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清代台湾与四川均属于典型的移民社会 ,但由于政府对两地移民政策的不同 ,导致两地移民社会发展形态呈现一定差异。在台湾与四川移民社会中的闽粤家族发展即是例证。台湾家族发展较慢 ,基本上以先地缘后家族模式发展。四川家族发展颇快 ,基本上是地缘与家族组织同步发展。但互利性的合同式家族是两地移民家族发展的共同特征 ,移民社会的家族发展与故土均发生过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一般看来,在四川,"打乡谈"专指客家话,其实"打乡谈"指四川移民讲各自原籍的方言土语.四川移民社会存在各种乡谈土语,融合了我国所有的方言类型.目前在四川除了四川官话外,仍存在客家语、湘语、闽南语等方言."打乡谈"是移民社会初期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移民"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般配看来,在四川,“打乡谈”专指客家话,其实“打乡谈”是指四川移民讲各自原籍的方言土语。四川移民社会存在各种乡谈土语,融合了我国所有的方言类型。目前在四川除了四川官话外,仍存在客家语、湘语、闽南语等方言。“打乡谈”是移民社会初期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移民“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清代四川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改变了四川的人口结构,使四川民 间信仰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清代四川社会中,土著和移民所建立的祠庙、会馆不仅是作为信仰中心,还 是四川社会的整合中心。祠庙、会馆最初崇祀的所谓“乡神”是土著和移民的精神寄托和集体象征,而后的附 祀、改祀和兼祀表达的是对新“四川人”身份的认同和对区域社会融合的主动性。川主信仰作为土著的本土信 仰,在实现了土著社会的整体认同和群体整合之后,又在移民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并被附祀、兼祀或改祀,从而 部分实现了土客交流与融合。但是,川主信仰还是因为其狭隘的乡土性和模糊性而最终被关羽等大神所取 代,这是四川社会真正走向开放的开始和表征。  相似文献   

5.
移民地名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的投影,浓缩了大量的移民信息.四川地名对明清之际的"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有较强的反映.四川移民地名空间分布规律是:战乱影响剧烈地区,前代土著遗存较少,移民地名较多,反之战乱影响较少,土著遗存较多,移民地名较少;移民首选移居地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故四川移民地名沿江及平原地区高于边远山区;四川移民省籍来源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与空间距离的因素湖广籍占了约60%,与重庆、四川地区流传的"湖广填四川"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 ,四川成为移民社会。大量移民的存在 ,成为潜在的过剩人口。随着自然灾害的毁坏、人均耕地的减少、洋货的冲击、土地恶性兼并以及川省农村超经济的剥削 ,致使农村人口相对过剩 ,形成四川流民。给近代四川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四川人口损失严重,引发了清前期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的运动.客家作为移民骨干大量徙居四川,对四川人口增殖、经济恢复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清廷移民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清初积极鼓励"客民"入川,至雍正年间开始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再至乾隆中期,向四川大规模移民行动基本停止.清朝中后期,为了缓解由于移民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更多地是采取防范措施与遣回原籍安置的方法,不再鼓励移民入川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要素,祠庙、会馆所体现的民间信仰在清代四川移民社会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移民入川之初以会馆为舞台、以神灵为媒介而进行的对抗与融合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对等交流和移民试图融入新的家乡的愿望,清代中期之后会馆祀神出现的分祀、兼祀、合祀甚至改祀等情形体现了移民和土著通过神灵信仰实现社会整合的努力,而清代后期会馆、祠庙纷纷改祀、兼祀关羽的情形则充分说明了移民社会走出狭隘乡土的局限和移民社会整合的实现,同时反映了巴蜀文化的开放性和试图融入全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水电工程移民是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直接关系到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更关系到广大移民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四川甘孜州移民工作存在主体特殊、地域特殊、文化特殊、宗教信仰等诸多特殊因素,其移民工作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复杂性。本文在对两河口电站移民工作艰苦细致调研基础上,对四川藏区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问题及解决思路做了较为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为竹枝词发展的高峰期,而四川和湖北是清代咏唱竹枝词最多的区域,以<竹枝词>为史料和研究手段"以诗解‘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以诗补史",对"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形式、社会整合及影响给予发掘和梳理.希望对清代四川"湖广填四川"移民社会达到管中窥豹之效.  相似文献   

11.
有清一代,大量外省移民迁居四川。随着人均耕地的减少、洋货的冲击、土地恶性兼并及农村超经济的剥削,导致农村人口相对过剩,形成流民,给近代四川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湖广填四川”是清初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移民运动。在移民过程中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惠农措施,鼓励垦荒,宽赋薄税,兴修水利,奖励多种经营。这一系列惠农政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民本思想,产生了双赢的经济效应。通过惠农政策的实施,四川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上的移民安置重视保护移民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重视变被动移民为主动移民,重视建立统一的移民专门管理机构,重视移民安置补偿工作的创新探索。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移民补偿安置的研究,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中国当前水电工程农村移民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现代四川方言语音的形成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认为四川方言语音系统的形成与元代以后的移民运动有密切关系,与迁入的时间层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内非法移民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移民法案改革的问题不断升温。在美非法移民总数达1 200万,对美国社会总体影响利大于弊。美国民众和社会团体对非法移民看法存在分歧,美国国会内部和布什政府对移民政策也存在不同政治倾向。参、众两院近期分别通过不同版本的移民法案。布什政府采取措施严打非法移民,同时主张非法移民合法化。进一步加强移民与边界执法,允许非法移民有限度合法化的温和法案有望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6.
四川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比较特殊的族群,有着自己独特的族群认同意识。随着现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交流,曾经相对独立并承载着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客家传统文化被日益渗透,客家族群与土著族群正日益融合。但在四川客家聚居区的移民社会中,重新整合客家传统文化并且构建客家族群认同,仍然是客家族群文化与心理认同的强烈需要。以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文化表征为基点,追根溯源,实现四川客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新组合,是构建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社会角色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现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社会角色的成功转换 ,是移民对移民政策的认可和个体再社会化程度的综合反映 ,对移民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移民工作实践以及社会协调运行影响深远。通过抽样对重庆江津市 1 999~ 2 0 0 1年安置的移民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分析 ,认为影响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社会角色转换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 :移民政策、移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安置区的扶持措施、社会文化背景、移民心态 ;移民社会角色转换表现出六大特征 :非自愿性、水平移动性、社会整合性、心理不适性、特殊性、时限性 ;三峡外迁移民的主观能动性在其社会角色转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库移民不仅对移民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当地的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将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安定与发展.东平湖水库移民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东平湖水库移民造成的社会影响分析,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论证水库移民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不同移民安置和实施管理政策下,移民产生的社会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乱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锐减和经济文化的萧条。清代初年 ,为了挽救四川的残破局面 ,稳定中央政府对西南的统治 ,从顺治帝开始 ,掀起了移民入川进行开发的运动 ,至康熙、乾隆时达到高潮 ,史称“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移民入川 ,不但恢复了四川的繁荣 ,而且引起了四川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和巴蜀文化的流变 ,对近代巴蜀文化的新面貌产生了直接作用 ,对四川经济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影  相似文献   

2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移民社会系统的影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对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社会心理、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社会关系网络、收入与支出、就业与生计模式等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转型,移民发展观和安置理念的转变,移民政策的完善,安置模式的创新,工程建设对移民社会系统的影响逐步减小,但无法完全消除。为了实现移民社会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优化安置点的选择,对移民实施外援和内源干预,提供就业服务和能力再造,加强资源倾斜与整合力度、加强移民制度建设,通过上述手段的合力共同促进移民社会系统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