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视新闻播报风格的发展已经历了三种模式———播新闻、说新闻、聊新闻。播新闻大一统的局面已被打破 ,三种风格各有优缺点 ,不能相互取代 ,这种多元化只是适应大众传播环境与理念转变的一种必然趋势 ,对主持人个人素质要求更高 ,节目主持人知识要更广博、思维要更活跃  相似文献   

2.
新闻不是简单的"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播报,而是一个"泛新闻"的概念,呈现出平民化、故事化、娱乐化、人文化的特点。新闻采编课程应在保持完整性与系统性的基础上,通过举例、知识点、活动课的点滴渗透与融入的方法,进行切合"泛新闻"理论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中,新闻播报因其自身所独有的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学生参与度高、创造性强等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应做好新闻播报时间与播报人员的确定、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以及教师的总结与点评等环节的工作,并对新闻播报实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要避免电视新闻的同质化,就必须强调新闻信息构成的多元化,即将节目策略定位融入新闻信息,以动态信息激活持续话题,拓展立体的新闻空间;充分运用丰富的电视新闻表现方式,即播报方式多样化,灵活组合视觉信息符号,展现个性化的现场报道,及时点评新闻事实。二者不可截然分开,须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5.
以报道加评论的形式播报新闻,是当下电视新闻播报呈现出的新态势,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以媒介生态变局为背景,目前已经呈现出以凤凰卫视、央视新闻频道和城市电视台三方为代表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它既是电视对媒介生态变局的应对,也是新闻立台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听力教学中,运用图式可以促使学生对与新闻主题相关的词汇、背景知识、类似话题展开联想,更准确地理解新闻材料。在不断丰富背景知识,建立图式的同时,根据新闻语篇的结构特点以及播报模式,掌握新闻的各个信息要素,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新闻。在介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闻报道中播报频率较高的四类主题,指导学生运用图式对新闻听力中的背景知识展开联想,以及构建新闻的语篇结构和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新闻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新闻播报"模式,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尝试。文章在介绍新闻播报模式涵义的基础上,剖析了该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阐述了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该模式,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挑战。为了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时代压力,新闻人必须要靠提升自身的素养来强化专业能力。这其中,新闻主播的思维能力培养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为新闻主播不再以播报为主要报道形式,"叙议结合"已经在常规节目中普遍运用。通过中国传媒大学和云南卫视共建的实践教学平台,我们发掘了构建新闻主播思维的3个基本要素,并总结出其思维方法的4个特点,从而提炼出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  相似文献   

9.
对电视新闻播报风格多样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新闻媒介已进入到个性化分类细化的阶段,电视新闻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定位明确、个性鲜明、风格多样的局面。为了最大可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争夺受众群,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改革的同时,应努力地发展完善多样化的新闻播报风格,重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10.
郭琳 《南都学坛》2009,29(4):130-131
随着我国舆论环境的不断改善,电视新闻直播正在走向常态化,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面对突发事件直播中的各种压力与挑战,需要从情感把握、语言功力、身份定位、综合素质等方面去重新打造自己,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主持模式,由"新闻播报员"变为"新闻主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卫视的强势作用下,地、市级的城市电视台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很多台选择了民生新闻的路子。成功的例子如: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长沙电视台的《政法报道》、湖北荆州电视台的《江汉风》、江苏苏州电视台的《新闻夜班车》、广东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湖南郴州电视台的《天天播报》等等,这些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在当地有着非常高的收视率,成为与央视和卫视争抢观众的利器,也成为带动当地电视台广告投放的“领头羊”。然而,一个地方的新闻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延伸“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为城市电视台之间的“新闻交换”[1]开辟了一条广阔的路子,此思路很值得探讨。一、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的生存基础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2]。