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学是一门覆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众多学科领域,从某种意义说更偏重社会科学范畴的新兴综合边缘交叉学科。顾名思义,人才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才,它着眼于对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辈出规律的揭示。人才成长规律主要研究人才的个体,人才辈出规律则针对整个人才群体;因为人才是社会的人才,所以人才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与人才涌现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以及与人才成长有关的发现、选拨、培训、教育、开发、使用、管理诸环节,当然还要研究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方面与人才相关的各种因素变量。  相似文献   

2.
最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陈甲标、罗文章所著《人才社会心理论》~书,使人高兴地看到人才学研究领域一支异军的突起.一种新的人才学专著的诞生。《人才社会心理论》从一个学科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才学,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所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充分展示了人才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满园春色关不住,又一支红杏出墙来!《人才社会心理论》从人与人相互关系的角度,研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人成其才的内在心理素质和外部心理环境。把人同动物最终区别开来的是人对外部世界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从潜人才分类的个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出发,根据潜人才的本质特征,潜人才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遮蔽型潜人才、未果型潜人才和芽苗型潜人才。遮蔽型潜人才。这类潜人才已经成才,进行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不被社会承认,或者德才不能得到正确评价,因而被社会埋没。  相似文献   

4.
人才学     
人才学,以人才和人才问题为对象,属于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王通讯编著的《人才学通论》认为“是一门研究人才成长规律与人才辈出规律的科学”。杨国璋等主编的《当代新科学手册》认为“是研究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的新兴学科”。 人才是社会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生活中借用来的词。就狭义而言,是指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某一特定的人;就广义而论,是指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正在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不特定的人们。国外也很重视人才研究,如日本有英才研究、美国有人的潜力研究等。我国历史上研究人才问题的,更不乏其人。宋代的王安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著有颇具见地的《材论》、《取材》等。辛亥革命以后,进行这方面探索的学者就更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人才思维学当今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人才的需要,正极大地推进着人才研究的前进,在人才成长培养使用等方面所显露出来的问题,需要人才学作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回答。而综合性的人才学又是有限的,还需要很多学科的协助。思维科学就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6.
潜人才,是指那些有从事某种创造性劳动能力,具备了为人类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内在条件,只是由于缺乏外部条件和机遇而尚未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以及具有较好素质能够向某种人才发展的人。一般地讲,人才的成长都有一个由潜到显的发展过程。一个处在潜人才发展阶段的人能否被发现并得到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对于他以后能否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才开发不仅仅在于发现并使用已经作出较大贡献的显人才,更重要的还在于努力发现那些具备了某种创造能力,却尚未作出创造性贡献的潜人才,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使之脱颖而出。港人才…  相似文献   

7.
<正> 人才是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有识之士重视人才,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我国古代《礼记·大同篇》就有“选贤与能”的思想,虽然人才问题古代就提出,但以往的所有辞典都没有“人才学”这条,直到1979年10月11日北京成立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人才学”这个名称才破土而出,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和四化建设的需要而提出来的.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出现“人才学”是很自然的,人才问题被认为是当代世界的第四危机.因为人才是创业和立业之本,我国的四化建设能否成功,共产主义能否实现,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侯建东著《中国人才学史(1979-2015)》一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5月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录音访谈调查人才学家、人才学支持者及知情者78人95人次的基础上,搜集和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历史编纂法、历史图表法、计量史学方法等史学研究方法而成的第一部中国人才学史专著。它以丰富的原始文献、先进的学科史观、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全景式、立体式地清晰勾勒出人才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恢宏画卷。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人才学史学科的创建,在人才学史上具有拓荒意义。本书有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才研究通讯》是江苏省人才研究会主办的学术性综合刊物,一九八二年创办,双月刊,至今已发行23期。该刊设有人才学基本理论、人才思想史、组织人事工作、人才开发与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人才调研、人物等专栏,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拥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者队伍,发行面基本复盖全国各省市和各系统,是全国人才学界创刊较早、影响较大的一家理论刊物。王照华、于光远、黄葳、王康、胡福明等受聘为该刊顾问。  相似文献   

