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学术界对费孝通及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虽然成果众多,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费孝通的学士论文<亲迎婚俗之研究>.这些研究几乎都参与构建了费孝通是一位功能论者与社区研究者的标准认识,但这篇论文却是一个不同于上述标准认识的特例,它研究文化分布,对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费孝通.因此,围绕费孝通在论文中所形成的亲迎"三区论",笔者在本文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得以形成的多元背景和影响因素,解释了这一不同于传统功能论的研究特例如何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那段沧桑的日子里做了许多事.1935年夏天,他与新婚妻子王同惠一同前往广西大瑶山研究瑶民生活,到冬天,在山里遭遇不幸,王同惠未获生还,费孝通负伤,在广州治疗之后,1936年夏天借养病之机在家乡调研.该年秋天,费孝通把所获材料带到英国,在马林诺斯基的指导下,完成了其名作<江村经济>.1938年,费孝通取道西贡进入云南,得到中英庚款资助,在该地开始研究工作,在"魁阁"创办社会学工作站,致力于"类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朱彤 《民族论坛》2007,(1):22-22
青歌赛原生态比赛早已结束,但还热力不减速地一直延续着它强大的魅力.不久前,一位评委还表示自己想死了"原生态",观众同样着魔着"原生态".央视国际一位署名李素芬的网友表示青歌赛幸好有原生态歌手,他(她)说:说实话,能坚持看青歌赛,最重要的是有原生态歌手(徐沛东和董卿表现也很好),难以想象没有他们,青歌赛还有什么看点,苍白的歌声,空洞的表白,夸张的演绎,没有一点真实!也许通过这次青歌赛,我们所谓的专业歌手、专业学派应该好好反思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歌唱?  相似文献   

4.
一 公元2005年4月26日早晨,我与佛光大学人类学系的主任宋光宇教授正在佛光大学学人招待所的大厅里聊天,在一边看报纸的徐桂兰突然惊呼:"唉呀!费老去世了!".我连忙拿过报纸看到"费孝通教授去世"的大字标题.报道称前天社会学人类学大师费孝通教授因病去世,享年95岁.过了一会,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翁玲玲教授,请她与台北的李亦园先生联系,了解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5.
"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区分是用采表明社会科学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和采取的角色,因为立场的差异,相应地所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2008年由好莱坞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在国内的热映以及之后不久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所带来的举世瞩目的惊艳,正是"局内人"和"局外人"凭借各自的优势所取得的成功.这两个文化事件使中国人或失望或鼓舞,或悲愤或振奋,而无论如何,它们都昭示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和潜力.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其实,"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区分是相对的,真正的"局内人"是不存在的,只有站到一个与自己的同胞不同的观察视角上,才有可能看清楚自己的文化.作为"局内人",应该在努力做到"变熟为生"的同时,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也就是达至-l费孝通所提倡的"文化自觉",给中国社会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①书中"余笔"一章里有这么一段话: 在一年里想从这复杂的文化中去找出一个头绪来,其实已经是奢望……人家若问我美国是怎样的,叫我怎样回答?……爽性拒绝回答这类问题为是.  相似文献   

7.
四川西北部的汉、藏、羌交界处生活着两万多白马人,学术界对于这样一个族群的民族界定存在分歧,形成了"氐人说"、"羌人说"和"藏族分支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藏汉历史资料及实地调查,运用民族学的相关理论,从整体论角度对白马入的族属及文化特征作了较系统的解析.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认为白马入是"藏族分支",故称其为"白马藏人".  相似文献   

