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这样一段话,文帝“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固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这段话的大意是,汉文帝就自己百年之后如何殡葬一事提出愿望并征求手下人的意见,他说,如果能用北山的石头(据当时传说,北山石头最坚固)做外棺,并用麻、棉絮、漆胶合剂镶嵌石棺的缝隙,就不怕后人盗墓了。随从都附和说好。只有张释之竭力反对,理由是:如果奢葬厚埋,棺中珍宝价值连城,那么,就是把…  相似文献   

2.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汉文帝朝大臣,官至廷尉。司马迁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称赞他: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有味哉!有味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文中引文若无特殊注释,均引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相似文献   

3.
<正>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晏子使楚”的故事,说的是:齐相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他,便在酒酣之际由两名官员缚来一人见楚王,说这是个齐国人,因偷东西被抓。于楚王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不慌不忙地说:“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  相似文献   

4.
将心比心     
<正> 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方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了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别看牛是畜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曾为这个问题苦恼:先有鸡?先有蛋?长大了,发现类似问题俯拾皆是。……官员们常常喜欢说"我有权"如何如何;官员们常常指着一些工程  相似文献   

6.
丞相管牛     
秦文连 《领导文萃》2006,(8):175-175
汉宣帝时,丞相丙吉下乡考察民情,碰到一个群殴场面,伤者无数。丙吉视而不见,令车队继续前行。又见一健牛在前狂奔,气喘吁吁,一老农在后直追。丙吉马上对卫士说:“把那老者叫过来问话。”丙吉与老农嘀咕一阵后,又若有所思地启程了。他的手下迷惑不解:“丞相,打死人那么大的事情你都不管,反而去管人追牛那样的小事?”丙吉严肃地说:“百姓斗殴,那是地方官员的管辖范围。如果他们连这点事都管不好,还要他们干什么?我堂堂一国丞相,难道要给这些地方小吏当帮手吗?”“那你有什么必要去管那人追牛的小事呢?”“现在是早春时节,这个时候应该还不算热…  相似文献   

7.
田梦 《领导文萃》2006,(4):153-153
问题128:在《古今谭概》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宣王斩杀了谋叛之臣齐国大夫邾石父,并准备灭其九族。邾石父的族人就跑来求救于艾子。于是,艾子来到齐宣王面前,问道:“谋叛的只是邾石父一人,他的宗族有什么罪要被杀呢?”齐宣王说:“这是先王的法度,不敢废掉。”艾子又说:“我听说以前公子巫在邯郸投降了秦国,他不是大王的舅舅吗?那么大王也是叛臣的族人,按照法典也该连坐,希望大王马上自尽吧!”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一根绳子来,郑重其事地献给齐宣王。齐宣王哭笑不得,只好说:“先生,算了吧,我赦免他们就是了!”你若作为一名官员,对此故事有…  相似文献   

8.
主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什么都好,就是做事拖沓,缺乏组织纪律。”为什么做的事比别人多拿的钱比别人少,最后还要落个如此评语?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这个结局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9.
正直的尺度     
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赵绰素以正直闻名,隋文帝杨坚便提拔他担任了大理寺少卿,相当于最高法院的副院长,以促进公正执法,没想到,这一任命却给文帝自己带来了不少烦恼。公元597年,大理寺掌固来旷向文帝举报说,大理寺执法官吏对囚犯量刑定罪太宽。这个举报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无非是说现在对犯罪分子还不够严厉。此时的隋文帝正热衷于严刑峻法,所以来旷立刻得到赏识,提升了政治待遇,文帝让他每  相似文献   

10.
官饭难吃     
世上什么饭最难吃?官饭——官场之饭。说官饭难吃,并非指其滋味不佳,尽管这是事实。清代负责为官员聚餐提供饮食的光禄寺之厨艺,曾有幸进入京城十可笑之列。有一文人陈耕石探望主管光禄寺的朋友时,考察过此处饭菜,并写下了一首《黄莺儿》:蹄子小多毛。秤梗鳗,着腻烧。海参  相似文献   

11.
杨程 《领导文萃》2005,(3):141-143
在上海流传着一个怎样让猴子吃辣椒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人向他的两个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猴子吃辣椒?”朋友一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猴子,把辣椒塞进猴子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这领导个人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朋友二回答说:“我首先让猴子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猴子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这个人同样不赞成这种手法。那么,他自己的策略是什么呢?这个人笑着说:“其实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猴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子为躲避朝廷追捕而逃出都城,经过一个他以前曾经任过职的县邑时,已是人困马乏。跟随他出逃的一个人说:“这里的头儿是啬夫,是你的好友,为何不在这里住一夜歇歇脚再走?这样也好等候后面的车子。”文子摇头说:“不行,不能在这里住,这个啬夫靠不住。”跟随他出逃的人问:“何以见得?”文子道:“我曾经爱好音乐,啬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欢各种佩戴之物,啬夫便送我玉环。他很会投我所好,不惜以加重我过失的做法来讨好我。我担心他也会出卖我而再去讨好别人。”文子一行没敢停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县邑。果然不出文子所料,那个啬夫在…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问一位年轻职员:“最近是不是在用功学习呀?”他回答说:“工作太忙了,哪有时间啊?”这个年轻人——当然不仅仅是他,一般人也都认为,只有读书才算是“用功学习”。但我要指出的是,每天的工作就是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约翰: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受。”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吗?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  相似文献   

15.
沉默     
“沉默意味着什么?”在最后审判的那天,一群人被上帝问到了这个必答题。 “顺从。农民说。 “伶悯。”年长者说。 “同意。”幕僚说。 “等待。”预言家说。  相似文献   

16.
“你很想见我吗?”“是的。因为你是美国总统。”“你知道美国总统是干什么的吗?”“美国总统是管美国人的。”“晤……”克林顿用手托着下巴,深思了片刻后,很认真地说,“应该说是美国人民管美国总统。” 这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西安时,与一个七岁小姑娘的对话。显然,克氏当时的回答不是在故作矜持。“President”(总统)一词在美式英语中还可以做以下解释:社团或协会主席、商会会长、主管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是人们为了克服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宋朝王安石之子王元泽很小的时候,有客人将一獐一鹿…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行四人去西藏,其中一位长者体质不太好,上路前特意给他准备了一只氧气包。途中,氧气包气嘴松了,氧气全跑了。一位同行者乘别人不注意,又悄悄吹鼓了氧气包。当走到三分之二路程时,长者才感到高原反应越来越厉害。大家急忙拿出备用的氧气包给他套上,继续上路。同行者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好多了,有了这个救命包效果就是不一样。”其实,这位长者的不适不完全是客观问题,而是心理作用,因为氧气包里也是普通空气!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死囚躺在病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  相似文献   

19.
的确,对于不少人来说,遇到了雍正,真是摊上了一个好皇帝。雍正十分重视用人问题。他多次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耳!”这个道理不少人都懂得,“尊重人才”的口号也喊了多年。问题并不难在知道用人的重要,而难在下面两个问题:怎么用?该用谁?  相似文献   

20.
一扯到儒学,吵吵闹闹的东西就特别多。孔子说过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后世不少人由此认为,这是强调重义轻利,儒家不重视财富,更反对人们对财富的一昧追求。紧接着又有人说:不对,儒家最重视财富,何以为证?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