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澳大利亚戏剧语言日趋多样化,各种澳洲方言土语形成了具有澳洲本土色彩、能够反映澳洲现实生活的英语语言.而积极的民族身份构建与民族文化自卑感共存,使澳大利亚戏剧从思考"我们是谁"发展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什么?"20世纪末,澳洲土著以及非英语背景的剧作家分别把目光投向土著文化传统以及欧洲、美洲和亚洲人的生存现状,进而使澳洲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本质是人类社会交往和信息交流的工具,Writing 正是全面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性题型。但是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人们在对问题的观察角度、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上的极大差异。一般中小学缺少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境氛围,再有现在中考指挥棒下的汉语文教学基本上放弃了语法教学,导致许多学生正确组织语言的能力下降影响到了英语学习;致使许多学生谈“Writing”色变,这已经背离了我们学习语言用于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邹长虹 《社科纵横》2006,(11):178-180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同人类社会一样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澳大利亚英语是众多英语变体的一种,由于受到历史、地域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澳大利亚英语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与英国英语有较明显差异。它风格独特,呈现混合语言特点。本文专就澳大利亚英语的历史背景、语音、词汇、语法等特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盛晓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常碰到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说,语言与文化是一个既相融又互为的关系。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人类语言,人类文化即无法产生。”①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文化是...  相似文献   

5.
冯蓉  靳松 《社科纵横》2008,23(4):111-112
本文通过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传播又离不开语言.要学习语言就要学习相关的文化,通过文化的学习了解语言构成和发展的轨迹,了解由于文化不同形成的思维定势的不同对语言的作用力.文章中作者通过以汉语和英语为比较蓝本分析说明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试图为语言学习者进一步拓宽语言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慧 《社科纵横》2005,20(1):192-193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语典故成语的起源及翻译 ,并按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分类 ,使英语学习者既能学到文化 ,又能学到语言 ,并从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通过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郭冰洁 《生存》2020,(14):0163-0163,0161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具有普及性最广的特点。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的精神源动力。高校在积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同时,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本文结合高职英语专业写作课的教学案例,对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华(中国)多元一体"观念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学术概念,符合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实际。"中华多元一体格局"之内的华夷两大势力经过碰撞、冲突,以至此消彼长、互为主导,加深了各方的了解和民族认同,淡化了"华夷之辨"、"尊夏贱夷"等观念,促使各民族逐步凝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华夏汉族王朝和夷狄族王朝的文化建设,都不仅仅是一元化的"汉文化"继承和选择,而是对前朝及同时并立的各民族王朝的多元文化作出重新选择、吸收和整合工作,从而建立起一种有别于以前的"汉文化"、同时也不同于西方学者所说的"第三文化"的新质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不断选择、吸收和整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多元文化的选择、吸收和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陈翠云 《生存》2020,(4):0124-0124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因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与日增加。掌握世界通用语言也成为了当下时代的教育潮流。英语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语言之一,能够灵活地使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交流已经成为了每个学生所必备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文化的差异性、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都在影响着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只有较好地处理了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0.
论习语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晓丹 《学术交流》2004,(5):136-1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一门语言,就一定离不开该语言所在的地域文化。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的精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如何运用已学的文化知识恰到好处地把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对于译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新媒体环境下诞生了全新的英语语言教学体系,该体系充分融入了语言应用方案,以解决当前英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核心,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跨学科交流丰富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该文根据现有英语语言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从哲学角度、政治学角度、经济学角度、文化角度、对比角度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英语语言教学,剖析英语语言教学多维视角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英语谚语是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英语文化中的奇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及民族特点和许多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因此对谚语的理解和翻译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如何翻译英语谚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时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多种因素创设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程序,建立起多元的开放式的新型课堂。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等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小童 《学术交流》2007,(7):129-131
如果有一个全球化的和谐文化环境,对世界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将是十分重要的。随着英语的全球性普及以及在我国的本土化,我们不禁试想能否以英语语言为媒介,将西方文化的优秀内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从而建立一种全球化的和谐文化的新理念。中国目前已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谐的中国,和谐的世界,需要和谐文化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也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因此,以学习、掌握英语语言为契机,充分利用其优势,使中西文化在交融中学习借鉴,在碰撞中扬弃升华,才有助于和谐文化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永战 《社科纵横》2007,(9):128-129
卡西尔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他不断的文化创造活动。语言、神话等各种文化符号的发展和进步正是人自身发展和进步的表现。人也只有在不断的文化创造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16.
在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掌握英语已经成为人生发展的必备素质。作为英语学习大军中主要群体——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以及该国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等诸多文化因素。只有这样,在使用英语时才不至于生搬硬套,才能恰如其分,运用自如。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陈波 《生存》2020,(4):0068-0068
当前国家正在推行素质教育。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文化意识的形成、思维品质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词汇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还有效的丰富了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对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英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苏丹丹 《生存》2020,(11):0220-0220
英语是我国大部分学生的第二外语,在教育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英语的本质是语言,语言的作用在于交流和传播,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还能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意义非常重大。本文从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出发,对高中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娟  魏玉文 《社科纵横》2010,25(9):169-171
言语得体是说话的根本原则,能否成功地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话者在表达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得体性。本文首先论述了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什么是言语得体,并分析了在英语学习中,造成英语口语表达不得体的原因。其次论述了如何使用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并强调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最后指明在英语学习当中要注意英汉两种文化因素的差异性,了解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关系,了解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从而使我们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道、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谢文 《社科纵横》2006,21(4):139-140
语言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各种语言变体。人们根据不同的场合、话题、交际目的选用不同的语言变体。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主题采用合适的语言变体与学生交流互动,以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