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农业税取消后县级财政凸显出的几个主要问题,认为目前对县级财政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县级财政存在的问题。以财政职能和财政制度相互关系理论为依据,重新定位了新时期县级财政职能,提出要解决县级财政问题,应进行县级财政制度创新,明确划分县级财政的事权、调整支出范围,培植县级财政税源、确定县级财政的主体税种,规范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县级债务的基础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强化县级财政的预算自主权、规范预算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振兴江西财政的战略性目标,应当是力争财政收入增长的“三个略高于”,促成地方财政功能的“六个重振”,到本世纪未,实现江西财政的初步振兴,至2010年,全面建立起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范有序、功能健全、运作高效的新型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全省财政状况,振兴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3.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山区财政困难已成为全省财政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要振兴广东财政,必须改变山区财政状况。本文首先说明壮大山区经济,振兴山区财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接着分析当前广东山区财政经济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发展山区经济,振兴山区财政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为制度背景,结合财政制度环境因素,深度探讨财政分权、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009—2017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较低的财政分权水平会刺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升,随着财政分权水平扩大,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财政分权反而会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财政透明度是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拐点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区财政透明度越高,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抑制效应越容易挤出刺激效应,更早出现两者的拐点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债务风险水平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各类经济风险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同。财政风险归根结底是各种经济风险的最终体现,本文从内外部两方面,对形成财政风险的主要因素作了详实探讨,并就如何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构建了战时财政、功能性财政、公共财政、现代财政等财政型态,全力践行让人民富裕的财政主张和举措。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建设探索经验证明,在公平与效率的逻辑下,现代财政制度是实现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的最优制度选择。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继续发挥现代财政的基础和支柱作用,依靠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与实现公平合理分配来迈向共同富裕。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分配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沿着有效市场机制和有为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的路径,在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构建合理分配格局中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财政本质上是一个以国家为主体的财富收支系统。该系统内含目标、执行机构、鉴别机构、决策与调节机构等四大基本元素。四大元素的功能耦合关系决定财政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机制。财政职能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财政职能的特殊性是财政职能一般性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效率、公平、稳定是财政工作的目标,而非财政的职能。财政的职能只能从财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与运用能力相匹配的所应承担职责的角度去界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职能也得到相应地拓展和延伸。财政投融资是政府拓宽理财领域,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投融资体系,是每个理论工作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必须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横向财政失衡是实行政府分级与财政分权国家必然出现的现实问题。德国纵横交错的财政均衡模式是规制横向财政失衡的典型,其成败功过均对财政分权效果未臻理想的我国财政体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国内已经出现的诸如对口扶贫、区域经济协调等旨在消弭横向财政失衡的零散做法,亟待法律化与规范化,使财政转移支付与财政合作等模式成为规制横向财政失衡的系统性法律,以缓解经济落后地区财政资源匮乏的窘境。  相似文献   

10.
现代财政就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主要解决公共需要,是服务财政、百姓财政、法治财政、绩效财政和透明财政。省级公共财政必须坚持由计划型、消费型、被动型、分配型、分散型财政逐步向公共型、发展型、主动型、监管型、整合型财政转变,并以促进潜在财政资源转化为现实财政资源、财政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转化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收入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增长提高为基本目标。公共财政制度的运行应以真实、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缓解区域内辖区发展不平衡、聚焦辖区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财政从竞争走向合作支持长三角协同发展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现实中地区间政府合作制度缺失、财政体制机制的阻隔、地区财政竞争加剧等障碍,制约了财政合作机制的形成。结合长三角协同发展的现实逻辑与国际经验借鉴,下一步还要从完善政府间合作制度、改革现行财政体制、综合统筹财政政策、撬动市场资本助力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财政合作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财政事项关涉国家权力和国民权利的基本关系,完整的财政法制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在内的整个财政过程控制,其内容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一国的政治状况和国民的生存状态。目前,我国财政过程控制法制缺陷尚多,若对其进一步完善需要制定《税收基本法》、《国债法》、《财政转移支付法》、《财政收支划分法》、《阳光政府法》等。  相似文献   

13.
尼日利亚大学财政问题不仅与其高等教育体制相关,也受到尼日利亚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尼日利亚大学的财政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分权与集权相结合,而政府投入是尼日利亚大学财政的主要来源。由于尼日利亚经济的不景气和政局的不稳定,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拨款无法满足大学的发展需求,这导致尼日利亚大学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由此带来了物质设备和基础建设不足、学术项目开展受限、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财政体制分税制改革的深化,税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对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抑制投资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它还逐步理顺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省、市、县、乡各级财政当家理财的主动性和增收节支的积极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巩固新生革命政权,蔡锷及时提出了开源、节流和加强财政管理等一系列改善财政的主张,并亲自在云南付诸实施,从而使民国初年的云南在没有中央和邻省协济的情况下,出现了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蔡锷的财政思想及实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政立宪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南都学坛》2011,31(6):91-95
宪法是一国根本大法,功能上负有统一整体法秩序的作用,一国治乱兴衰与宪法之优劣有重要的关系。由于财政对一国而言极端重要,故各国宪法大都花费较多的篇幅规定基本财政事项。就目前而言,我国财政立宪问题上存在内容粗疏、规范方式散乱、条款涉及范围狭窄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加强财政立宪,就必须做到坚持"公平、正义"的前提预设,确立控制征税规模的立宪核心,立宪过程遵守程序的正义。针对我国的国情,我国的财政立宪宜采取分散集中的模式,以财政民主主义,健全财政主义和适正管理、营运主义为原则来指导完善财政立宪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财政学的教材体系结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学教材一直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从财政的定义、研究对象、职能、财政活动形式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财政范畴的变化使财政的研究对象、财政活动形式都随之而扩大。本文对此种变化进行分析,同时也指出教材在结构安排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财政下乡是近代以来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基本命题。文章基于财政社会学的视角,在国家政权建设的框架下,总结了基层财政转型的三种模式,即汲取—政府强制模式、积累—政社一体模式、惠农—政府自主模式,打破了学界对财政转型的线性思考,即从税收国家走向预算国家的欧洲经验。我国基层财政建设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现代预算制度,必须在国家政权建设的宏观框架下,对财政合法性建设给予历史的、具体的理解。基层财政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强化公众参与,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重新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从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到抗美援朝战争前,是陈云财政思想和国家财政治理方略形成的重要阶段。陈云认为,保障军事财力供给是实现国家财政转型的首要任务,完成财政转型是实现国家转型的前提,货币政策服从财政需要是实现国家财政转型的要求。在国家财政转型阶段,一是财政要全力支持全国解放,奠定国家转型的政治基础。二是要统筹财政、税收和公粮、企业利润、债券、货币、黄金和外汇手段,打赢经济战,稳定物价,支持经济发展,实现财政转型。三是要把财政治理作为实现民族复兴大战略的根基,增强实力。四是审时度势,权衡财政税收、货币金融政策利弊,相机决策,保持财政、货币政策的灵活配合。研究陈云有关财政转型的思想和财政治理方略,对于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公布的"财政收支系统法",初步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但没有得到执行;为增强战时国家财政统筹力量,1942年又将全国财政分为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两大系统,规定了县和乡镇自治财政的各项内容;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恢复了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加大了地方财政收入,使地方财政逐步剥离出来,但由于强化统治,使得地方财政的整理变得摊派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