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企业进行价值评价、决定价值取向的内在依据,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发展最本质的内在动力源泉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与企业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表现:价值目标冲突.就企业而言,追求企业发展是企业的价值目标;就农民工而言,打工挣钱,谋求自身发展是他们的价值追求.这种差异客观上会导致价值观冲突.价值认知冲突.农民工自我价值认知偏低;企业对农民工存在偏见和歧视.主要原因:农民工与企业价值目标差异产生价值观冲突;农民工价值客体匮乏导致价值观冲突;城市人的偏见及其错误观念影响价值观冲突.化解对策:积极调适价值目标差异;认真解决农民工价值匮乏问题;适度调适价值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3.
<正> 学术界许多论者在谈价值问题时,都有意无意地把真与善、美一起归入价值范畴。笔者认为,说善、美属于价值范畴,这是对的,但是,真并不属于价值范畴。下面试述拙见。首先,真与善、美等都意味着主客之间的一种关系,而大多数人都承认,价值就是主客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表面上的共同之处容易使人认为,真、善、美都属于价值范畴。其次,真与善、美一样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至善、至美,这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科学的根本规律和理想追求、为社会科学发展所始终需要、应当一以贯之坚持的根本价值理念与价值评价,它具有不同于一般表层和流变性价值观的超越性、终极性、恒久性、公理性和普适性特征。社会科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科学系统的精神内核与思想灵魂,对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根本性的目的定位、思想规范和动力激发作用,应当根据现实与理想贯通合理、主体与客体双向合理以及规律与真理层面科学合理的整体合理性原则加以建构和界定。基于社会科学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与合理建构原则,可以概括凝练出其最为基本和普遍的三大核心价值观,这就是求真、趋善和臻美。  相似文献   

5.
权力对社会和个人的有用性构成了权力的价值属性,反映了权力满足社会及个人欲望的关系。罗素以人性需要为根本,从社会整体到个人、从不同形态权力的作用、从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中回答了人们为什么需要权力。进而,以伦理思想为指导,提出权力的善与正当,确定权力的价值追求是要以实现社会的普遍善为目的,表达了理想的权力价值观。然而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来看,罗素的权力价值观显得虚浮,他鼓吹的正当的、普遍的善,在传统剥削阶级社会里根本难以实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才有可能实现,因为权力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作为掌权者才能维护社会的普遍利益。  相似文献   

6.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河北培育和践行的重要载体及实践路径。理论上,"善行河北",以"善"为切入点,意在善,重在行,其核心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相一致。实践上,"善行河北"通过宽辐射注重传播渗透、广发动加强示范引领、重践行广搭实践平台等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进行了颇具河北特色的探索。深化"善行河北"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河北真正内蕴于心,外践于行,从而为和谐河北和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强大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价值观,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决定了个人的言行举止、理想追求。核心价值观是在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那一部分。价值观是多元的,核心价值观是唯一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涉及到反映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运行之中,蕴含在制度、政策、法律、道德之内。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价值取向,价值实现,价值追求起到引领作用,对多元价值观起整合作用,对我们的意志和力量起凝聚作用。对我们境界提升起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价值观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看法。对价值的看法有两种,因而有两种意义上的"价值观",一种是对"价值"本身的看法,这种看法是价值论;另一种是对自己的利益所在的看法,是主体对自身利益的意识,是主体的价值追求。价值论意义上的价值观是一种认识,能作真理性的评价。价值追求意义上的价值观不是认识,不能作真理性的评价,而只能作合理性的评价。不能以评价者自身的价值观为尺度去评价他人价值观的合理性,也不能以"人性"为尺度去评价价值观的合理性,评价价值追求意义上的价值观的尺度是价值观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佳 《云梦学刊》2013,(5):75-77
苏格拉底以“德性”为核心的伦理思想是在批判智者相对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苏格拉底的“德性”是客观性、普遍性和目的性的统一。苏格拉底的“善”的目的论思想和追求“善生”的主张对当代的道德重构和道德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通过“居住”建立起自己与居宅、身体、生活、家人、邻人乃至天地万物的关系。人们如何认识居住与自己的生命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现实的居住条件,如何追求理想的居住生活,并在居住生活中建构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这些构成人类的居住价值与居住价值观。在这样一个赋有进阶性的价值谱系中,人们对共居、善居和美居的价值追求及其所凝结成的居住价值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共居奠定了人类社会的价值根基;善居则为生活世界的巩固与持续发展提供价值的中枢;美居则在更高的精神价值层面,将生活世界提升到一个诗意栖居的境界。三者体现并促使人类不断追求一种既浸润生活伦理要义又彰显生活伦理神韵且不断追问“生活世界”意义的居住价值体系,引领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并创造富有价值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善”而探究“恶”——李建华《罪恶论—道德价值逆向研究》简评□龚爱林善是人类追求的一种永恒价值,社会的进步和人生的幸福都无不是在对善的追求中获得。然而,犹如没有“恶”就无所谓“善”一样,了解了“恶”,才知道怎样为善,对于恶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恶的...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集社会主义的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内在善与外在善于一身,要求从动机上确立其根本善和基本善的伦理合理性,从机制、过程和实践上确立其行为善和制度善的伦理价值,从目的、目标和理想上确立其终极关怀和价值目标的至善意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和伦理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热切的呼唤、最强烈的诉求和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3.
政治,人们对它再熟悉不过了。自其产生之日至今,不同的思想家对它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解释,不管怎样解释,都必须回归到其原初的意义——即政治是对“公共的善”、“群体的善”的追求,政治是“政者,正也”的追求,即回到政治是对秩序和正义的追求。秩序和正义是政治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理性总是力图超越经验世界,追求至善的理想价值,这种追求源于人的本性,即人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性,这种至善的理想,固然对人类具有价值和意义,但它并不能在经验世界实现,而只能作为形而上的理想在超验世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状态下的大学生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天德 《学术界》2005,(4):175-180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成熟阶段,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冲击。网络状态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表现在个体性价值冲突和社会性价值冲突之中,并影响着大学生主体价值观的舒展、民主价值观的彰现和以人为本价值观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李放晓 《理论界》2013,(11):39-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其中在个人层面,首先强调的就是爱国价值观.事实上,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永恒主题,在当代中国是有着长期稳定性和广泛凝聚力的价值立场、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爱国价值观为我国公民确立了基本的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具有凝聚、协调、激发等价值与功能.伴随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践行爱国价值观面临严峻考验及挑战,对爱国价值观的培育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企业核心价值观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一些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这些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蕴含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彰显企业领导者的个性特征,体现企业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追求,又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对企业来说,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只有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用四位一体构筑共同思想基础,构筑全员共同认知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强化四种教育精心培育核心价值观,才能达成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世界观应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世界观中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各不相同。宇宙观主要影响艺术作品的浅层内容。而艺术作品又融入艺术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正的或负的价值事物的真、善、美、益或假、恶、丑、害的感情体验和价值理想的升华与结晶。  相似文献   

20.
作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慈善文化以慈善动机、慈善价值观及其外化的慈善行为为主要形式,通过改变旧慈善观、传播并巩固新慈善观,实现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目前,慈善文化领域存在着多层性问题,即伪善——慈善作为手段、下善——慈善作为目的、上善——慈善作为义务、至善——慈善作为利他与利己的统一。为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魂,规制伪善,反对下善,主张上善,倡导至善,形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在整体引领上,要以崇德向善为价值导向,使慈善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一致。在分层引领上,对于伪善与下善,要始终坚持法治精神,并对慈善政策进行道德评估;对于上善与至善,要始终坚持共享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