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奖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是激励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机制。我省自1985年建立社科评奖制度以来,已有1038项成果获得奖励。今年的全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是省政府颁发《河北省社会科学奖励办法》(即省政府第139号令)后的第一届,更受到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经过评审,共评出获奖成果238项。其中:省长特别奖空缺;荣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180项;优秀图书编辑奖5项,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省委、省政府: 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自一九八四年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已基本形成制度。为了进一步调动和鼓励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事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评奖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 我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热情关怀和积极支持下,经过省评奖委员会和省级各学会、市地州社科联及评奖委员会具体组织和认真评选,现已圆满完成。今天,在这里举行隆重的颁奖大会,表彰和奖励获奖的同志,我代表省政府和省评奖委员会,向获奖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评奖工作的专家、教授和为评奖工作操劳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借此机会,也向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在理论战线潜心研究、辛勤劳动的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今天.全省社科工作者聚集一堂.隆重召开我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这对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我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受副省长、省评委会主任柯尊平同志委托.代表省评奖委员会.向大家报告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奖情况。  相似文献   

5.
全省第六次社会科学“兴陇奖”评奖工作是我省社会科学战线的一件盛事,是对我省社科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和展示。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广大社科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潜心研究,成绩显著。这标志着我省社科研究的总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当全省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八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为全面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之际,全省社科工作者聚集一堂,隆重召开我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这对于繁荣和发展我省社会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 ,4月 6日在成都隆重举行。中共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的领导及四川省社科联的负责同志出席大会并为获奖的专家、学者颁奖。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主任徐世群作评奖工作报告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进受省委副书记席义方委托 ,代表省委、省政府讲话。徐世群、李进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向获奖的专家学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支持社科评奖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及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感谢。徐世群在评奖工作报告中指出 ,这次评奖具有以…  相似文献   

8.
为传达贯彻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加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工作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部署我省第五次社科评奖工作,省社科联于1992年元月11日召开了省级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秘书长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宣布了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省评奖委员会调整和增补后的名单(名单附后),对开展我省第五次社科评奖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 省政府在这里举行我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颁奖大会,表彰和奖励过去在社科战线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志。我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向获奖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借此机会向社科战线上的潜心研究、辛勤劳动的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湖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表彰我省自1990年至1992年三年来所取得的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这些优秀成果是我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密联系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深入探索创新的结晶。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荣获本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1.
经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准,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1991年10月1日以(川委办[1991]57号文)向各市地州和省级各部门转发了《关于加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工作的意见》,转发的这个评奖意见是在总结我省1984年以来四次评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并吸取自然科学评奖和兄弟省市区社科评奖的一些好的做法而制定的。它对评奖的指导思想,评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社科界》2005,(5):26-27
2005年5月8日,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颁奖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总结成绩,交流经验的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劳动价值的认可,是对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建设法制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推进四川跨越式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获奖者济济一堂,共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大计。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雄出席颁奖大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四川社科界》2004,(12):29-29
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评委会的直接组织下,在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各学会、市州社科联和省评奖办公室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现已圆满完成了整个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四川社科界》2006,(1):19-24
2005年,省社科联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2004年中央3号文件、省委13号文件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推进社科繁荣,构建和谐社科界”的工作思路,紧紧团结和依靠全省各级社科联、社科学会和广大社科工作者,认真履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职责,在规划评奖、学会管理、社科普及以及重要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促进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 我省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党政领导和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省评奖委员会和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市地州社科联的具体组织和评选,现已圆满完成。今天,隆重举行授奖大会,对获奖的同志给予表彰和奖励。首先让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和省评奖委员会,向全体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1994,(Z1)
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党的十四届三中会全精神,经省委宣传部、省政府主管领导批谁,省社科联决定在全省开展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奖活动暨改革、发展、稳定征文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江苏省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这是全省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喜事。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到会的获奖专家、学者、教授,向各市、各部门的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体获奖同志及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胡福明同志代表省委和评奖委员会就这次评奖工作作了报告,回顾总结了评奖工作的经验,并对改革和发展社科事业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都表示赞同。社会科学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提出依靠科技发展江苏经济,包括依靠社会科学。多年来,我省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两年一度的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已圆满结束。今天,隆重举行大会,为获奖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颁奖,并表彰一批先进学会、先进社科工作者。这是我市社会科学界的一件盛事。我谨向获奖的全体同志和受表彰的先进学会代表、先进社科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1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一切关心、支持社会科学事业的同志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1992年全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以来,我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1997年12月27日,在省会长沙召开了湖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文选德、副省长唐之事、省人大副主任潘基施、省政协副主席谢佑卿等党政领导。大会共颁发社科优秀成果奖16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9项,三等项32项,优秀奖104项。现将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在大会上的讲话全文发表。同志们:今天,我们隆重集会,为湖南省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得者颁奖,这是全省社科界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的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各…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1995,(7)
四年一度,我省社会科学最高奖,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华录杯”颁奖大会,于5月24日在沈阳隆重举行。来自全省专业和业余社会科学工作者获奖代表出席了大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充闾、省人大副主任于希岭、原省委书记胡亦民、原省政协副主席沈显惠、省政府顾问崔玉昆、省委副秘书长王占德等参加了大会,并向获奖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