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翼在科举之路上奋斗了二十多年,此后几乎一直生活在科举的阴影中.以赵翼的科举经历为窗口,可以管窥清代科举制度的真实面貌,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赵翼的诗歌研究、文学研究以及赵翼本人的研究,而且可以促进文人心态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科举的认识,从制度层面上去认识科举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清人赵翼关于《辽史》纂修的研究涉及其史源、纂修过程、纂修官、体例、内容的优缺点和史法。对于《辽史》的不足,赵翼能够较为客观地进行探讨,主张直笔和简洁的纂修思想。其对辽史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文治,尤为注重治乱兴衰。受统治者“大一统”思想影响,赵翼提出天下以“中国”为中心的统治秩序格局,树立起较为客观的民族观和疆域观。  相似文献   

3.
清乾隆三十一至三十五年(1766-1770),赵翼从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镇安(今德保县)知府。这段经历对他人生思想及诗文创作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留下为数不少的诗篇与相关杂记。本文通过赵翼镇安府风土、咏史、时政、行役四类诗文的研究,揭示其尊圣与非圣相统一的民族观、“防患于未然”的边防意识、“胸中有识”的进步史观,以及“以士理财”的吏政思想,以期增益对赵翼诗文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赵翼论吏治——读《廿二史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翼是清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在他的史学名著<廿二史札记>中,他对"历代治乱兴衰之故"进行了深入而精到的研究,于历代吏治尤为关注.赵翼分析了影响吏治的几大因素,指出君主、官吏素质低下及不受监督的权力是造成吏治败坏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赵翼提出了整顿吏治的措施,其中,对制度的论述最为引人注目,颇具近代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瓯北诗话》是赵翼晚年的论诗名著,其所论诗家凡十,李白排第一。是书对李白的研究颇为详赡,涉及到李白的生平、思想、政治表现和诗歌的题材、体裁、寓意、真伪辨析、艺术风格、艺术承传以及与杜甫、苏轼等人的比较等方面,有不少真知灼见。按照赵翼自己的话说是"始知其真才分,真境界,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这种剖析,在"尊杜抑李"的历史大潮流中,显得尤为理性和可贵,是赵翼文学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赵翼是继叶燮之后在诗歌方面反模拟的代表人物之一。基于其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赵翼论诗表现了一种发展观点和追求创造的精神。与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紧密联系着的是,赵翼论诗特别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赵翼论诗有考证所占比重过大、流露出封建正统思想感情等局限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代性灵诗派"副将",赵翼还身兼史学巨擘的角色。因此,探讨其诗歌创作与批评,不应忽略史学因素,尤其要关注与史学最为密切的咏史题材。首先,赵翼对以学问入诗抱持包容却又清醒的态度,他认为学问与才情不可分割,学问入诗可以使用典更加自如,但不可将其等同于以奇字或考据为诗。其次,史学训练使赵翼的咏史诗更具有批判意识,能立足于史学研究成果完成批判性论证,而超越简单的情理逻辑。最后,史学训练使赵翼的咏史诗具有通贯视野,使咏史议论达到更高级别的哲理化,并具备由古通今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8.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诗人、诗论家,其是否与袁枚、蒋士铨共倡“性灵说”,笔者对此并无疑义。但赵翼又与袁、蒋合而不同,其不同处在于赵翼以史家身份,遵从发展的历史唯物史观,积极倡导诗歌求变、创新的精神,追求和探讨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途径与方法,真正把“创新”作为诗歌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因而赵翼在有意提倡诗歌“创新说”,而把诗写“性灵”纳入其诗歌创新的运营轨道。本文重点梳理了其诗论与袁、蒋的不同,详细诠释了其诗歌“创新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清人赵翼所著《陔余丛考》的史论部分,集中反映了其史学观念和治史方法,尤其体现在历史编纂学、史学功能、史家责任和比较研究法方面。这些观念和方法又在其《廿二史札记》中得到继承与发扬。文章以此两书为中心,从史法、史事和比较研究法3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展示赵翼史学观念、治史方法的嬗变历程。后世探究赵翼史学问题时,不应厚此薄彼,当给予《陔余丛考》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10.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诗论家,时代与经历造就了他特殊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他的诗学理论以反对"荣古虐今"与强调"独抒性灵"为基础,将争新独创放到了核心位置。文章在探讨赵翼"反对荣古虐今"的鉴赏论基础与"强调抒写性灵"的方法论基础之上,挖掘其诗学中讲求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创新的独创内涵;考察了赵翼诗作中争新独创理论的具体呈现,即用典工巧而又立足现实、抒写性灵且常存隐意、思想形式双双出新。  相似文献   

