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瓶梅词话》中引用他人作品范围很广,有小说、戏曲、诗词、散曲、佛经等.从引用数量上看,仅小说、戏曲就有二十余种.作者或整段抄录,或部分化用,将这些取自不同作品的片断织入自己的巨制之中,对小说的故事情节、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均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水浒传》的引用.《金瓶梅词话》所用的《水浒传》版本已佚,与其最接近的现存版本是清人翻刻的万历十五年(1589)天都外臣序百回本.《金瓶梅词话》直接引进了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并将《水浒传》的许多片段广泛地融入全书之中.在《金瓶梅词  相似文献   

2.
清初小说批评家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即如读《金瓶梅》小说,若连片念过去,便味如嚼蜡,止见满篇老婆舌头而已,安能知其为妙文也哉?”①这条读法,对于鉴赏小说第75回“春梅毁骂申二姐,玉萧泣言潘金莲”更具有针对性的启示作用。作为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主要描写的是市井小人西门庆的家庭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活跃着西门庆及妻妾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这一妻五妾又围绕着名利逐鹿家中。因此,苏曼殊说:“盖此书是描写下等妇人社会之书也。试观书中之人物,一启口,则下等…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词话》是中国著名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也是一部最具争论性的小说。自诞生以来,眨之者诋为“市诨之极秽者”(明李日华·昧水轩日记),“当急投秦火”(明薛冈·天爵堂笔余);赞之者誉为“伟大的写实小说”(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实,除去书中一些不文的性事描写,《金瓶梅  相似文献   

4.
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三种版本的《金瓶梅》中,《新刻金瓶梅奇书》为嘉庆二十一年由书商刊刻的以皋鹤堂本为底本的八卷删节俗字无批语本金瓶梅;1933年3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北京图书馆所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零四部之第捌拾陆部,是一部改错补缺的《金瓶梅词话》的较好读本,其补改的时间当在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出版之前。大安本《金瓶梅词话》是日本所藏《金瓶梅》的完好本,考之于书中两种鱼尾版式、"金瓶梅词"三次出现以及墨丁的类属,发现万历丁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存在着重刊的痕迹,即存在着此本前还有更早刻本之可能。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发展史蜕变期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与文化嬗变产生较大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金瓶梅》研究日趋深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引起国外汉学家的注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金瓶梅词话》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本,香港星海文化有限出版公司出版《金瓶梅词话》全校本,提供了重要版本,促进了《金瓶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金瓶梅词话》的被动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以其多有性描写而被列为禁书。但是,从语言学角度去看,不仅它的文句优美,更以其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语言风貌而闪现出它熠熠的光彩。《词话》在近代文学史上有它独特的地位。在汉语史上,也是近代白话小说的一部惊世骇俗的力作。无论是词汇、方言,还是语法结构,我们窥《词话》之一斑,便可见近代汉语之全豹,本文所要论及的被动句,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这部小说借用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写明代中叶以后的现实,臧否人物,寄寓深意,加上它的作者和成书过程一直扑朔迷离,成为争论不休的疑案。因此,对小说人物的考证,也许可以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先说《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潘金莲、吴月娘等人是真名还是假名?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虽有些民间传闻,很难视作信史;次说小说中相当数量的昔通人物,他们的名字,有的是谐音,隐寓着作者的爱憎褒貶,有的也可能是信手拈来的,于史无考,也没有考的必要。引入注目的是,《金瓶梅》一书中,特别是第十七、十八、四十八、四十九、六十五、七十、七十七、一百回中提到的一大批上层人物,我粗粗统计一下,知县以上的中高级官员,包括皇帝在内,约有130余人,经我初步考证,发现其中半数以上的人都名载史册,而且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宋史》中有传的历史人物。《金瓶梅》的故事,是从《水浒》第二十三回到第二十七回内容中演绎出来的。两部小说都以北宋末年的朝政作为背景,其中涉及到宋徽宗、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张叔夜、侯蒙、陈瓘(即陈了翁)等等,都是历史上的着名人物,毋庸考证。但《金瓶梅》以蔡京父子影射明朝嘉靖时期的奸相严嵩父子,另寓深意,这是两者不同之处。同时,《金瓶梅》提到的北宋人物,包括王安石、苏东坡、米元章在内,多达数十人,这是《水浒》所不及的。如: 安妃娘娘(第七十八回),《宋史》卷243有传。朱勔(散见各回),《宋史》卷470有传。蔡攸(第十八、九十八回),《宋史》卷472有传。张邦昌(第七十回),《宋史》卷475有传。李彦(第七十回),《宋史》卷468《杨戬传》后有附传。汪伯彦(第六十五回),《宋史》卷473有传。  相似文献   

