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九三○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的全国工商会议中 ,工商界及部分官员提出了失业救济及工商业救济的议案 ,这是在西方影响、国内社会问题尖锐、工商界人士谋求发展并在政府倡导下提出的。内容包括改良手工业、失业救济法规、实业救济方案等等。这组议案表明了当时的社会保障思想由传统型向制度化的转型。它虽没能起到挽救危局的作用 ,却不乏值得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2.
论苏维埃时期中共的社会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依据苏区的实际,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从失业救济、难民救济、贫民救济和流民救济着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社会救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苏区的社会救济对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恢复和发展苏区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社会救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是理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的经济偏好与乡镇政府职能的去经济化、乡镇公共服务需求增长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这两大基本矛盾。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看,我国已进入以工商业型经济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时代,乡镇公共治理走向多元化以及城乡“中心-边缘”的行政等级结构等前提条件,决定了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突破城乡分治的行政体制。为此,要从重构乡镇公共治理主体结构、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调整行政区划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推动乡镇行政体制实现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成都市已初步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取得可喜成绩,城镇失业、工伤和生育社会保险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主导的社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赵爽 《中州学刊》2007,(3):121-124
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丧失基本生产资料的失地农民,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二元用工制度”和现实存在的“城市二元社会”使失地农民失业并且缺乏基本的就业保障。当前,失业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着制度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为失业失地农民市民化提供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保障和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我党的历史上,党和国家的工作或治理重心先后完成了两次大的转移,形成了城市——乡村——城市的逻辑轨迹。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正确性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第二次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则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城乡不平等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制度汲取乡村资源,实行以农养工、以农养政、以乡养城,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文化知识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差距逐步拉大,城乡发展严重失衡。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实施国家治理重心由城市到乡村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治理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和瓶颈问题.一是一定程度上存在模仿西方的倾向,有模式化、类同化和形式主义做法;二是片面发展城市而忽略乡村,存在失衡、失当和去乡村化倾向;三是偏向外援,忽略内动力,缺乏发展后劲.这亟须对城乡治理进行升级再造,突破固化僵化思维,获得全新的变革发展.四川天府新区的"公园城市""公园社区""乡村梦"等新探索,可为中国城乡治理提供借鉴.今后,应真正改变对城乡治理的错误理解认识,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理念与方法,快速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城乡治理制度特别是内部制度创新,强化城乡治理的内在发展动能,以智慧特别是民间智慧提升城乡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城乡污染转移实质上是一种成本转嫁,主要表现为城市向农村直接倾废或者城市企业将环境风险或成本以产业链延伸、项目转让、投资、技术贸易等形式转移给农村承担。我国现行环境立法重视城市污染治理而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目前农村的环境执法力量普遍不足,我国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环境污染诉讼机制,这些都使我国规制城乡污染转移的法治建设陷入了困境。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我国应当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遏制城乡污染转移现象。应当加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立法,构建"大部制"环保体制和多中心、多元化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探索环保司法模式创新,如启动环境污染诉讼来救济城乡污染转移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白维军 《兰州学刊》2009,(9):107-110
文章从风险社会的视角,综合近年城乡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状况,剖析了农村人力资源盲目流向城市引发城市失业加剧、城乡发展失衡、城乡贫富分化的社会风险与危机。基于规避风险化解危机,文章认为应强化政府在城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适度调控农村人力资源流向城市的规模,建立城乡人力资源统筹战略。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参与主持中央西南局工作。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邓小平,在治理整顿大西南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通过以发展经济固本、以文化建设塑魂、以净化社会强基、以凝聚民心聚力的治理思路,又好又快地解决了西南地区的社会治理问题,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缓贫困是各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永恒课题。在2020年中国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后,将面临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长效机制和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城乡贫困治理两大战略任务。为此,要立足第二个百年目标,着手研究制定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把农村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并实行农村减贫与城市减贫并重,全面统筹城乡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2.
失业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失业原因不同,治理失业的对策也不一样。中国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失业现象严重。这一现象使中国的贫困人口增加,保障这些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地实现再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原有失业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失业保险———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保险新模式,势在必行。一、现行的模式  (一)失业保险制度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 986年国务院发布了《…  相似文献   

13.
刘旭 《中州学刊》2007,(5):106-108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以实现人民大众的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目标的平安建设。平安建设的目标体现在人本和社会两个方面,包括社会成员具有安全感、和谐感和信任感,社会系统稳定、规则运行且前景可预期。开展平安建设应当有新的思路,包括推动国家主导型治理模式向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转变,促进以提供物质救济为特征的社会保障与以构建精神家园为目标的社会团结的结合,促进城乡全面均衡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工商业为工业和商业的统称。清末十年,在全国新政的浪潮中,山东实行的新政颇有成效,济南开埠可以说是山东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政中,胶济铁路和济南商埠开设促进了济南工商业的发展,一大批近代新式工商业开始出现,对济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济南由传统的政治消费型城市向现代工商业新城转变,济南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逐渐成为华北的经济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既往以村庄为乡村振兴实施单元的传统模式,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加快县域城乡融合、促进县域共同富裕与完善县域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囿于国家介入有限与基层行为偏差、城市发展偏向与乡土卷入风险、工商资本嵌入与公共利益缺失等实践张力,县域乡村振兴面临着多重阻力。应通过规划引导、机制转型、治理重塑与要素支撑等途径,完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打造城乡治理共同体,增强县域内生动力,以全面推进县域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与农村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国民政府设立了一个专门从事战后善后救济的临时性组织———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并在沦陷区和战争区设置了分署,负责执行联合国救济总署在中国的善后救济工作。国民政府的善后救济工作分救济和善后两大部分,救济工作主要有协助难民返乡、城乡紧急救济、收容流浪儿童和老弱残废,以及以工代赈。善后工作则包括水利、交通、工矿、农渔、卫生等项事务的复员。善后救济工作的开展对于战后灾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及社会的安定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善后救济也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劳动力供求及就业问题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庆松 《社会科学》2004,(11):63-71
我国城乡就业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很难截然分开。但作为当前就业问题的焦点,城市失业或就业显然是我们必须重点把握的。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地区劳动力供求的基本态势,认为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就业质量,包括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效率就业的比重,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以使城市在引领我国现代化发展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新增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劳动者面临较高的失业风险。而同时失业保险金收支不平衡,存在大量闲置。因此,提高失业保险金的使用效率对缓解就业压力和稳定社会环境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福建省失业保险金的使用为例,强调失业保险金的使用必须从原先的事后救济为主转为事先预防与事后救济并重,提出在保持与国家政策原则一致性的基础上,通过扩大补贴范围、调整补贴方向、提高补贴额度、加强政策落实等方式提高失业保险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大量饱受灾难的贫困群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实施普遍性的社会救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解决了救济对象的生存问题,使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新生政权的信心,客观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恢复和发展经济,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救济理论与实践,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它对今天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倡导包容性发展,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经济和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福利和财富的。城市从其产生以来,已经历了从古代原始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基础上的城市发展为以社会化的商品生产为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市,现在又进一步向信息集聚与交流中心的文化城市方向演变;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从相对稳定的封闭式单中心结构向动态变化的开放式多中心结构方向演变。它正酝酿着一个巨大的变革,这就是分化了的城市相互杂交,孕育出新的一代,它是城市化的农村与农村化的城市相结合的区域城乡网络,即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城乡“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