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使原始的抵押贷款形式从投资者与标的物之间的直接物权关系,转化为新的债权关系,具有提高住房抵押贷款的变现能力,优化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等诸多优点。而加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以保证证券化的健康推进意义更加重大。本文在研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住房抵押风险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中的风险状况,提出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分析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迅速发展现状和原因,说明加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其次,根据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自身特性和其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面临的八大风险;最后,针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提出应该采取的风险化解和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在政策鼓励和行政推动下不断创新发展,但客观上潜在着道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抵押品处置风险、法律风险和民生风险等各种风险。与其他信贷风险不同的是,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的生成主要是由于农地经营权的性质限制、法律困境、薄市场约束及配套制度与条件缺乏等因素所致。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为市场辅佐人的作用,增强农民的风险意识,强化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关键环节的管理,有效防范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从1992年起,我国对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探索已有10余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于活跃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讨论了面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我们该采用何种政策措施来保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能提高个人住房有效需求 ,支持住宅产业发展 ,被誉为银行的良性资产 ,但同样存在风险。本文利用风险分析方法 ,分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无疑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也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其对于盘活农村住房资产,扩宽农民融资渠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农户可能存在的信用失范、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抵押物处置障碍,使得抵押贷款业务往往面临失约风险,因此如何对抵押贷款中的失约风险进行合理管控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的关键。本文通过总结福建晋江农房抵押贷款实践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抵押模式、抵押物流转处置等方面的风险策略,提出防控农房抵押贷款失约风险应从贷前风险防范、贷中风险缓释、贷后风险处置三个方面着手,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做到积极稳妥和风险可控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恶化,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目前中国银行住房信贷也存在着一定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无疑给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了启示和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证券化的发展要求广泛的社会和市场条件 ,如成熟的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和担保市场。房地产证券化要求一级贷款市场为抵押贷款 ,而目前我国多采用担保贷款 ,如保证贷款、质押贷款等 ,这些贷款方式将贷款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 ,不适宜于建立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开展房地产证券化 ,就要规范、量化抵押房屋 ,要规范住宅抵押贷款行为 ,建立可操作的抵押贷款法规和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推行房地产证券化的社会和法规条件 ,但可以做一些预研究或在条件成熟地区 (如深圳 )做小型试验  相似文献   

9.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是指由依法设立的机构或者组织为合格借款人申请高比例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而提供的一种信用担保行为,其主要功能是降低购房借款人的首付款比例。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建立政策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机构,为广大中低收入者申请高比例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担保,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需求。此外,政府还可根据住房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鼓励、引导和扶持商业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住房消费抵押贷款的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新方式:分级付款的抵押贷款,部分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两周付款的抵押贷款。同时对这些抵押贷款适用范围、风险作了对比分析,抵押贷款方式的创新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1.
抵押物的转让,涉及抵押物的利用、交易安全和抵押权人、抵押人、受让人三方利益的冲突与平衡。如能在抵押物转让制度设计的权衡与选择中,肯定抵押人对抵押物的自由转让权,抵押权人通过行使物上代位权或追及权来实现其担保利益,受让人则以对购买抵押物的选择权和对抵押权的涤除权来维护其自身权益,则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法律的各种相关价值,满足三方当事人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2.
抵押权是担保物权中最为主要的制度。抵押权制度中抵押合同的法律性质、设立方面的问题及抵押权效力范围问题是中韩两国抵押权制度值得比较的部分。关于抵押合同的法律性质,因为对物权行为的不同理解,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对此中韩两国都采取了相似的处理方式。抵押权的效力范围、有关第三人利益的方面,中韩两国的法律规定有一定区别。尤其是关于登记方面,因为两国的登记制度的差别,对于第三人相关的登记事项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性融资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完善其风险隔离机制.然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表明,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并不能有效阻止次债危机的爆发、扩张及向全球的蔓延.细析其中原由可知,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蕴含着立法的欠缺、政策运用的失当、金融机构的贪婪等错综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内在机理,而资产证券化则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和把危机向全球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符合现代民商法促进交易安全与快捷的价值取向和动产占有的公信理论。无权处分人与第三人订立抵押合同时以担保债权为目的、抵押合同合法有效、第三人主观上为善意、抵押物是抵押人合法占有的动产等四个方面是动产抵押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动产抵押权善意取得必然在原权利人、无权处分人与善意第三人之间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合理配置原权利人与善意第三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动产抵押权善意取得法律效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传统理论认为抵押权以保全债权为要务,即强调抵押权附随于债权。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抵押权的附随理论正受到挑战,一些国家的立法出现了抵押权的独立化与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因为它能够在投资融资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满足了社会资金需求。当前对我国来说,亦有抵押权证券化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已有较大的发展,但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却面临着金融机构“短存长贷”的流动性风险。根据国外经验,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在于建立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根据我国资本市场、住宅市场仍欠发达的情况,建立住宅抵押二级市场即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应该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按揭自香港传入我国内地,在期房(预售商品房)买卖中广泛应用,由于按揭是英美法中的担保形式,大陆法系及我国无此概念.因此,我国以抵押、质押制度去规制按揭行为存在许多缺陷,导致按揭当事人承担的风险责任失衡,各方利益得不到公平保护,按揭业务举步维艰.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指出让与担保在分担风险责任方面具有优越性,确立让与担保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