8.
陈文新 《学术研究》2003,(5):120-123
《金瓶梅词话》的问世标志着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金瓶梅》不仅将叙事世界由历史英雄、江湖好汉转移到了市井社会 ,而且成功地将故事主角由明代部分传奇小说中的才子置换为市井浪子 ,从而使主角的人物定位与人物言行取得统一。但《金瓶梅》人物谱系的多元性也使其人物性格往往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 ,这就造成了《金瓶梅》自身的不协调 ,并给《金瓶梅》之后才子佳人小说的一度兴盛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所见版本我们今天要谈金瓶梅的版本,自然要参考孙楷第先生所著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该书“明清小说部乙烟粉第一”中所记金瓶梅版本很多,不单本国的,还有日本的。如: 《金瓶梅词话》一百回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金瓶梅》的成书问题,国内外研究者们颇有争议.本文想阐明这样几个观点:一、《金瓶梅》抄本应是一人所写;二、初刻本《金瓶梅》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是?作,付刻人和这五回的补作者当是冯梦龙;三、重刻本《金瓶梅词话》非一人所写,对初刻本当有所修改.这些浅见在百家争鸣的阵图中或可聊备一说.因不揣谫陋,略抒于兹,以就正于方家.一、《金瓶梅》抄本应是一人所写《金瓶梅》抄本在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前后就已经开始流传了.直至万历四十五年(1617)或稍后,吴中始有初刻本.在初刻本问世以前,已有几位名人在谈论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因其存在的大量艳情描写而一直饱受争议。如何看待这些描写,将直接影响到对《金瓶梅》的整体评价。明清时期,对《金瓶梅》艳情描写的评价、诠释是多样性的,而这种多样性评价、诠释是不同时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任竞泽 《阴山学刊》2004,17(5):51-55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楼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壸奥".  相似文献   

13.
黄粉保  张建佳 《云梦学刊》2007,28(5):145-147
《金瓶梅》全书100回,而英译本却只有49章。译者在选择时遵循的是“重在首尾,兼顾中间”原则,对人物姓名的翻译,译者使用了双重标准:“男音女意”,章回标题的翻译基本上做到了“得意不忘形”,熟语、习语的翻译则是“异化”为主。  相似文献   

14.
黄粉保 《云梦学刊》2010,31(1):138-141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金瓶梅》尽管名声不佳,其文学价值不可低估。在整个100回的篇幅中,诗、词、曲、赋占有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状物写景、社会写真、人物刻画、情爱描写等。在鲜为人知的某英译本中,诗歌的选译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所译若干首译文得失参半:语言形式方面多富有“诗意”,但在原诗意叉的传达方面则多少强差人意,且误译较多。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是商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金瓶梅》中的饮食消费反映出晚明社会追求享乐与夸示性的消费特征;透露出商人地位的微妙变化与士宦阶层的强势地位;暴露出人性中贪吃的劣根性;揭示了被异化的饮食消费,即中国文化的痼疾——以宴席为名,行贿赂之实。通过分析《金瓶梅》的饮食消费,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晚明社会畸形繁荣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黄廷富 《阴山学刊》2006,19(1):28-34
西门庆的心理呈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在将封建的伦理道德、纲常律令踩在脚下的同时,他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羁绊。具体表现在他对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五个方面——家庭、权势、宗教、性和金钱的态度和观念上。他的家庭观念主要表现为他对女性贞节和子嗣的双重心态;在权势心态上自信与自卑交织;他的宗教观是实用主义为中心,更重视金钱的作用和个人的力量;在性领域表现为畸形的占有心理和焦虑、软弱心理并存;在钱财意识上,他贪财但不吝财,对金钱有着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对《金瓶梅》故事进行编年考察 ,是《金瓶梅》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目前国内外学者所编制的几种编年专稿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疏误。严格按照《金瓶梅》故事发展的自然流程和相关的时间线索予以重新厘定 ,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穷尽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金瓶梅词话>和<骆驼祥子><围城>中的"使"字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尝试探求明朝末年到现代这一历史时期"使"字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邱绍雄 《云梦学刊》2002,23(4):36-39
《金瓶梅》中的商人与官吏之间有的是迫害与被迫害的关系,有的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但更普遍的是一种金钱买卖关系。官吏以政治权力的不公正使用换取商人的钱财美色,商人用钱财美色购买官吏的政治权力以谋取商业上的暴利和商业之外的社会特权。《金瓶梅》中商人与官吏的金钱买卖关系基本上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特点,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人与官吏买卖关系形成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20.
笑话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自诞生之日起就凭借其辛辣独到的讽刺手法,夸张变形的艺术构思以及背反逻辑的情节设想等语体特点而得到作家青睐,其代表之作当属《金瓶梅》。《金瓶梅》中的笑话或寓揭露于嬉笑怒骂,或寄批判于嘲戏谐谑,对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酣畅的批判,体现了作者愤世嫉俗悲天悯人的创作精神。同时,这些笑话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在情节架构上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在艺术构思上彰显了作者的别出心裁,起到了为作品本体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