8.
族群理论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研究是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凸显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妨碍了学术研究的"求真",也妨害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善治".本文对族群理论的缺失以及我国族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更正说明     
《中国藏学》2014年第4期刊出鄙著《九十自述:如何走上藏史研究之路》一文,因年迈记忆力衰退,口述时即有若干错误,近经老友王晓义同志提醒,有以下几处需加更正:1.第16页第6行"费孝通夫妇到凉山等地的考察",费孝通夫妇应是去广西大瑶山,未去凉山;林耀华先生曾在大小凉山考察。2.第16页第9行"1956年……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喇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国学史上"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学术辩论,集中反映出近代中国国家转型过程中民族国家建构所遭遇到的一种知识困境:无论是顾颉刚强调"国家一体"还是费孝通重视"民族多元",这场知识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认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争论各方的知识脉络重新进行梳理,分析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边政学派、燕京社会学派、史语所以及未直接参与争论的"延安学派"在此问题上所各自秉持的知识立场与逻辑,由此可识别出现代中国国家建构所走过的思想轨迹及其对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知识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田野考察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做好田野考察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通过互相调查、摆正"自我"与"他者"的立场定位、抛却文化等级主义思想、减少"观察者效应"等方法进入田野.田野考察的最终目的是弄清事实真相、摸清规律,通过走出"他者"、反观"自我",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重视理论的价值,走出田野,促进人类学向着日臻成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纲举目张",这是大家都很熟习的一句成语."纲"是鱼网的大绳.意思是说,拉住鱼网的大绳,鱼网就可以张开.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比喻我们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善于抓住关鍵,因为抓住关鍵,就可以把有关的工作带动起来.比如说,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工作中,抓住粮食这条"纲",就能带动林、牧、副、渔等事业的发展.农业工作是这样,民族工作也是这样.那么,民族工作的"纲"是什么呢?我认为,"阶级斗争"就是民族工作的"纲".我们常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是因为民族问题是从阶级的存在而来的.在阶级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的汉学家之中,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既"神秘",又"敏感".拉铁摩尔1900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幼年、青年时代居住于中国,直到"28岁才第一次看到美国"[1].他能熟练地运用中文和蒙文.尽管他再三强调自己并不是一个"循序渐进"(stage by stage)的学院派汉学家,除了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进行过短暂培训外,其研究所得(revelation)并非"按部就班"(by design),而是更多地来自"偶然"(by accident),[2]但他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曾短暂访问过延安(1937年),并曾担任蒋介石的政治顾问(1941年),对美国的中国政策产生了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黄帝崇拜”的族群狭隘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年,费孝通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著名文章.在大量考古发现、文献梳理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费先生对几千年"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勾画出了大致的轮廓和基线,并指出,这样—个历史悠久,虽经朝代更替而文化主线绵延不绝的多族群的政治实体在近代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下逐步从一个"自在的民族"演变成为—个"自觉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在北方原始宗教萨满教的"万神殿"中,天穹神祗始终占据显赫的地位.可以说,萨满教初兴时期就产生的原始的天穹观念是其宗教思想的基石.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多有探研,对萨满教的文化特质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的某些学者认为"天神作为综合概念的神,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并且具体指出:蒙古族与满族"由于他们早已进入了阶级社会,曾建立过国家,出现了统治一切的帝王,从而他们的萨满教中也就有了天神的信仰,在这些民族中,萨满教许多神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逐渐转到一个天神上来",甚而断言:"清初满族的萨满教已是以天神为主的一神教".显然,这些论断认为"天神"  相似文献   

16.
<正>费孝通先生在纪念自己的老师们时,通常细写自己从师所得与反思。如今,他也成为我们所纪念的前辈。也许如他一样,我们对他开辟的学术道路的坚持,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犹记得,2009年我在等待工作期间偶然拾起费孝通早年为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一书所写的序言,一时冲动就去了西双版纳南边一个小镇做田野调查。很少人知道,这篇序言是费孝通一生中屈指可数的宗教研究作品之一。序言中谈到,可以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宗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阜新地区历来被人们称为"蒙郭勒津"或"蒙古贞".长期以来,居住在阜新地区的和由此地外迁的蒙古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蒙郭勒津"人.蒙郭勒津是历史上蜚声漠南的一个强悍的、古老的蒙古部落.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笺证》中都有关于蒙郭勒津部落的记载.早在13世纪初,在今阜新这块土地上就有蒙古人驻牧.以后在17世纪二三十年代蒙郭勒津(蒙古贞)部落日渐强大起来.她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发达的蒙古部落,多少年来生息驻牧于医巫闾山之北,库昆河(今称北大河)之南,伊克翁格勒古山  相似文献   

18.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是费孝通先生1980在美国接受马凌洛夫斯基应用人类学奖时的演讲,在那个年代人们往往会把这样的题目视为"政治色彩"太浓而忽视其学术性.笔者认为在那样的场合、那样的时代,提出这样的题目是有着不平常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的核心内涵是政治属性.民族有多种存在形式,民族与国家同质是短暂的现象."去政治化"即"去民族",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新中国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中国未来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向是建构完全的公民国家,而不是"创造"一个与国家同质的"大民族".  相似文献   

20.
王朔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涉猎文学创作、影视创作与文艺批评,在20世纪末的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成为文艺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焦点,从而形成一种有趣的"王朔现象".王朔现象是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进入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叙述无法绕开的主要文学、文化现象.针对王朔及其创作评论界可谓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