民生新闻的接近性,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的体现,是民生新闻吸引观众的要素之一。民生新闻的接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上的接近,即地域性。本地民生新闻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二是时间上的接近,即时效性。城市电视台对本地民生新...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媒体迫于国内与国际传媒的发展形势,进行了体制改革。由于这种改革不是在市场经济的磨合中自然进行的,而是在行政作用下强制进行的,因而很难找到传媒双重属性的契合点,使新闻伦理陷入了二元对抗的困境之中,造成新闻伦理的异化。因此,要彻底改变新闻伦理的堕落局面,重构新闻媒体圣洁的精神之塔,必须建构一套系统的新闻伦理制度,确定新闻伦理新秩序,调节和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行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伦理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评论对弱势群体话语空间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随机性的简短评论,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以关注“民生”为宗旨,关心百姓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采取“主持”的方式来播报新闻,对新闻事件做出点评,由于这些特点,它往往被视为大众传媒时期普通民众话语权的代言人。民生新闻评论具有充分接近弱势群体的优势,但它在为这一群体构建公共空间时仍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即:新闻点评只停留在事实的表象,不能真正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言;对政府公务行为横加指责,评价不当;过分娱乐化,缺乏足够的社会公信力。想要真正为弱势群体搭建起话语空间,民生新闻评论还需要把握和调整好自己的视角,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切忌对公众事件进行娱乐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一、概念所谓“三件套”,即新闻主体、背景新闻、新闻点评。新闻主体,即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它是“三件套”编排方式的载体与核心,新闻背景、新闻点评依此展开,故称其为“新闻主体”。背景新闻,即对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一种补充、点染、解释或阐明,它有别于新闻中的背景部分。背景新闻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它所反映的内容要比新闻中的背景部分要广、要深。背景新闻是“三件套”编排方式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一篇新闻想要吸引受众的眼球 ,必须以新颖的角度吸引人。要找到恰当、新颖的新闻角度 ,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个要素 ,处理好热点与冷点 ,前瞻与后顾 ,宏观与微观三对矛盾 ,辩证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让新闻既有新闻性 ,又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新闻学学科提出了新的诉求,新闻学史、论、业务"三大块"的传统结构正遭遇挑战,体系重构不可避免.重构要有新境界,应该看到,在新的学科体系下,新闻史的相对弱化将是新闻学科发展壮_大的必然结果;新闻理论外在注入形式亦将为内部生成形式所取代并与新闻实务融为一体;而新闻实务必将成为新闻学科的主干,并以"文本"中心和"管理"中心为其两翼.在新旧体系的交替过程中,新闻史研究要突出问题意识,注重对现当代重大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新闻理论研究要强调"脱俗"和"内生",强化理性思考和规律意识,与新闻实务密切结合;而新闻实务的研究则尤其要重视概念的明晰和方法的创新以及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舒行 《新天地》2012,(12):9
听说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明年初要改版了。据悉,改版后的《新闻联播》将更加贴进民生,还会增加新闻现场连线和新闻评论员机制。播报语速也会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320字等等。这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儿,让人不免在疑惑中多了点期待。媒体改版这是常有的事。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新闻联播》的改版都算是一件好事。而且老汉我还坚信,凡是每日必看《新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是增强宣传效果的必然之举。新闻策划应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以新闻事实或新闻素材为依据。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掌握新闻策划的步骤和方法,把握好新闻策划的"度",不能变新闻策划为策划新闻。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对广播新闻有一条不成文的评价标准——没有同期声的新闻就不是好的广播新闻。这种标准带来的后果是日益增多的“无效声音”对广播新闻播音节奏的干扰。“无效声音”过多,主要是由于我国广播新闻“有效声音”资源严重不足。不具有新闻性、不具备权威性和冲突性的广播新闻只是“无效声音”。它干扰和拖慢了广播声音的节奏和语速.使得本身以短小精悍、简捷明快著称的广播新闻拖沓冗长、毫无生气。再加上信源中存在的浓重的方言、口齿不清或者录音质量等问题,直接破坏了新闻播报声音本身的听觉感受,降低了广播新闻的宜听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一篇英语新闻的播报为例对英语语调的人际功能进行了研究,播音员对于三个包含列举的名词短语所使用的不同语调模式,说明播音员不仅充分理解了新闻稿的逻辑语义关系,而且成功地把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通过语调传达给了听众,在语篇和听众之间充当了积极的的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语调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