林情税》、《青楼愤恨》、《冥府请幻》、《妖域情感》、《他界情实》)是新编中国古代短篇爱情小说丛书。书中作品精选自先秦至晚清的历代丛书、笔记、小说集等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入选作品皆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或者是在某个侧面有特殊意义的作品。“言情”是历代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的主要内容之一,“言情”作品历代皆有上乘之作。究其原因,这大概是由于“食、色,性也\孟子·告子》)的缘故吧。恩格斯认为“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恩格斯《路德…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悲剧故事中,《红楼梦》是一部最有价值的书。它以金陵十二钗为中心,写了众多妇女的不幸,既揭示了造成这种不幸的社会原因,也展示了由于人物形象本身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悲剧后果。诚然,中国古老、丰富的文学宝库,不乏美丽动人的妇女形象。不过以往时代的作家所创造的,大多是妇女性格特点的某个侧面,完整而又丰满的妇女形象,实在并不多见,甚至有些优秀作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扭曲了妇女形象和性格。比如唐代大诗人元稹在《莺莺传》中,通过他笔下张生的口,指责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而莺莺竟能容忍;元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前,陈寅恪先生以他文史大家的卓识,提出“唐代贞元元和间之小说,乃一种新文体……元稹李绅撰莺莺传及歌于贞元时,白居易与陈鸿撰长恨歌及传于元和时……实为贞元元和间新兴之文体”的新说,并准确地指出《长恨歌》为“言情小说文体”的诗歌部分。其实就《长恨歌》与《长恨歌传》这两部具体作品而言,两者都是小说,一用诗体,一用传体,《长恨歌》就是诗体小说。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霍小玉传》所引诗句“开簾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原诗文字有出入,是作者蒋防有意为之。引诗改字为与小说实景及情节相照应,造成诗谶线索,暗示主人公命运,由此可深入认识《霍小玉传》命运悲剧思想。由引诗可进而思考《霍小玉传》所受《莺莺传》之影响,《霍小玉传》反思当时中唐士人婚宦问题,对人性与社会之矛盾有更深刻表现,小说将主人公遭遇归委宿命,悲剧精神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莺莺传》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传奇中,元稹《莺莺传》是一个很特出的存在。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唐之传奇文》中就将其与李公佐之作相提并论,谓为“于后来影响最大而特可注意者”。然而同时又说它“并不怎样杰出”。的确,《莺莺传》是一部影响很大又有着严重思想、艺术缺限的作品。关于此文思想性的局限,前人已多所论列,鲁迅所谓“篇末文过饰非,遂恶堕趣”(《中国小说史略》)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的;然而关于它在艺术上的失误及原因,却向少专文论述,间有涉及,也语焉不详。本人即从这里入手,也来谈谈《莺莺传》之得失。  相似文献   

19.
元稹所塑造的张生,是作者自身经历、认识与情感世界的再现,张生的心路历程,也是元稹的真实心灵。张生所作所为,既是对莺莺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的折磨,那是时代的、社会的悲剧。对此,元稹既有怨艾,又不无悔恨。在真情的驱使下,他创作了《莺莺传》。  相似文献   

20.
宋健 《南都学坛》2002,22(4):38-47
“情”与“幻”是《红楼梦》和曹雪芹美学思想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观念。在这两个观念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艺术内涵。因情而幻,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有标识;借幻言情,则是《红楼梦》独具的艺术特色。曹雪芹对“情”“幻”辩证关系的理解,丰富了古代小说艺术理论宝库;并且通过其艺术实践,将真实性寓于奇幻性、神秘性之中,使《红楼梦》展示了“空灵”与“坐实”、“虚幻”与“真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