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清 《兰州学刊》2007,1(11):30-32
追求社会和谐,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美好理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文章从哲学视野解析和谐、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根据、基本特征和实施举措,从哲学的视角来理解,我认为其要义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获得重大发展,同时也出现了种种突出矛盾因素,要使它们在重大方面获得一致性,从而实现协调运作,相互促进,有力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霍益辉 《云梦学刊》2010,31(4):72-75
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层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行梳理和解读,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辩证关系进行剖析,应着重分析其内在矛盾及矛盾解决的指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对其辩证关系分析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也是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围绕人这个主体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解人这一问题上,始终把人理解为三个层次,即“类的人”、“社会的人”和“个体的人”。三者的关系有着历史性和逻辑性,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完整过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追求“天人之和”、“人我之和”、“身心之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认识和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8.
审美过程是各种关系缠绕纠结、综合作用而形成的轨迹,从体验美学的角度清理这些关系,可以发现几组起主要作用的辩证因素:体验前进入审美心境过程中,“虚”与“实”、“空”与“纳”的关系;体验中进入审美专注时,“静”与“动”、“出”与“入”的关系;高峰体验中,“梦”与“醒”、“醉”与“醒”、“生”与“死”的关系。把这几组关系的辩证意味揭示出来,就基本上可以描绘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转型、社会建设、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指导和保证作用。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必然会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新的丰富的内容、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强劲的动力。因此,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指导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从而不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概括阐释,并从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中总结出其特点。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客观要求。最后本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据我国改革开放基础而言,发展是促进我国问题解决的基础动力,基于发展哲学视域探究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其基础内容主要包含和平与发展、创新与共同富裕、科技与人才建设以及竞争与和谐发展四个方面。本文主要对发展哲学本质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发展哲学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探究。  相似文献   

12.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张培高 《中州学刊》2023,(9):114-120
随着阅历的增加及修养的进一步提升,晚年的孔子有“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之论。这里的“乐”当然是因“学道”“诲人”带来的。这其实就是孔颜之乐的内涵,即把对“道”的学习与追求,内化为生命的信仰,而后又用于指导实践。这一生命的信仰超越了功名利禄,故能收拾人心。具体地说,从三个方面影响了士人的行为:第一,给予士人生命的意义。第二,给予士人人生的前进动力。第三,给予士人学术的方向。这一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乐广的“名教中自有乐地”还是范仲淹的“瓢思颜子心还乐”皆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并深深地影响了当时及后来的士人。宋明理学的主题其实也由范仲淹开启。  相似文献   

14.
孔子哲学思想不仅有自然的人化,更有人的自然化。孔子人的自然化思想有着丰富的休闲哲学智慧。舞雩之乐与孔颜乐处是孔子休闲哲学智慧的两个方面,前者从人的自然情感欲求出发,寻求洒落适性的人生道路,倡导在山水游玩之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后者以休闲的生活与心态超越人生的苦难与困境,无论是遭遇困境还是享有富贵,都要随遇而安,保持快乐的心境。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基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和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运动而提出来的,本质上是要在中国构建一个现代理性社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资源一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二是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这三大理论资源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丰富内容,启示我们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思考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红芳 《理论界》2007,(3):146-147
生态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潮,还是作为以社会主义为终极追求的理论体系,都同实际的社会运动结合起来。本文力求从实践层面探求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本位的宗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启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构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理模式的启示,以及其关于社会运动和改造主体认定的某些思想对增进社会和谐的启示,以期深入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白立强 《南方论刊》2006,1(3):13-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概括说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西方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18.
周兴福 《兰州学刊》2005,(3):4-7,12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建国 《江汉论坛》2005,42(8):49-5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着中国哲学注重综合的思维方式;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体现着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英语可以是一个审美对象我们说 :“英语是美丽的。”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事物不具有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美”[1] (P88) 。只有当学生成为审美主体 (aestheticobject) ,且在教师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时 ,英语才会象梵高 (VincentvonGogh ,1 85 3- 1 890 )所画的农妇的鞋子一样 ,成为一种包括再现(reappearance)与“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cantform)”[2 ] 在内的表现 (expression)。在这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同时 ,英语的美便呈现出来。1 .英语可以是一个优格式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