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扬雄是西汉末至东汉初学术界的著名领军人物,在文学、哲学、语言学诸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对扬雄的评价在南宋前以褒为主。南宋时,因为理学和当时形势的需要,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否定了扬雄的人品;清初,康熙皇帝为统一中国士大夫的思想,亲自上阵批驳扬雄。这一不客观、不公正的评价,至今还影响着包括《辞海》在内的工具书对扬雄的评介,应该纠正。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扬雄的大赋创作多出于对司马相如赋作的延续与模仿,而实际上扬雄大赋的内部构成要素已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它的写实性、时间性和言志艺术三个方面。正是由于这些新变,扬雄的赋作已然成为西汉大赋的尾声。扬雄是汉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在理论上为西汉大赋作了终结性批判,在他之后汉赋逐渐向言志小赋方向发展。本文在最后对扬雄得以成为汉赋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多年来人们对两汉史的研究,往往多力于西汉,如研讨制度、评论人物、分析战事等方面均有许多成绩,而对东汉史则着手过少。其原因虽有客观的,如文献不足,前人留下的成果较少等,但主要是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原因,即认为东汉在各方面不及西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认为东汉在历史上的地位实不亚于西汉,在某些方面的成就更是超过西汉,为了全面地研究秦汉史,我建议对东汉史要作更广阔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西汉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的一个强盛时代,一个气势宏大、蓬勃向上的时代。这种时代精神,在西汉散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西汉散文除了具有文体自身的意义和内涵之外,更具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形成了它自身的特有特点。正因如此,我们研究西汉散文,应该将西汉散文的生成看作西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努力从其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对作家主体心态和散文创作的影响来分析西汉散文的生成和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方能阐明西汉散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汉代是辞赋繁盛的时代,作家辈出,作品云构。如西汉有司马相如、杨雅并美,东汉有班固、张衡双雄。仅杨雄一人就有十几篇作品。几乎是同时,辞赋之论兴起,如司马迁、班固、扬雄、司马相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本文试图对上述四家的辞赋言论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扬雄,西汉大儒,一生著作颇丰。扬雄以儒家正统传说为思想归向,强调自己以孔子为师,“治己以仲尼”,但他并不因此认为孔子是不可超越的,相反,他主张学习是无止境的,儒家学说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正是由此,扬雄对孔门十哲的评价是贬大于褒,把他们湮没不闻的原因归结为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的治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两汉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王朝对羌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汉采取了“隔绝羌胡”、恩威并施等政策,其核心是围绕“隔绝羌胡”展开的;东汉采取了强制内徙、以夷治夷、武力征伐等政策,其核心是以武力征伐为主。正是由于西汉实施了正确的治羌政策,才使得西汉的西北边疆政策得以顺利实施,集中力量解决西汉最大的边患———匈奴;也正是由于东汉实施了错误的治羌政策,才出现了贯穿于整个东汉始末的“羌祸”,并最终使“羌祸”成为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秦世不文,但秦统治下的巴蜀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飞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加之“秦民万家”入蜀,山东六国富豪及工匠入蜀,刘邦为汉王时又带大批政治精英、文化俊才入蜀,使巴蜀成为秦、楚、中原文化与巴蜀固有文化大荟萃、大整合的地区,从而为汉代巴蜀文化的一代繁盛奠定了基础。 汉代巴蜀散文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赋和论说杂文方面。汉赋作为汉代文学之代表,其奠基人为巴蜀人。汉赋“四大家”中三大家为巴蜀人。西汉的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及东汉的李尤、杨终、瞿酺皆为名垂当代,卓有成效的散文家。 李固、李燮父子以书、策闻名,虽为汉中郡人,但汉中古属蜀国,汉时又与巴蜀同属益州,故作为本文附录。  相似文献   

9.
扬雄是西汉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本文对扬雄专著及单篇文章的存、残、佚及其文集的整理情况作了简单的考述。  相似文献   