11.
李白对建安以后的诗歌采取总体上否定,具体上肯定的态度。他对鲍照特别推崇,常自比鲍照,古人对李白与鲍照诗歌的继承关系多有提及。李白领悟鲍照诗歌豪迈深沉的气势,受鲍照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影响。鲍诗写妇女题材中有气骨;鲍诗的语言奔放流畅,自然俊发;鲍诗的结构起句突起、收句陡收,中间疏放;鲍诗想象奇妙,意象奇异。凡此种种,皆被李白继承。李白有不少诗与鲍诗的继承关系明显,更有不少名句从鲍诗化用而来。李白学习鲍诗是由于二人的性格相近,遭遇相近,有相近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赵秉文题画诗文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秉文是金源最早一位大量写作题画诗的诗人,他现存的题画诗共有四十五题六十一首。文章从题画诗所涉及的画家、绘画作品以及诗歌本身特点三个方面入手,对这些题画诗文本作了详细分析,以期对赵秉文及题画诗都能有深刻细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赵嘏,虽然和当时文士一样有"平天下"的志向,但其宦海沉浮的独特经历,又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结合诗人生平事迹,分析其诗歌中"江湖意象"的文化内涵的多种表现,并探讨由其文化内涵所折射的诗人内心情态,由此形象地展现赵嘏诗歌创作中"诗缘情"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汉诗的西传,虽在学界几乎无人染指,但却是体现中日文化互动的一个重要课题。宋代杨亿《杨文公谈苑》中所收日僧寂照诗一首,可谓日本汉诗西文公谈苑》的这首汉诗实现了对故乡的回流。日本汉诗的西传,对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认知意义,自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仓田淳之助和小川环树所辑《苏诗佚注》保存了稀见而重要的赵次公注,展现了赵次公创导的重要注释方法:其一,赵次公注的释意,以"心解"的方法逐句详细释意,揣摩苏轼的创作心理,阐发言外之意,并有根据苏诗的结构分段释意,在宋代诗歌注释中独树一帜。其二,在此基础上,赵次公注详细分析了苏轼富于创新的创作个性,包括不用古人事、语、意而自命新意、翻新意于古人之上、自创新格等方面,是寓诗歌研究于注释中的典范。《苏诗佚注》中的赵次公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袁枚、赵翼、蒋士铨都是清代中叶的著名诗人,并称为“乾隆三大家”。他们三个人之间,相互都有交往。但其中蒋士铨题寄袁枚、赵翼的若干诗文,其本集却没有收全,由此引发了后人的某些误会。兹将这些作品搜集在一起,并进行必要的考证,这既有助于文献整理,同时也能够澄清某些历史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彝族诗歌是指新时期的彝族诗人们用汉语进行的诗歌创作。新时期彝族诗歌以吉狄马加为代表,在创作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本文试图对他们身处文学边缘,却执著探索的精神以及创作中的优缺点作简单的评述,以期对彝族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有一点借鉴和促进。  相似文献   

18.
范成大初年吟咏之清丽俊逸诗风与豪纵快意的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成大的诗歌创作是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的。其初年诗歌创作已注意向鲍照等六朝诗人和唐代诗人李白的学习,尤其是在乐府诗歌的创作上,其诗歌呈现出清丽、俊逸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朝鲜古代杰出诗人李齐贤曾长期居留中国,为中朝文学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李齐贤积极学习、吸纳中国文化,也以地名入其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内心繁复的情感,而且也展现了他的智慧与领悟,丰富和发展了汉文化。应该说,这是李诗艺术方面的一个景观,它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李诗的某些特征,值得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