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汶川地震中的大量事例显示:特大地震,虽然造成了灾区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是,通过这场特大灾难,不仅已经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中国更加开放,也更加强大;更彰显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有党在、有政府在、有军队在,就有希望在;有努力在、有爱在、有少年在,就有希望在。多难可以兴邦,多难可以砺党,汶川地震彰显出中华民族文明复兴和发展的无限活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2.
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和政治含义,但其所彰显的诸如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勤劳品质等核心价值观都是一衣贯之的,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灼现铄铄光辉。在这次震惊世界的地震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再次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民族精神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与升华。总结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是当前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和挖掘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媒体报道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突发灾难事件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媒体在地震报道中的表现迥异于以往任何一次突发灾难事_件的报道,其快速反应、较强的专业性、较强的人情味和不顾危险、深入灾区采访的敬业精神,博得了西方媒体的高度评价.但是,当我们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这次地震报道时,不难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一是新闻娱乐化阴影犹存,如渲染"朱坚强"以娱乐受众,炒作"范跑跑"而有失严肃;二是媒体报道的议程设置受长期养成的习惯思维的左右;三是媒体人文关怀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对成都市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为适应灾后恢复重建的现实需要,成都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本文结合成都市旅游恢复重建不同阶段的目标,对灾后成都市旅游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以积极配合灾后旅游重建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6.
灾难一直是文学表述的母题,汶川地震掀起了超越以往的灾难书写热潮。文章总结了有关汶川地震的文学书写,分析了各种体裁的表述特点,探讨了其精神不足。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在突发自然灾害面前,我党坚持正确的理念,依靠正确的领导,依靠正确的组织指挥,依靠正确的舆论导向,成功地应对了风险,积累了抵御风险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面对5.12特大地震,我国媒体显示了成熟的驾驭危机传播的能力,相对以往的灾难报道、突发事件报道,无论是在报道时效上、报道渠道上、报道模式上,还是公开程度上都有重大突破。快速、全面、公开、透明、以人为本、多媒体联动的抗震救灾报道成为新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在汶川地震诗歌中,写孩子的诗歌在数量上无疑是最多的,在质量与影响等方面也是很突出的。这不仅仅因为写孩子的诗歌多自古而然,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更在于汶川大地震中,花季少年的夭折,令人痛心不已,抗震小英雄的坚强勇敢,又令人感动不已,情不自禁地以诗歌写孩子。总共有多少写孩子的汶川地震诗歌,恐怕迄今无人能说出确切的数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写孩子的汶川地震诗歌为读者提供了上佳的精神食粮,令人读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球进入强震期,从2008年5月开始,先后爆发了汶川、智利、海地、玉树、日本仙台等大地震.地震灾区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地震灾区绿色重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汶川地震灾区作为西部生态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在过去两年多的重建中,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已在很大程度上恢复重建,但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本文在剖析制约汶川地震灾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汶川地震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是根据时代与形势的发展和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形成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涵的过程。在汶川地震后,媒介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角度对汶川地震报道进行观照,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发现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文化水平低、性别比例失调、区域内转移等诸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汶川地震为切入口,分析了我国现行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从灾害承受和管理能力建设,现行灾害救助体系与现代灾害保障需求,巨灾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对策,即构筑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不断加强灾害承受和管理能力建设以及建立巨灾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使许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公案--"女娲补天"的起因和神话情节原型的问题,获得了全新的证据.把地震灾害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还荻得了解读"天柱折、地维缺",以及"山火、猛兽、浩洋、淫水、黑龙"原型的全新视角.它们说明,"女娲补天"起因就是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补天神话原型是先民借助想像力征服地震灾害的一种形象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日本在地震灾害方面的成功经验,从地震监测与预防、震后应急措施等方面对我国今后的抗震救灾体系提出相关建议,针对汶川大地震,就灾后重建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运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西安地区部分高职院校2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查其在汶川地震期间的心理焦虑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汶川地震期间,高职大学生心理状况相对稳定;(2)高职大学生的焦虑有显著的个体差异;(3)高职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其焦虑心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央视2008年播放的“四川汶川地震82小时纪实”的综述报道中,有大约5分钟的时间主持人缺位,这不仅没有丝毫影响到播报效果,反而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与震撼,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对主题元素的逐层强化。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中被毁损的预售商品房面临着国家的救助、合同的变更、责任的承担等法律问题.在地震中预售商品房毁损的责任承担应当根据相关责任人的过错合理归责.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有效性界定、解除及其后果,要依据重建政策依法处置.此外,要健全国家救助制度,完善地震保险等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以汶川地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独自力量不足以应对频繁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的背景下,以\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后民营企业重建的政策现状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民营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现有重建政策指明了灾后民企重建的方向,但仍需在数量、内容和功能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民企重建政策的供给应结合专家建议、地方政府愿望、民企意愿,针对民企重建实际需求合理有序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灾后民企重建的政策供给还需借助市场均衡理论,科学地确定不同政策的供给"度",最终形成民企实际需求的政策供给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