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被认为是兼容两大核算体系(SNA和MPS)之长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GDP(增加值之和)为核心指标.同时也保留了净产值指标,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增加值和净产值的关系.按照“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中间投入).同样,按“生产法”,净产值=总产值-物耗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现行分配法计算净产值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按分配法计算净产值是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角度出发,把净产值的各构成要素直接相加而得,这种方法需要利用大量财务资料.从目前企业财务资料来看,还可以满足计算净产值的需要.现仅对执行国家统计局现行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工业生产是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投入的要素有多种多样,最基本的层次上可以将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类,就资本投入而言可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投入和流动资产的投入,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资投入,劳动的投人主要指参加生产活动的人员数量,包括一线工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资金、设备、人员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及它们之间比例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业产出。那么各生产要素对工业净产值的贡献大小如何?其深层的数量关系又如何确定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能够反映工业净产值增长机理和说明各生产要素的作用程度的生产模型,并以此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具备时变截距项和时变斜率参数的随机趋势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和卡尔曼平滑算法估计模型参数,并运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方法分析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来源,识别全要要生产率变动、资本和中间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和中间投入的一阶斜率参数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且中间投入的一阶斜率参数远高于资本投入,各省中间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远高于资本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强于资本要素积累效应;由于资本和中间投入一阶系数显著时变上升,资本和中间投入的技术进步偏离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重要来源,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它的计算方法基本上是从以前的计算国民收入(净产值)的方法转换过来的,只不过是把单从物质生产部门计算扩大为国民经济全部;由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也作了计算,因此将支付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费用作为中间投入予以扣除;此外,为了反映最终成果,所以又将固定资产折旧列入到增加值的计算内容中去,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变化。以前净产值计算方法的规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确定的,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6.
以2007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2010年北京市投入产出延长表为基础,利用I—O模型,从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方面分析北京市物流业的产业特征,结果显示北京市物流业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对上游产业的带动力很强。并从增加值行业构成、投入结构和地区依赖度方面分析北京市物流业产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桂琴 《统计研究》1988,5(2):51-53
工业企业收益应是工业企业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价值,既包括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也包括非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所谓工业企业收益分配,就是这些新创造的价值,即经过调整后的工业净产值加上其他销售利润和营业外收入,在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分享的数额。其他销售利润(主要包括材料销售利润、运输净收入和包装物出租等非工业性劳务的利润)、营业外收入和工业净产值,都是构成企业收益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对其收益进行分配时所应包括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增长,特别是没有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繁荣稳定的发展,这一基本事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现根据内蒙古1987年、1992年投入产表资料,从国民经济联系角度,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定量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农业基础地位的了解。一、我区农业的现状和特点1、我区农业的投入呈劳动力密集型,中间投入率低。投入是产业的基础。社会产品生产过程的总投入按其构成有两部分: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是指某种产品的生产所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和…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会计制度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行,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之间具有趋同的倾向,统计指标的数据越来越多地取自会计报表和会计科目,工业中间投入就是其中的一个。一、工业中间投入的涵义及其计算方法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它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之间所扣除的差额部分。1993年版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培训教材》中将中间投入定义为:“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转换或消耗了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机构单位的中间投入不仅包括其主…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TFP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法,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变得、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的变动,讨论了影响这些因素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对策.文章与其他文献不同的是在计算投入时包括了中间投入,这是必须的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1、怎样填报农业总产值构成调查表中所列的净产值各项?答:在农业总产值构成调查表中所列净产值各项,其指标含义与其他部门(如工业、建筑业等)的相同,因此,在填报时,应根据各指标的含义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填写。当表中的指标与实际名称不同时,应  相似文献   

12.
雷宏 《统计与决策》2006,(15):29-30
一、引言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投入产出分析中“投入”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经济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消耗。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分为两部分,即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活动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如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电力等)和劳务  相似文献   

13.
我市工业生产要素密集状况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肇庆市统计局谢攸祥(一)最近,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试用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净值、工业净产值、利税总额等比重,以及人均占有比值等指标,对我市37个工业行业(或叫产业)生产要素密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共划分为三大...  相似文献   

14.
名词解释     
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是工业生产量的价值表现。工业总产值中包括:一、已消费掉的生产资料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二、新创造的价值或净产值。工业总产值跟净产值或国民收入不同,前者包括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而后者不包括这一部分价值。工业总产值能说明所要研究的那一时期的工业生产量及其变动,同时也可以用来计算  相似文献   

15.
黄灿琦 《浙江统计》1997,(11):29-30
自1993年7月开始实行新会计制度,取消《生产费用表》,企业无法通过先计算工业净产值,再加以调整而获得工业增加值后,原杭州市机械工业局(现与原杭州电子仪表工业公司组建为杭州机械电子集团公司)立即对所属企业进行了“统计与新会计制度接轨培训”,要求各企业的统计部门改为直接计算工业增加值。经各企业四年多来的实践,要保证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核算质量,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建立财会部门定期向综合统计部门提供有关工业中间投入资料的制度国家统计局建立新的核算体系,布置计算工业增加值指标,我局统计部门和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技术(八)戚少成建筑业投入流量的核算核算建筑业的投入流量,包括最初投入流量和中间投入流量。本讲主要介绍最初投入总量和流量(即结构)的核算方法。最初投入核算所主要依据的资料有上一讲介绍的建筑业总产出核算资料,建筑业统计年报中国有建筑...  相似文献   

17.
由繁到简     
由繁到简 杨玉民在我国现行的工业统计指标体系中,有不少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加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工业成本利润率、工业净产值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这些指标都能从某个侧面反映工业经济效益,它们构成了单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统计》2002,(12):43
(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 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爱民  宋辉  王志 《统计研究》2005,22(6):66-4
一、问题的提出从目前国外和国内一些文献上看,以往对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一般采用单一性模型较多,致使分析的结果很不理想,影响了决策的参考价值。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最能反映经济产业部门间在生活活动中结构相互联系的模型就数Leontief发明的投入产出技术了,而实际上投入产出技术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种初始要素(固定资产折旧、从业人员报酬等)和中间要素(原材料、能源动力和劳务等)的消耗与系统中各部门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反映占用与产出之间联系和占用对产出的制约。其采用指标如中间投入、最初投入、中间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1998-2005年中国1813家研究所构成的均衡面板数据,首次对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在采用FE和IVE方法控制双向固定效应和潜在的选择性偏误的基础上,估计了研究所投入要素对总收入和科技收入的贡献份额,由大到小依次为:非研究生科技人员、科研业务费、研究生科技人员、科研设备费,研究所的科技投入总体上不存在规模效应。采用GPS方法控制了投入要素的条件概率密度分布,估计了研究所投入要素对边际产出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投入要素规模的不断增大,非研究生科技人员的边际产出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它三种投入要素则呈现总体上升趋势。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研究所提高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