10.
两汉时期,天下一统,社会安定,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士人们普遍失去了像先秦士人那样,为帝王之师、延说诸侯、建取功业的机会。于是部分士人逐渐产生出一定程度上疏离政治,安于著述,关注个体生命、自由、情感等心态,这些心态可称之为文人化心态。两汉士人文人化心态在西汉初、中期开始萌芽,到西汉后期的扬雄那里走上成熟.而在东汉前中期的班固、崔骃、张衡等人那里达到高潮,之后便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1.
西汉末,诙谐辞赋在扬雄的手里发生了质的变化.扬雄之前,东方朔、枚皋乃至王褒等的诙谐赋基本上是仅供解颐的作品,而扬雄却用它表现士人对自身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扬雄对诙谐辞赋的贡献不只是对更为新颖的艺术手法的探索,尤其重要的是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2.
扬雄为西汉时川籍著名学者、辞赋家.明以后,其身价一落千丈.论文以史料为据,论证了扬雄事王莽之说之不足据,为扬雄在政治上平反.论文又以后人大量赞美扬雄的诗文,对扬雄在历史上的地位,作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汉志·诗赋略》"扬雄赋"绎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扬雄赋的评价,在两汉之交经历了不小的变化.扬雄赋在扬雄生前及卒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看重;元、成时期经学的兴盛、辞赋家地位的卑下、扬雄创作自身存在的问题等,是影响扬雄赋在当时评价的主要因素.<七略>品评优劣,将扬雄赋归入第二等,自有其理由.班固著<汉书>,始高度肯定扬雄的创作与理论.班固在<七略>著录的基础上,增补了扬雄的赋篇总数,同时还继承了扬雄的辞赋观,采用扬雄的见解来评论汉赋创作、续成<诗赋略>末尾的总括性评语.这不仅使扬雄赋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扬雄由此成为西汉赋坛上与司马相如齐名的大家,而且也使扬雄的赋论发扬光大,开始确立起独步西汉、沾溉后世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桓谭是西汉末东汉初的一个思想家。对于古代哲学、史学、文学、乃至艺术,都有深透的认识,是扬雄与刘向刘歆父子的好友,与王莽也有交情。而且是一个参加实际斗争的学者。他的著作虽然大都佚亡,但从他书所引用的一鳞一爪来看,是学术史上应当肯定的一个人物。他上承西汉学风,而不是食古不化的旧派;也不受哀平闲识纬的恶风所染。不是扬雄刘向刘歆的一味崇古;也不是当时以识续软动人  相似文献   

15.
赋作为一种韵文形式,始于战国时期。战国时荀卿有《赋篇》,宋玉有《高唐赋》、《神女赋》、《风赋》。到了汉代,赋成为一种主要的文体,作者亦众。如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都有长篇大赋,驰骋词藻,铺张扬厉,夸耀汉德,但看不到作者情志的陈述。惟自西汉末东汉初班彪作《北征赋》,后来班昭作《东征赋》才开始有抒情的小赋,至东汉末年短篇小赋才多起来。如蔡邕有《述行赋》,赵壹有《刺世疾邪赋》,赋体由此有了新的发展。魏晋时期小赋盛行,就成为赋体的主流了。今略述其盛行的原因、句式及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两汉之际关于隗嚣割据西北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汉之际,割据西北的隗嚣集团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好文之士,他们针对其时天下形势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感受最多的是这些文士们权衡形势,分析厉害之睿智,以及昂扬向上、气势磅礴之文风。笔锋锐利、激扬畅快之作,与战国策士文风无异,显示了乱世文学文风的一致性。此时期散文文风与西汉后期雍容典雅之文风大相迥异,又与东汉中期沉稳从容之文风相去甚远,显示了其时文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崔氏是东汉文坛上较为著名的一个文学家族,论题研究和论述了这个家族成员的散文创作,由点之管窥蠡测,折射出东汉散文创作和东汉家族文学的有关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秦世不文,但秦统治下的巴蜀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飞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加之“秦民万家”入蜀,山东六国富豪及工匠入蜀,刘邦为汉王时又带大批政治精英、文化俊才入蜀,使巴蜀成为秦、楚、中原文化与巴蜀固有文化大荟萃、大整合的地区,从而为汉代巴蜀文化的一代繁盛奠定了基础.汉代巴蜀散文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赋和论说杂文方面.汉赋作为汉代文学之代表.其奠基人为巴蜀人.汉赋“四大家”中三大家为巴蜀人.西汉的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及东汉的李尤、扬终、翟酺皆为名重当代,卓有成就的散文家.李固、李燮父子以书、策闻名.虽为汉中郡人,但汉中古属蜀国、汉时又与巴蜀同属益州,故作为本文附录.  相似文献   

19.
汉代的选举制度古称乡举里选,主要是察举和征辟,到了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度,选举标准也有所不同。本文试探讨东汉至东晋各时期的选举标准,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利弊得失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东汉的选举标准 东汉的选举标准基本上是沿袭西汉。《汉旧仪》载有汉武帝元狩六年令丞相设四科之辟,以博选异德名士之事。东汉亦以四科取士。光武帝诏曰:“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用。丞  相似文献   

20.
柳州方言中存在一定数量古语词 ,其中一部分可根据东汉扬雄的《方言》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