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剡溪山水文化是"唐诗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与其他旅游资源不同的是,"唐诗之路"是诗词之路、文化之路,它对于人文研究、人文旅游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利用"唐诗之路"剡溪山水文化资源极有现实性,让"唐诗之路"尽快从学术研究层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产品,开发出:文化生态、修学、科考、宗教、节庆等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增强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国内外游客更真切地领略这条古代诗词旅游热线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品层次理论,分析了旅游产品五个层次的特征。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剖析了安庆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层次结构:核心利益、一般产品、期望产品、扩大产品、潜在产品五层次;然后,提出各类旅游资源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发成文化旅游产品的思路:重点突出核心产品,提升一般产品,丰富期望产品,创新扩大产品,增加潜在产品。  相似文献   

3.
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开发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稀缺性、文化性等特点。开发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应注重的策略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保护,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整合区域的相关旅游资源,将革命文物与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注重求特、求新;开发区域内外旅游线路,形成内外循环;要突出特色,突出个性,突出文化,加大区域旅游营销力度;培养区域旅游人才队伍,提高旅游人才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唐诗之路”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好游的一条古道,风蠊秀异,山水奇绝,民间传说颇多.新昌地处剡中盆地中心.天姥山、东峁山、沃洲湖、石城寺、穿岩十九峰等名胜风景,曾被白居易誉为‘东南眉目”,是”唐诗之路”最为秀美的地段.关于它们的山水传说,与山水诗画一样,是对有关山水的艺术升华,由自然美而为艺术美,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一笔珍贵的资源和财富.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如何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现实的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绍兴作为旅游文化名城,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名士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优势.确立以鲁迅文化为核心的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观,潜心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绍兴文化城,是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竺柏岳 《中华魂》2012,(22):38-40
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漫游浙东的一条路线,它对唐诗旅游特色的形成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在唐代,浙东山水名扬海内,吸引众多诗人或从京、洛舟车南下,或自岷、峨沿江东流,问关万里,络绎而至。在唐诗初、盛、中晚的每个时期里,镜湖、曹娥江、剡溪、沃洲、天台等地留下了诗人们的吟鞭屐、棹声帆影,激发了他们登览怀古、吟咏风土、宅心物外、流连忘返的万般诗情,以至挥毫成篇,远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品的开发就其核心价值而言是如何开发地域性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南江新文化”带的发现创造了一个新的南江地区旅游资源;南江地区旅游资源核心价值是其文化价值:可让旅游者了解完整的广东民系及古老的文化结构,具有旅游文化认知功能,对于探索岭南文化之根的寻根旅游活动具有开拓价值,可以满足珠江三角洲游客的文化憧憬,提高文化寻根的认同感。开发对策上应化文化资源为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8.
浅谈徐霞客游记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角对《徐霞客游记》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解读了《徐霞客游记》中所主要涉及的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工建筑遗产作为京杭运河千年文化的历史见证,作为京杭运河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用价值转化为历史文化价值,造型别致的建筑特征对公众构成吸引力。文章分析了京杭运河江浙段水工建筑遗产类型及其旅游开发存在的遗产保护缺失、旅游开发与地方文化融合性不强、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三种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产品:博物馆产品、主题文化街区产品、徒步和露营产品,为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梅山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古梅山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挖掘梅山文化内涵,分析评价其旅游资源价值,对于开发梅山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山西,离不开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和谐山西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强大的凝聚力、调节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构建和谐山西的定向仪、粘合剂、安全阀和推进器。山西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全国文化资源大省,但不是文化强省。构建和谐山西需要将山西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实力强势,将静态的资源转变为动态的活力,调动全省各界发展文化的积极性,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形成历史合力,共建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文化大省,河南旅游的对外翻译也是中原文化的对外翻译。中原旅游资源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差异,汉英翻译存在许多的限制。“三贴近”原则是关联论、功能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是促进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黄河、汾河孕育的河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根基和核心之一。河汾文化主要包括河东根祖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和河汾主体文化。它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文化根基。根据河汾文化的分布特点,可将山西全境划分为:河东根祖文化旅游带、黄河河域文化旅游带、晋商文化旅游带、汾河河域文化旅游带、五台山恒山宗教文化旅游带、雁门大同历史文化旅游带、太行历史风光文化旅游带。要把山西建成旅游文化、经济大省,必须作深度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产品的文化构建是提高我国旅游产品质量与素质的必然要求,其现状与我国作为旅游文化资源大国的现实极不相称.我国旅游产业必需突破陈旧的开发模式,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遵循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原则,构建出集大众化、多元化、精品化和绿色化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文化,突出中国旅游产品的多元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集赏心与健体为一体,已成为引导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时尚。合理开发河南省体育旅游的资源,对实施河南省从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成为一个旅游资源强省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肃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甘肃现代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却相对滞后,旅游产品开发乏力。首先就甘肃现代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叙述,并对甘肃现代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分类、概况及特点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现代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需要慎重对待的工作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佛教文化因素的挖掘与佛教自身发展的关系 ,旅游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关系 ,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管理与利益分配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保护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促进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前形势下有利于佛教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