10.
也谈嫉妒     
某些领导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掌权地位,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压抑,排斥,以至迫害有才者的现象,在我国解放后三十年的岁月中,时常出现。在十年浩劫中,情况就更为严重。可是,以前人们对此总是避而不谈。“嫉妒”二字,很少见诸我们的报刊杂志,更不要说被当作一个人才学专题来研究了。“四化”呼吁人才,人才学又把这问题尖锐地提到了社会之前。《人民日报》在题为《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的社论中写道:“要做一个爱护人才的领导者,切不要做嫉妒人才、败坏人才的领导者”。看来,此问题确乎是必须而且可以谈一淡了。  相似文献   

11.
人才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随着全球范围内的高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及时发现人才、关爱人才,为人才成长尽量创设宽松有利条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战略任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入研究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必经环节——社会承认,分析其作用机制,探索其完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承认或者有限度地承认双重国籍这一政策作为武器,以吸引海外高素质人才,并起到了一定良好的效果。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海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却也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通过探析双重国籍原则在海外人才吸引中的作用,找出双重国籍原则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海外人才的吸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人才,是指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推动人类进步做了某种贡献的人。人才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智力较高、有创新能力;二是能满足社会需要,为人类做出贡献。要回答人才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就必需全面地考查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影响,即综合考查人才成长的内因和外因。一、内因是人才成长的根据人才成长的内因,就是人才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它引起人才成长的“自己运动”,决定人才成长的规律性和本质,是人才成长的根据。这些内在根据,除了先天的生理方面的条件外,我认为主要的就是王梓坤同志在《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中所概括提出的德、识、才、学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史的研究不能满足于资料归档式的研究范式,有必要从科学演化一般形态角度考察学科发展史、建立学科的“潜一显”演进观.汉语修辞学的显科学化可从两方面论证:(1)学科内部;修辞学理论形态自身发育符合规律,趋于成熟;(2)外部环境:社会承认度达到一定水平.《修辞学发凡》的问世标志着具有显科学意义的汉语修辞学的诞生,此后学科研究的繁荣,由于在理论核心构件上并未有革命性变化,只能看作是加强了汉语修辞学的显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才学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至今仍存在着轻视人才、压制人才的倾向。因此,很有必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地研究探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才价值”是人才学的核心范畴。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人才价值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这对于拓展和深化这门学科的研究也许是件有益的事。一、人才价值的概念界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创新型人才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创新型人才界定、创新型人才价值、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国外对创新型人才问题的研究,是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逐步深入而引起人们关注的.国外学者对创新型人才研究的基本共识:心理学视角是理解创新型人才的着眼点;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发展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前提;经济社会需求是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基本取向.创新型人才开发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根本大计,应认真思考我国创新型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原因,深入研究我国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式,大力加强创新型人才开发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学研究所和四川省人才学会共同组织编写,刘茂才同志主编的《人才学词典》在1987年12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词典共收词目1488条,约43万字,涉及人才成长、识别、使用、考核、晋升、奖惩、流动、聘任、教育以及人才信息、人才立法、古代人才思想和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等内容,是广大青年、学生以及组织、人事、劳动、教育、科技管理干部必备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9.
一、孔子所分的人才类型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孔子的人才思想,则很少进行研究。实际上,孔子虽然没有对人才进行专门论述的著作,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才理论,但是,在《论语》和其它记载孔子的思想和言论的文献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关于人才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地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于人才学的专门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语》中提出的关于人才分类的思想,就是这些问题中很值得注意的一个: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 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相似文献   

20.
魏宏 《天府新论》1997,(6):34-37
理论和实践反复昭示我们,造就跨世纪优秀领导人才,必须遵循党政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而对党政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从实践上看,一个领导干部的成长,既受客观外在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又与自身内在素质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各种条件的影响,对不同层次领导干部成长的作用力又不尽一样。笔者在对部分党政领导干部成长过程规律性现象和一些相关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后,拟探索、分析影响党政领导干部成长的几个规律性问题。一、时代和社会所形成的娃成机刎,是领导手都成长的青要因素时代和社会为领导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