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充分发挥高优生态安全农业、外向型农业和闽台农业合作优势;统筹协调,突出以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深化改革,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阻滞”、农业发展资金短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在“9+2”(四川、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和香港、澳门)各省区共同签订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开辟区域农产品“绿色通道”。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的资源与产业优势不同,互补性强,这也表现在农业方面。加强农业流通领域的区域合作,使沿海地区发达的物流同农业大省的资源与产业产品优势互补能加快中西部农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区域内农业及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保护的涵义及我国实行农业保护的理论依据“农业保护”这一概念,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界还没有统一、权威的解释。经济学家蔡防认为:“所谓农业保护政策一般指政府为了把一国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个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外贸壁垒和价格收入支持等干预手段,使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相脱节,这种政策体系可称作农业的扭曲政策。当执行这种扭曲政策是为了维持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并通过使农业生产有利可图而保护农民收人时,这种扭曲政策则为农业保护政策。”①广义的农业保护不仅指农产品…  相似文献   

4.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面临着“污染产品”合法化、污染行为“有量无质”、污染追责“有果无因”、生态产品“有市无价”等因素的制约。由农用化学品管理、农产品管理和县域政府管理构成的“三点支撑”方案可以打破这些制约因素。具体的法律措施包括加强农用化学品管理,将其生产者、销售者纳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责任者的范围,为其分配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制定行政法规、切实调整农产品管理思路,以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品级认定的正激励效应抵消污染防治义务的负激励效应;有关立法从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出发优化县域政府管理,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整合为一项政务,使地方政府在充分掌握化肥、农药等潜在污染物信息的基础上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培育高品级农产品采取管理行动。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在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如何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认为关键在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只有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衣村产业结构、在业组织结构和农业生产的区域结构,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国际农产品的贸易过程,客观上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国的冲击与农产品进口国的抵制相互交织的过程。来自农产品进口国的抵制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抵制、农业产业保护政策抵制和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抵制。我们应当认真研究这一问题,正确评价“入世”后世界农产品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从而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虽为传统农业大省,但长期为农产品短缺所困扰。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农业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出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喜人……  相似文献   

8.
WTO规制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我国加入WTO为背景 ,分析了国内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与WTO规制的向背性 (可容性 )问题 ,例如对粮棉等农产品实行较大力度的价格干预政策 ,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造成明显扭曲影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调整我国农业保护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即放弃价格补贴的做法和农业保护的提法 ,深化农村市场化改革 ,增加包括基础教育等农村“准公共品”的供给。要继续、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 ,增加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例如在“费改税”中通过转移支付切实解决乡村教育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及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PAM分析模型 ,选取代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农产品进行政策保护效果与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尽管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符合农产品比较优势实际 ;但是 ,从整体效果上看 ,我国近年来的农业政策仍然违背了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状况 ,是缺乏效率的。进而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提倡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农产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突破“绿色壁垒”?现在只有一条“华山路”,就是走农产品无公害之路。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农产品无公害作了深入的分析。从创造和保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环境,实行标准化生产,培养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农民队伍,以及走规模农业之路、创造自己的无公害产品品牌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