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利玛窦在内地的第一所教堂位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83年,天主教传教士历尽艰难,终于获准在中国肇庆居住,至此,天主教再次在中国内地传播。仙花寺,即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内地建造的第一座教堂,见证了这段历史,记录了利玛窦等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初期的全部历程和艰辛,它在天主教中国传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有关史料和考察,提出今天位于肇庆市区西江河畔崇禧塔旁的一座两层楼古...  相似文献   

2.
在东西方不同的文明中,日晷的类型也是不同的。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首次将欧洲式日晷传入中国。1595年6月至1598年6月,利玛窦一直在南昌生活。期间,他制作了许多日晷,作为礼物赠送给当地的名流显宦,其中包括南昌知府王佐。不过,利玛窦在南昌制作的日晷并没有保存下来。幸运的是,利玛窦的朋友章潢在其著作中保存了一幅利玛窦的日晷图,这就是《图书编》中的画因北极之度以定日晷图。这是现存最早的利玛窦所制日晷图,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欧洲式日晷图。此外,章潢《图书编》中的《昊天浑元图》,实际上是罗萨利(Girolamo Rucselli)著作中的《世界地图》摹本。  相似文献   

3.
古代印度《鹦鹉故事》先传入波斯,更名为《鹦鹉传》,又经由波斯传入土耳其。土耳其编译者不断翻译、编订和加工,使土耳其语《鹦鹉传》得到不同时期多元文化的共同滋养,增加了伊斯兰教文学的宗教故事,融会了苏菲教派的信念,吸纳了中亚地区的动物寓言,形成了将多元文化融会整合的风格特质,成为古代印度《鹦鹉故事》跨地区、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具备独特文化价值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一些意象对主题的多重意义指向有着重要的暗示。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贞贞、教堂、霞村意象的深层寓意,对作品作出了更为贴近作家意图的解读。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贞贞隐喻了作者在新的命名中对女性的重新定义;教堂隐喻了女性艰难的救赎及出路;霞村则是“五四”启蒙任务未完成的中国社会的隐喻。  相似文献   

5.
工作是人得以生存的途径,并且是获得发展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享有工作权,是人能享有人权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通过一系列规定赋予人们工作权。作为该条约的加入国,我国也在《劳动法》及相关的劳动法规中对工作权给予了一定的规范,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在保护人的工作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下文,笔者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工作权在我国保护不充分的原因,从而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到《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我国实施的障碍成因。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主要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文章通过对《一件小事》及其两种译本的及物性分析,论证了及物性理论应用于翻译批评,可以增加翻译批评的客观性和系统性。研究还显示:译文尽量遵循原文的及物性过程模式,是完整传递原文意义,再现原文语言力量和表达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汉报》(1896—1900)是日本在华第一家舆论机关。本文根据有关史料,揭示日本在华谍报据点汉口乐善堂与该报诞生的密切关系,阐述甲午战争前后汉口乐善堂骨干成员宗方小太郎奔走游说、成功接收该报的经过及其资金来源,探讨日本人接管该报的目的与编辑方针,进而指出:该报既是应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实施"大陆政策"的新形势而诞生,同时也是日本大陆浪人对汉口乐善堂"事业"之延伸。  相似文献   

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